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花里的乡愁
——赏读游洋编著的《奶奶的窗花花》

2023-04-07 12:54周俊芳
支部建设 2023年3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窗花剪纸

□ 周俊芳

每年春节,工艺美术大师游洋都会剪纸祝福。

那些年,过年的气氛总是很浓,新糊的窗户上簇新的窗花花,院子里的柏树枝在燃烧,屋子里炉子里的火苗,年夜饭冒着热气,孩子们在炕上闹,大人们在看着笑……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乡愁是什么呢?就是你离开故乡深切思念故乡的情感。

游洋,又名石羊。1973 年出生于榆次,父亲曾是山西晋华纺织厂的美工宣传员,擅长花灯、书画和剪纸等。童年,游洋是跟着奶奶在阳曲乡下长大。“院里种满了山丹丹花、刺玫瑰花和百合花。到了夏天,院子里、屋里到处飘散着淡淡的花香”,是他对故乡和奶奶的印象,“奶奶的剪刀从不离身,一有闲暇时间就剪纸创作。剪窗花花就是奶奶的生活,它为奶奶打发着寂寥时光,成为她精神世界的寄托。” 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艰辛的年代,剪纸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每到年节,家中窗户、庭院就被奶奶装点得生机盎然,寄托了她热爱生活的美好心愿。

现在时代变了,人们不必用毛头纸糊窗户,不必贴窗花映照屋外大雪,不必睡火炕、一家人围着火炉过冬。但那些久远的记忆还在,回望老家的小院、村头的古槐、破败的窑洞,一份乡愁蔓延了双眸。那是祖祖辈辈走过的路,是无法割裂的情感,带着苦难、欢喜和爱的滋味。

作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游洋将这份乡愁凝结成册,编著了《奶奶的窗花花》,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家族中老人的窗花剪纸,其中以奶奶荣俏子近千幅剪纸作品为主,还有老奶奶刘兰凤的部分窗花花。

无疑,游洋的乡愁里饱含了对奶奶和往事的追忆及无尽怀想。七八岁时,游洋就模仿奶奶剪窗花,耳濡目染,一招一式,都像刻在了骨子里。苦命的奶奶和精美的窗花,在游洋精心编著的书中,仿佛被中和后点亮了一般,带着一份忧伤的喜悦和绵长的情思。

剪纸,俗称“铰花花”“剜花花”,最早起源于秦汉,兴盛于明清。窗花剪纸是剪纸中的一种类型,是活态的文化,融合了多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与传统民俗节日密不可分。

《奶奶的窗花花》巧妙地采用窗棂格的设计形式,130 多页简洁而不简单,小到六七厘米,大到十几厘米。纤细工整的人物、动物、花草造型中,匀称的线条,锯齿的装饰,亦动亦静,亦庄亦谐,质朴清新,寓意深远。特别是传统的生肖剪纸,细腻活泼,栩栩如生,质朴而富有情趣。

对传统文化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是极好的实物例证,对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借鉴作用;对剪纸爱好者而言,书中图画造型和手法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全国工艺美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的游洋,身为榆次剪纸第四代剪纸传人,从事工艺美术剪纸专业已有30多年,创作的剪纸作品近千幅,其中的作品《山西面食》《生命之树》《门笺系列》《窗花剪纸》等,在国家和省市展览中屡获大奖。

游洋从古代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剪纸技艺,创作出一系列巨幅作品《生命之树》,有的两米多高,有的十几米长,布局巧妙美观,线条精致流畅,整体气势磅礴。有专家评价,游洋的剪纸作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在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自我见解和美学思想的再创作,特色鲜明,颇具审美情趣。

在过去,剪纸几乎是大多数农村妇女必须掌握的手工技艺。俗语说,“找媳妇,要巧的。不问人样好,先看手儿巧。”而手巧便是会剪纸、绣花、蒸花馍等。以游洋奶奶为代表的剪花娘子,用自己的巧手,让苦难的生活开出了花,给平凡的日子点燃了希望。

如今,对剪纸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剪纸,一直是游洋努力的方向,多年来通过临习前辈们的窗花花,不断提升自身技艺,并身体力行,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场合,积极主动传承和教授民间剪纸。

在《奶奶的窗花花》之后,游洋还将陆续推出《窑洞中的艺术》《万物生剪纸艺术》《山西窗花》等剪纸专著,将其潜心研究的剪纸作品和创作心得进行总结整理,为传承民间剪纸艺术贡献力量,使之绽放出迷人的时代光彩。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窗花剪纸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剪一朵窗花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剪窗花
季玉兰剪纸作品
剪纸
剪窗花
剪窗花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