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经纬 张然
露营不仅现在很火,在古代也有忠实粉丝。白居易在自家庭院中搭建毡帐,苏东坡更是直接支起一个亭子。
庭院里搭帐篷,白居易把它写进诗
若是排一个古代露营爱好者排行榜,白居易说不定是榜首。毕竟,他把对露营的热爱,写进了十几首诗里。
唐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辞去刑部侍郎的职务,从长安来到洛阳,在远离闹市的履道坊建了一处“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的房子。尽管家中“有堂有亭”,但白居易还是独爱在庭院里搭建青毡帐,过一把露营的瘾。
他在《青毡帐二十韵》中,描述了家中毡帐的形态:
有顶中央耸,无隅四向圆。
傍通门豁尔,内密气温然。
远别关山外,初安庭户前。
影孤明月夜,价重苦寒年。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在院子里搭建的是一个圆形毡帐,还有一个高高耸起的尖顶。
白居易为何如此喜爱青毡帐?答案藏在他的《别毡帐火炉》中: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擋风暖热的青毡帐,在年复一年寒风相摧的冬日,走进白居易的生活和诗句。
他曾在“庭草留霜池结冰,黄昏钟绝冻云凝”的冬夜,与好友在青毡帐中听着“高调秦筝一两弄”,细品“小花蛮榼二三升”。
他也曾在飘雪的夜晚,与到访的李郎中把酒言欢、作诗相赠。尽管帐外“可怜今夜鹅毛雪”,但是“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对于白居易来说,毡帐是雪夜的必备品。他在帐中待客宴饮,“帐小青毡暖,杯香绿蚁新”;他在帐中赏梅观雪,“碧毡帐暖梅花湿,红燎炉香竹叶春”。
温暖如春的青毡帐,陪伴着白居易的晚年时光。
“设计鬼才”苏东坡,看风景还得自己“造”
又是一年炙夏,正在颍州任太守的苏轼,内心多少有点孤独,工作之余总要有点娱乐活动放松放松吧,干啥好呢?去露营吧!
颍州是一座美丽的小城,现在是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区。这里风光旖旎,尤其是颍州西湖,平湖十里如琉璃,风吹百花争相放,让人垂爱。作为“旅游达人”的苏轼,怎能放过这样的好地方。但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些年颍州周边的几个地方闹水患,夏季河水泛滥,如果在河边修筑观景亭,那么入夏之后亭子便会被水淹掉。但要是水浸不到亭子,那春秋冬的水景就看不到了。固定的亭子不能看风景,那就搭建个“移动版”的。
苏轼在《择胜亭铭》中写道:“维古颍城,因颖为隍。倚舟于门,美哉洋洋……可侑我客,可流我觞。我欲即之,为馆为堂。近水而构,夏潦所襄。远水而筑,邈焉相望。乃作斯亭,筵楹栾梁。凿枘交设,合散靡常。赤油仰承,青幄四张。我所欲往,一夫可将。与水升降,除地布床……岂独临水?无适不臧。春朝花郊,秋夕月场。无胫而趋,无翼而翔。敝又改为,其费易偿。榜曰择胜,名实允当。”
“移动版”亭子命名为择胜亭。亭子的梁、檐、柱等都是分散的构件,临时使用的时候,利用榫卯交错将之搭建在一起,顶上覆盖红色油布,四周悬挂有翠色的布帷,遮风挡雨。搭建材料全部使用轻型材料,一个男仆就能把所有部件拆开、搬移。
正如苏轼所说,这种小亭可以施之于“春朝花郊,秋夕月场”,任何美好的地点、美好的时刻,都能享受。
(选自2022年9月27日《现代快报》,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