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王海亮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新的建筑物层出不穷,有些老住宅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5G技术的出现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案。基于此,以沈阳市电科院宿舍小区为例,阐释老旧小区改造设计的重要性,对改造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5G技术,尝试为老旧小区的室外环境改造设计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老旧小区;环境改造;5G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5G时代下的沈阳老旧小区综合环境智慧改造对策研究”(SYSK2022-049)研究成果。
一、老旧小区改造设计的重要性
(一)夯实小区硬件基础
目前的老旧小区几乎都存在基础设施不足,供电、供水、排污设施陈旧,小区路网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通过改进基础设施,可以满足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另外,改善小区道路系统及交通状况,能提升小区内的道路环境品质与环境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路网规划、绿化设计等措施,改善小区的室外环境。
(二)提高居民居住品质
老旧小区通常存在建筑构造相对老旧、外立面表皮脱落、保暖性能低、建筑色彩与装饰不美观等问题。对建筑物的构造及外观进行修缮,可以使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美观性得到提升。同时,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可使其更加符合居民的需要;通过对小区内部公共空间的改造,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休闲场所,能增进邻里间的交流。
(三)改善居民社会生活
部分老旧小区缺少适当的商业配套设施。在小区附近兴建学校、医院、商业街等,既能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又能提升人们的生活便利度;通过改进停车场,居民们的出行也会变得更加方便。另外,社区内的活动及文化设施的增加,能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
二、老旧小区改造设计范围与方向
(一)基础设施
需改善的基础设施有电力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要改进基础设施,就必须进行全面的规划与设计,将各方面的相互关联与协调纳入其中。一体化的规划与设计能够有效解决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在更新过程中的矛盾与重叠问题,以提升项目的社会效益。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材料,可以改善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和使用寿命。比如采用能源节约型的电器、可再生的管材等。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基建工程的监督与管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在改造的进程中,有必要让居民加入进来,这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性与归属感,也能够使小区改造更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
(二)社区服务设施
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健身娱乐机构和社区中心的规划,必须先做好充分的研究与计划,然后才能加入社区服务中。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及诉求,为其提供更多的服务,并做出合理的计划。通过公共投资、股本参与以及向居民发出公共诉求等方式实现信息多元化,保证社区发展与服务的可持续性。为保证这些设施的品质与效能,必须加强对更多的社会服务设施的监督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与硬件维护系统,加强对设备的操作与维修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改善服务质量,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改进进程进行反馈。可组织多种活动,搜集意见及反馈,增进居民对小区内软硬设施的了解。增加社区服务设施,拓展社区服务经费来源,做好监督与管理,保证小区长期有序运转。
(三)可持续发展
5G时代下的老旧小区改造,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借由使用高效能的材料,改善建筑物的绝缘性及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以此来降低能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利用,采用节约用水的装备与工艺,避免能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另外,通过对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回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应注重对造价的控制,选用经济可行的建材及技术,对投资及运行费用进行合理计算,以保证改建项目的经济性。对老旧小区进行再开发,要以提高社会效益为重点。比如,通过更高效地利用建筑物,减少能耗,降低居民的生活费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以此推动社区及邻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老旧小区室外环境状况
——以沈阳市电科院宿舍小区为例
分析老旧小区室外环境要从现实出发,首先对改造项目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界定,其次对改造的项目进行评估。室外环境要素包括安全、交通、停车、社区形象、公共服务支撑、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化环境等多方面,需要完善老旧小区微更新的可持续化和有机化的设计机制,保证其再生能力,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转型设计方案。本文以沈阳市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简称电科院)宿舍小区为例,全面剖析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与策略。
(一)改造前的小区室外环境状况
本项目地处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与宁波路区间,属于沈阳市核心城区中的老旧小区,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有40多年房齡,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对该项目的调研采用了信息技术,并结合大量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居民随机访问与人工测绘等手段,构建居住小区的信息数据综合体。同时,深入社区中,广泛听取居民建议,搜集真实、综合的意见信息,对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为改造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经现场勘查,该小区老龄化严重,存在多处有待改造的情况:第一,小区内用地无章法,遗留了原有废弃锅炉房和部分居民自建的小平房;第二,小区内人车混行,车行出入口在一起,造成小区用地的功能混乱,带来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第三,小区内的公共设施质量差、数量少,很多“公共座椅”都是居民自发地把家里的座椅放在室外,以满足居民在小区中休息的需求;第四,小区内的照明系统欠佳,路灯布置状况不合理,且数量较少,电线混乱,不仅视觉美感差,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五,小区内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小区的公共休闲空间面积极其有限,不能充分满足老人与儿童的活动需求,且休闲活动空间位置安排不合理,常年无光照,无法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活动体验;第六,小区内缺少智能监控设施与服务设施,且服务手段老化,服务质量差;第七,小区主要出入口形象欠佳,只在主入口围墙上悬挂标牌,识别性较低,入口保安门房常年无人且形象差;第八,住宅建筑建造年代不一,且立面造型不统一,无法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也缺乏人文特色;第九,整个小区适老化考虑不足,有待全面加强;第十,小区绿化不足,室外环境不够美观,部分花池绿化围栏破损严重且无人处理,没有小区自身的文化形象,导致小区居民没有归属感和凝聚力,对社区文化再造极其不利。
(二)改造设计策略
1.分析老旧小区的科技应用场景,打造智能景观系统
5G时代下,信息技术是老旧小区改造设计中的首选技术手段。智能景观系统是将各种灯光调光控制、智能喷淋、背景音乐、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集为一套整体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控制。沈阳老旧小区综合环境的智慧改造应做到个性化定制场景,根据不同节假日,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人流量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科学高效管理,不能照搬套路与固定模式。
2.智能科技与人文景观重构
5G时代下,老旧小区室外环境改造的文化特色在于其既具有文化传承需求,又具有智能生活的创造性需求。例如可以推行绿地认养机制,将小区中的树木作为人文景觀载体,让景观元素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开发新型业态与治理模式,例如设置社区小剧场、植物方舱、社区市集、线上线下艺术展厅、社区美食工坊、社区文化交流平台、社区露营基地等。这些既新颖又有亲和力的改造设计在科技驱动背景下,必定能发挥给老旧小区智慧改造带来的全新体验与无限活力。
在安保措施上,可以增加机动车出入口、行人出入口的交通锁,进行统一管理,增设灯位、监视摄像头加强小区安保品质,实施安全监测,监控出入通道,加强安全防范,防止偷盗等事件发生。此外,对小区的电力系统和线路进行改造,通过对小区的智能访问,对小区进行远程监控与管理,从而方便小区住户出入小区。
3.基建为本,提升居住品质
针对老旧小区建筑外立面存在的油污、灰尘、青苔等杂物及脱皮破损等问题,首先,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清理,再进行防水、粉刷、喷漆,使小区建筑外立面的墙面、檐口、门窗等保持一致的色泽和样式。同时,在建筑的色彩上,要将现有外立面的材质与周边城区的主要色调结合起来,使外观提质后的老旧小区与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其次,在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后,对底层居民自己加建的建筑局部进行统一规划,综合考虑居民需求与小区整体风貌形象。
4.规划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对小区路网的改造要基于停车场数量与居民活动场地有限的平衡情况而定,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实地考察,测算停车位数量的合理范围,对用地进行精准分析,争取不浪费一块土地,实现土地的最大化利用。同时,通过对老旧小区外部管线的改造,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区内的停车场管理体系中。应用信息技术,采用停车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小区内的停车资源进行统计、预定和付费,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区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
5.树立社区品牌形象,再造小区特色
对于小区形象的改造,主要通过对出入口、道路立面、建筑立面以及主要形象点位进行优化,提高小区环境质量,展现小区风貌,彰显小区特色,呼应小区曾经作为国家重要研究院的辉煌成就,凸显小区居民曾经的荣耀与时代精神。沈阳市老旧小区室外环境改造,要彰显北方寒地城市的地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色彩与活力。
6.适老化改造设计覆盖全局
针对老年群体的需求,打造出入便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中之重。小区室外环境的任何角落,都要将无障碍设计放在第一位。例如对坡道、扶手的改进,对活动场地以及对公共设施材质的选择,都要使场地之间的微妙高差符合人体工学理念设计。这些都要慎重仔细地做到位。同时,对老年人活动行为习惯进行把握,在场地规划时就要根据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不同类型的活动方式。
7.合理配置植物,重塑小区景观特色
针对绿化环境的改造,将现存的乔、灌木进行管理,修剪已有的树木、清除硬地上的树枝、合并移植某些凌乱的植物,使植物的搭配更合理。对层次单一、生长杂乱区域的植物进行梳理补充,构建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景观环境,以弥补北方寒地城市冬季植物景观形象差的特点。
四、结语
对于沈阳市老旧小区的改造,一方面,要借鉴在老旧小区变身智慧小区改造上领跑于全国的示范小区,借助高新技术,通过相关部门提供应用场景,让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前瞻布局5G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将5G技术应用到智慧社区建设中,让城市试点区域抓住5G商用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要以场景化和平台化思维为引导,将沈阳的寒地城市特色与环境美学相结合,将提升小区硬件环境和智慧体验相结合,将传承城市文脉与建立友好社区理念相结合,从而打造绿色生态智慧社区平台,让更多居民享受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周燕珉,初楚.日本基于健康养老生活视角的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解读[J].建筑实践,2022(2):95-105.
[2]周燕珉,王春彧.营造良好社交氛围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以北京某社区的持续跟踪调研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0(12):15-21.
[3]周燕珉.康养设施的空间环境设计[J].中国社会工作,2019(7):22-23.
[4]熊域逍,邓元媛,张传芳.基于邻里效应的老旧小区改造形塑共同体[J].上海房地,2022(12):19-23.
[5]龙珍华.全周期管理理念下老旧小区改造机制创新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三眼井社区改造为例[J].住宅产业,2022(10):51-54.
[6]霍兵,刘薇,张娜.探索居民自主合作更新改造的机制和模式:天津多层老旧小区人居品质提升的路径[J].城市设计,2022(2):6-17.
[7]骆建云,曹彦萱.基于韧性理念的老旧小区改造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市彩虹街周门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为例[J].城市设计,2022(2):18-27.
[8]马世昌,白婧含.老旧小区改造的三元型平衡模式[J].城市建筑空间,2022(11):66-68.
作者简介:
王蓉,硕士,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适老化建筑空间设计。
王海亮(通讯作者),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