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汇宇小学(311201) 余丽华
小学2~3 年级是学生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习作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使其乐于表达,学会留心周围事物,能流畅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受年龄、思维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大多不够仔细,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常常出现提笔犯难的情况。统编语文教材在2~3 年级编排了三次人物描写训练,由句到段再到篇,习作目标分层递进(见表1)。
表1 统编语文教材2~3年级人物描写任务
如何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人物,从感知人物整体形象到聚焦人物个性特点,从写几句话到写整篇,这是值得教师深入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2~3 年级人物描写教学中,找准起点很有必要,要搭建写话到习作的桥梁,让学生乐写、会写。
所谓“三态”,指的是在以脑活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理念下,习作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始态、动态、终态。始态阶段要为学生营造情绪氛围,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设计体验式教学;动态阶段要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内容、技能和概念;终态阶段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修正提升。“四支架”即四种类型的习作支架,是帮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脚手架,是搭建在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脚手架,有提示、建议、触发、指导习作的功能。
遵循2~3 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以及习作支架的类型特点等因素,笔者尝试运用“三态四支架”模式进行习作教学(见图1):始态阶段,习作前借助支架激发兴趣,积累素材,拓宽思路;动态阶段,习作中借助支架梳理思路,精选素材,有序表达;终态阶段,习作后借助支架,规范表达,评改品鉴,完善习作。
图1 “三态四支架”习作教学步骤
语境支架,即帮助学生进入习作情境的媒介,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途径。从儿童的视角精心设计语境支架,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运用视频创设语境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写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这一内容时,笔者先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如机器猫和大雄、舒克和贝塔、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等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并顺势引导:“同学们,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愿意把他介绍给这些动画小明星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入情入境的视频支架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还引入了表达的对象,无形中对学生渗透了读者意识,一举两得。
2.巧用图片创设语境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时,笔者利用希沃白板的蒙层技术,逐步呈现图片内容,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上的人物形象。第一张图,笔者出示了人物的发型,学生立刻抢答:“懒羊羊!”第二张图,笔者逐步呈现图片内容:脚—衣服—钉耙。学生很快猜出是猪八戒。第三张图是雷锋的照片,学生纷纷猜测,答案不一。笔者提示:“长得普通,穿得也普通。这究竟是谁呢?不急,让我们来看看文字描述。”随后出示文字:“他特别喜欢做好事,抱过迷路的小孩,背过年迈的大娘。”学生恍然大悟:“是雷锋叔叔!”笔者总结:“除了外貌和穿着,一段对人物具体、准确的文字描述,同样也能让我们猜出他是谁。”精心挑选与习作内容相关的人物图片,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片搭建语境支架,可帮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轻松开启习作之门。
思维支架能帮助学生发散习作思维,多方位获取习作素材,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
1.借助问题发散思维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写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时,笔者先出示课本中的问题:“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基于这三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表述:“我的好朋友叫小曾。他的头发卷卷的。我们常常在课间一起做游戏。”随后,笔者细化问题支架,进行追问:“①他是谁?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②长什么样子? 五官、头发、皮肤、身材等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③你们经常在哪里玩?在一起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心情如何?”学生在此基础上增补修改,再次表达:“我的好朋友叫小曾。他今年九岁,和我同龄,是我的同班同学。他皮肤很黑,眼睛大大的,身材瘦瘦的,头发卷卷的。下课时,我们经常在教室门口的花坛边观察昆虫。他认识的昆虫很多。我们会聊一些关于昆虫的话题。和他聊天很开心!”借助问题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及时完善写作内容,增补遗漏,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2.借助教材发散思维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思维导图、词语提示等习作支架,教师可以基于学情,适当拓展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思维导图
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时,教材提供了很好的思维导图范例,从性格、外貌、爱好等方面描述一个人。在教材图示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归类整理成有指向性的思维导图(见图2)。如此,学生习作时便有了抓手。
图2 “猜猜他是谁”习作思维导图
(2)词语提示
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教材提供了“小书虫”“乐天派”“运动健将”等九个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每个关键词都是一个导向,引导学生自然地联系身边的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有了良好的铺垫,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同类词语,如“小蜗牛”“急性子”“电脑达人”等。
搭建文体结构支架,能让学生在人物描写的起步阶段有法可依、有迹可循,从写好几句话,到写清楚一段话,逐步学会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1.借助观察清单搭建支架
观察清单作为素材积累和书面表达的支架,可帮助学生有序观察,分类积累,有条有理地进行人物描写。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写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时,笔者在课前一周为学生设计并发放“人物观察清单”,要求学生从姓名、年龄、爱好、外貌等方面记录自己的好朋友,并为其画一幅画像。一个学生的完成情况见图3。
图3 “人物观察清单”学生作业
“人物观察清单”以图表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了观察支架,丰富了学生的书面语言素材。学生循着表格,有了参照和方法,习作就有了基础和依托。
2.借助事件清单搭建支架
当学生在选材上遇到困难,或无法提炼习作重点时,教师可以提供“事件清单”,帮助学生选择素材,搭建文本结构支架。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一个学生围绕“昆虫迷”写了三件事:午睡时捉蜘蛛、花坛边观察昆虫、积极发作业。小组讨论时,有学生指出第三件事与“昆虫迷”的特点关系不大,应删去。经过讨论,该学生决定详写第一件事,略写第二件事,删除第三件事。围绕特点,修改、增补事件清单,加上开头和结尾,学生就能轻松写出完整的文章。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难题,教师可巧用评改范例支架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1.范文引路,规范表达
2~3 年级的学生需要规范的习作格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指导。范文支架能够从文字表达、书写格式和标点运用等方面提供范例。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写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照范文,先明确书写格式,要在开头空两格;其次,外貌不用全部写,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写清楚即可;最后,介绍和朋友一起做的事情时,可以适当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学生在此基础上顺利修改习作,做到格式规范、语言通顺。
2.标准为镜,完善习作
针对习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习作目标来设计“评改意见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品鉴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修改并完善自己的习作。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教师可利用“评改意见单”(见图4)帮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三态四支架”的运用充分激发了2~3 年级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富有童真童趣的游戏贯穿习作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聊一聊、玩一玩、评一评的轻松氛围里学习写作,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习作支架的帮助下,能够有序、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人物。运用“人物观察清单”,学生能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人物外貌,能有选择性地观察人物特点,能围绕人物特点写清楚一件或几件具体事例。学生实现了从句到篇的习作能力提升,不再提笔犯难。
“三态四支架”的运用让习作构思“可见”“可规划”,使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评价有了参照的依据,提高了学生整合习作素材、架构习作框架的能力。在进行人物描写或其他习作内容时,学生能主动借助“观察清单”、思维导图等支架来帮助习作。自主习作的雏形初现,益处不言而喻。
“三态四支架”的实践与研究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为习作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教师当继续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探索,以“三态四支架”教学模式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