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炀
滚滚长江边,一座巨大的建筑物正拔节生长。万州新田港二期工地上,建设者们正挥汗如雨。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工程,由重庆和四川共同建设的新田港二期,将为万(州)达(州)开(州)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再添新动能。
巍巍华蓥山下,从工厂车间到建筑工地都是一片忙碌景象,川渝高竹新区处处可见建设的激情和速度。在这里,利好政策叠加,优势产业互补,让重庆的汽车企业和四川的汽配企业发展如鱼得水、欣欣向荣。
大足石刻文创园内,不时传来阵阵敲打声,石雕匠人们正在精心雕琢一件件石材艺术品。借助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一平台,重庆大足和四川资阳将两地石雕企业集中到大足石刻文创园内“抱团发展”,共同打造中国雕刻界的“川军”。
不止于此,川渝两地正大力推进毗邻地区融合发展,10个合作平台建设如火如荼,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努力为全国跨省域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重庆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出发,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新重庆建设的总抓手总牵引,跑出一季度“开门红”。
由“近邻”向“队友”进阶
2月21日,一辆满载煤炭从新疆乌鲁木齐始发的列车抵达万州新田港。这辆列车的进站,标志着新田港正式开通货运业务,万州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运多式联运格局,这也是重庆唯一具备铁路引入港口前沿码头一级平台的项目。
新田港是重庆三大枢纽港之一,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东向出海门户。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工程,新田港二期建设正快马加鞭推进。该项目由重庆市万州区、重庆市万州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达州市、四川港投川南港务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等川渝六方共建共营,预计2024年7月建成投用后,将形成年吞吐散货1400万吨能力,在实现“铁公水”无缝联运的同时,打通四川經重庆万州东向出海大通道。
川渝两地在新田港二期项目上,不仅有基建方面的合作,还有货源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合作。例如,双方将共同在达州建立“无水港”,设置港口服务功能,把口岸延伸至达州,提高达州乃至四川方向货物借道万州通江达海的效率。
两地深度合作得益于万(州)达(州)开(州)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这一平台。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和四川省达州市山水相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2020年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万(州)达(州)开(州)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不断提速,成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之一。近年来,川渝两省市推动万(州)达(州)开(州)三地实现由“近邻”向“队友”的重大转变。
随着万(州)达(州)开(州)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日趋完善,万州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也纷至沓来。
就在新田港不远处,计划总投资30多亿元的中储粮万州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开年以来跑出了新的加速度。“我们将在万州构建从前港口、中仓库到后加工厂的完整产业链,打造西南地区最现代化的粮库,为保障西南地区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中储粮重庆万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泉说。
“唇齿相依”深度融合发展
2月20日,走进川渝高竹新区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辆银色的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和一辆配置豪华的加长礼宾车在灯光映照下格外吸引眼球。在公司厂房一个隔间内,设计人员正热烈讨论一款新车的设计细节;在另一边的隔间内,工人们正忙碌制作模型。
拥有40多项专利的四川瑞创负责打板汽车样品、汽车量产前的整体设计。该公司由重庆企业投资设立,是西南地区首家汽车工业设计公司,也是最早一批入驻川渝高竹新区的企业。
就在四川瑞创汽车车间百米外,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上百台自动化机床高速运转,正批量生产一种叫作氮气弹簧的零部件。该公司主要从事模具矩形弹簧和氮气弹簧的研发、生产、检测、销售、维护,为众多知名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这些汽车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为何选择入驻川渝高竹新区?地理位置好,用地用工成本低,政策优势明显是重要原因。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的“桥头堡”,除了产业协同外,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是川渝高竹新区的重大改革任务。在这里,重庆、四川的事都可以办。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市)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打通了跨省(市)办税服务“最后一公里”,已实现高竹新区内企业税费征管、税费政策、纳税服务、风险应对、税费监管5大类122个涉税事项一体化即时办理。
“一台机器,可以开具两地发票。”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是川渝一体化的一个缩影,我们打通了川渝两地电子税务局数据层和应用层,统一操作界面,实现单个系统、单台设备同时服务川渝两地。
“两地对税费政策、征管流程、办税服务标准等内容进行了逐一比对,按照‘政策从优、程序从简、负担从轻的原则,持续推动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等标准和执行口径一致。”重庆市渝北区税务局局长盛强说。
今年以来,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继续推进。3月1日,川渝高竹新区纳税服务咨询专线电话正式开通,这是国内第一个跨省(市)际纳税服务咨询专线。3月9日,首批6名互派任职干部的“双重身份”税务检查证成功发放,有效解决了执法权限缺失的问题。
政策同标、服务同质,川渝高竹新区带来了产业的交融和人流的交汇。
“抱团发展”促资源利用最大化
2月3日,重庆莲山公共艺术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多种工序交叉作业、加紧赶工,打磨、焊接声不绝于耳。在四处飞散的电焊火花映照下,一个大熊猫造型的巨型雕塑产品已经初具雏形。
公司董事长刘刚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订单多、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赶在一季度内交付。”刘刚神色焦急,同时又透着订单激增的喜悦。
莲山艺术基地所在的大足石刻文创园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项目,该园区以大足石刻文化为核心,重点布局雕塑艺术、工艺美术、数字文创、文化旅游四大特色产业。如今,园区刚开园不久,便累计签约入驻企业162家,签约项目落地率达70%以上。丰硕的成果背后,是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
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巴蜀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弥足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还有国家级、省级石刻(窟)类文物保护单位90处。虽然这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但包括石雕企业在内的众多文创企业却存在小而散的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川渝石雕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资金链薄弱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大足石刻文创园服务中心副主任段勇介绍,为改善此情况,重庆大足和四川资阳商议提出,将两地石雕企业集中到大足石刻文创园内“抱团发展”,共同打造中国雕刻界的“川军”。
如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以及《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出台,资阳和大足的石雕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目前,以大足石刻文创园为载体,大足不仅吸引了来自川渝及其他地区的上百家石雕、玉雕、木雕、铜雕企业入驻,还汇聚了26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成功孵化雕刻类创业项目526个。这里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雕刻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