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现状与特点

2023-04-07 17:52杜丽姣边霞
学前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杜丽姣 边霞

编者按:我国学前教育一直很重视幼儿艺术教育,这不仅体现在幼儿艺术教育始终被明确规定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上,而且体现在相关教育研究与实践不断创新发展上。不过,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学前教育界被政策管理、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宏大主题所吸引,目前关于幼儿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而言进入一个较为沉寂的阶段。本期由南京师范大学边霞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新进展”专栏就是希望能够重新唤起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者、教育实践者、教育管理者、师资培养者、学术期刊工作者等多类专业人士对该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关注,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之所需,也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于儿童不仅是具有发展价值的教育手段,而且是儿童突破束缚、表达自我、与世界建立更深刻联系的存在方式。

[摘 要] 对11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2012—2021年发表的181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论文的分析表明,虽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并非国际研究热点,但是受到了持续稳定的关注;相关研究者的学科背景日益多樣化,不过当前尚未出现新的领军性人物;相关研究多采取实证研究范式,其中质化研究是主流;研究选题丰富,园所机构中的儿童艺术教育与儿童艺术是研究重点,尤其是儿童艺术本体研究为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家庭、社会机构等不同环境下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但是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的系统建构还明显不足。当下我国相关领域研究者与学术期刊应协同合作,立足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现实,共同推进科学规范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形成系统、深入的优秀研究成果,助推新时代中国特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前儿童艺术;儿童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研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①作为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儿童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关注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焦点与核心问题,呈现其总体研究现状,有利于我们把握全球范围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反思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发展之路。基于此,本研究以体现世界多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艺术及艺术教育、学前教育期刊论文为样本进行文献研究,分析近十年来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成果,探讨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及特点,据此提出基于我国本土社会文化现实的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发展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戏剧教育、艺术学领域多本重要国际期刊为样本进行文献分析。学前教育研究期刊为创刊于美国、欧洲、大洋洲等多地区的SSCI收录期刊,具体包括以下5种期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艺术及艺术教育研究期刊涉及艺术理论、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戏剧教育领域,具体包括以下6种期刊: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这6种期刊中,部分期刊被SSCI、A&HCI收录,在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的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2012—2021年,前述11种期刊共发表论文5 661篇,其中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181篇。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筛选出的181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论文做系统深入的分析,其中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研究论文75篇,占比41.4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论文68篇,占比37.57%;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研究19篇,占比10.5%;学前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研究论文19篇,占比10.5%。本研究遵循如下步骤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将所抽取的学术论文样本按照年份、刊次、目录、页码进行标识;记录论文的标题、作者单位所属国家、作者专业背景、论文关键词等;归纳论文的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选题等分析单位;建立编码系统,对每一份文献进行分析并依照编码系统赋值;对所有论文的编码结束后,再进行多次检查,确保编码准确无误,最终将数据输入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本研究设置的编码系统,本文主要从论文成果基本情况和研究内容两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基本情况分析

1. 发文量不高,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期刊关注与重视。

如表1所示,11种期刊每年发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成果数量不高,十年来相关论文只占总发文量的3.20%,每年发文量的比例在2.31%到4.16%之间波动。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数量比例为2.43%。相对而言,艺术学类、美术类、音乐类期刊发文比例略高于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期刊,分别为8.73%、5.65%、5.05%,戏剧教育类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比例最低,为2.33%。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多种期刊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为选题发布专栏,重点探讨相关话题。如美术类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 2018年刊发了以“幼儿与美术教育”(young children and art education)为主题的专栏,集中呈现早期儿童美术教育研究成果;学前教育专业期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18年刊发了“艺术与童年”(the arts & early childhood)专栏,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多国学者探究了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质量与实效的意义与路径;艺术类期刊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 2020年刊发了“美国著名儿童艺术教育学者艾伦·温纳(Ellen Winner)教育理论研究”专栏,其中多篇论文涉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话题;学前教育专业期刊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于2021年第12期刊发了题为“幼儿生活中的音乐”(music in the lives of young children)专栏,集中呈现了美国、新西兰、加拿大、以色列、瑞典、印度等多国研究者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见,虽然每年发文量并不高,但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选题还是受到了学术刊物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2. 多国不同专业方向研究者关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议题。

本研究统计发现,2012年到2021年间,有来自25个国家的研究者发表了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美国研究者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最多,共77篇,其次是澳大利亚学者发表相关论文27篇,英国学者22篇,加拿大学者10篇,瑞典学者9篇,中国(含香港、台湾地区)学者6篇,其他国家和地区学者30篇。

在统计的181篇论文中,13篇论文为不同国家研究者合作共同完成,其中英国学者参与5篇,澳大利亚学者参与4篇,美国、加拿大、瑞典学者合作完成论文各3篇。可见,全球多国重视在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领域中发表成果,不管是发文量还是合作研究情况,北美、大洋洲、欧洲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分析论文作者的专业研究方向,可以展示近十年国际范围内关注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者的专业分布。如表2所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学科课程教学专业是发文作者的主要专业背景。与这两个主要专业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及艺术学其他专业方向(如艺术哲学、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政策等)、心理学相关专业(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者也积极参与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开展研究。此外,还有来自体育教育、博物馆教育、语言学、听力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加入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行列中,在某种程度上扩展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181篇论文中,有46篇论文是不同专业研究背景的研究者合作完成的。在这些合作研究成果中,既有学前教育领域研究者主导开展的聚焦儿童多维度发展、提升园所儿童艺术教育实践质量的研究成果,又有学科专业领域研究者主导的聚焦艺术学科本体、关注学前特定年龄段儿童艺术发展及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

3. 运用实证方法开展研究已成常态。

如表3所示,从论文研究類型来看,近十年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主要为实证研究成果,共计148篇,其中量化研究成果52篇,质化研究成果90篇,质化量化混合研究成果6篇,并且每年实证研究成果的发表量均高于理论思辨成果。可见,采用实证方法已经成为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开展的常态。

4. 研究选题多样,以园所机构中的儿童艺术教育与儿童艺术为研究重点。

由于论文选题涉及范围广,同时不同论文之间难免出现选题交叉的情况,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选题划分依据:首先,分析论文的研究对象、中心论题、研究结论的指向性,明确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据此确定论文的核心选题范围;其次,结合学前儿童艺术活动及教育的不同环境系统确定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选题编码,主要涉及带有学校性质的园所机构艺术教育系统、家庭艺术教育系统、社会艺术教育系统、家园社协同教育体系、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政策环境;最后,对于非指定系统下的儿童艺术研究、儿童艺术教师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思想或理念研究,由于它们也是重要的研究选题,所以本研究对它们独立编码。

据此,本研究对论文选题的编码统计主要包括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思想或理念、学前儿童艺术、园所机构中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家庭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社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家园社协同下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政策、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专业人员、其他等主题。涉及交叉选题时,本研究做了以下处理:一是根据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确定选题。如在以园所为环境系统的论文成果中,如果研究侧重于园所教育,只是通过儿童艺术发展的现状来分析教育的开展情况及作用,或者论文只是将儿童艺术发展的现状作为教育的成果来分析,那么我们就会把论文的选题定为园所机构中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如果论文只是将园所作为儿童艺术活动或发展的背景,主要论述的是儿童艺术发展现状、儿童艺术发展规律或影响因素,那么我们就会把论文的选题定为学前儿童艺术。二是如果论文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复杂,无法按照就近原则将其划分到以上选题的某一类中,那么我们就会将其选题定为其他。

如表4所示,就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说,选题为园所机构中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和学前儿童艺术的论文数量最多,分别占样本总体的32.04%和30.94%。此外,学前儿童艺术教师、家庭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家园社协同下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思想或理念也是重要的研究选题,分别占样本总体的7.73%、7.18%、6.63%、6.08%。

(二)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内容分析

1. 关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思想或理念的研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思想或理念意味着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讨论,具有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意义普遍性。近十年,样本中有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思想或理念的研究论文共11篇,其中4篇重点探讨国际知名儿童艺术教育学者思想,4篇关注当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3篇聚焦不同国家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念。

就国际知名儿童艺术教育学者思想方面的探究来说,所发论文一方面对提出经典美术教育理论的名家思想进行了回顾。如美国研究者通过文本分析和访谈描述了罗恩菲尔德20世纪30年代主要的美术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其移居美国前的专业经历,推进对其艺术教育思想的系统深入理解。[1]英国学者则在当代语境下结合关键概念分析,重新审视了里德的艺术教育思想。[2]另一方面,也有论文重点关注了当代著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的思想观点。如有研究者系统梳理了艾伦·温纳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围绕儿童创造力发展与艺术教育之间关系所提出的主要论题,[3]重点分析了艾伦·温纳及其团队所开创的具有美国特色的儿童艺术教育理念。[4]

关注当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的论文聚焦于当代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剖析、关键概念和实践立场。如美国研究者结合当下美国教育现实,梳理论证了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5]基于文献梳理,分析了艺术教育文献中关于游戏与艺术教育关系的经典观点。[6]英国研究者则关注了学前艺术教育中儿童的核心主体地位,强调早期儿童戏剧活动应建立参与式权力结构,确保儿童的戏剧参与权。

关注不同国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念的论文基于社会文化现实,对美国、墨西哥、[7]新加坡、[8]中国[9]四国关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代表性立场和观念进行了分析解读。

2. 关于学前儿童艺术的研究。

关于学前儿童艺术的研究指的是以儿童艺术本体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儿童艺术能力、艺术活动表现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工作。国际相关成果涉及基于自然、教育及社会文化情境完成的美术、音乐、戏剧、艺术综合领域儿童艺术能力和活动的研究,论文篇数分别为36、14、4、2。

关注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现状的研究成果有22篇论文,呈现了学前儿童在音乐、美术领域的具体艺术能力表现及影响因素。如美国学者采用实验测评的方法,研究了7个月到13个月大的婴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及其差异性。[10]挪威研究者基于社会符号学理论分析了黎巴嫩等难民营与挪威东南部儿童的绘画活动及作品存在的异同,以此分析儿童运用绘画语言表现不同情绪的能力与方式。[11]英国研究者通过质化研究呈现了4~5岁儿童使用已有图像等数字化素材完成数字艺术的不同方式,探究了儿童完成数字艺术创作的基本样态。[12]

学前儿童艺术经验研究关注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经历与感受。此类研究成果更多地向读者描述学前儿童在艺术活动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儿童的感受是什么、这些经验可能会对儿童产生哪些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22篇论文。如香港学者采用“A/r/tography”②这种基于艺术的教育研究方法(arts-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关注儿童参与的戏剧即兴创作活动,重点探讨了儿童的审美体验与反应。[13]美国学者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关注儿童在家庭和教育机构开展的美术活动中的艺术体验。[14]瑞典研究者采用质化研究方法,探究多语种幼儿参与的音乐活动对其语言发展的影响。[15]

关注学前儿童艺术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有8篇论文,重点关注在自然、教育及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儿童艺术能力的發展趋势与影响因素。如美国学者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检验并验证学前儿童戏剧艺术能力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探究儿童戏剧能力发展评估标准。[16]瑞典学者围绕4~6岁幼儿美术活动,探索师幼互动影响下儿童图式符号绘制与理解能力的发展规律。[17]美国学者采用量化研究,以来自6大洲36个国家的2~15岁儿童的自画像为研究对象,分析儿童肖像画空间能力发展规律及生活地理位置对其产生的影响。[18]

另有4篇论文重点探究了儿童艺术能力本质,包括其核心内涵与外延等相关论题。如美国学者对儿童艺术能力天赋进行理论辨析,批判性地指出当下社会对艺术技能过分强调,并对如何修正这一偏见提出了建议。[19]英国学者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探索确定与成人不同的儿童音乐能力维度。[20]

3. 关于园所机构中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

园所机构中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是本研究所选国际期刊关注最多的研究选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关注学前儿童教育机构中艺术教育的现实样态、教育教学探索和教育实效探究,其中涉及音乐、美术、戏剧、综合艺术教育议题的论文篇数分别为27、14、9、8。

(1)园所机构中儿童艺术教育教学探索研究

有24篇论文关注园所机构开展艺术教育的具体模式或方法,其目的在于探究如何科学地、高质量地践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现其促进儿童多维度发展的价值。

其中,对儿童艺术教育模式的探讨主要以具体园所开展的艺术教育项目为切入点,呈现其组织开展方式,总结其教育模式要点及特征,探究其助推高质量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关键要素。如有研究者围绕南非一所幼儿园组织实施的“Bejazzled”项目开展行动研究,尝试将爵士乐元素引入日常教育教学,引导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游戏探索音乐,产生新的音乐体验,进而促进幼儿在音乐、运动、语言能力、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21]澳大利亚学者采用基于艺术的教育研究范式,描述了澳大利亚两所农村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育研究项目,探究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的优化路径。[22]美国学者介绍了融合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ArtsIN”艺术整合项目的理论框架与组织结构,展示了多种艺术融入儿童日常学习的可能性,促进了儿童多领域综合发展。[23]

聚焦具体教育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研究旨在探究高质量组织实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具体路径。如英国学者采用案例分析法,呈现并分析了某幼儿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邀请幼儿以“策展人”的身份参与美术活动,关注幼儿对艺术的理解,强调幼儿在教育环境中与艺术品的接触与互动,探究儿童美术活动的组织实施方法。[24]中国学者通过个案研究呈现了香港幼儿园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运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的实践探索,重点分析了这一创新性实践的优势与不足。[25]

(2)园所机构中儿童艺术教育效果研究

有23篇论文关注了园所机构中艺术教育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实际效果。首先,较少研究关注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对儿童艺术相关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希腊研究者采用实验研究证明了创造性舞蹈活动对学前儿童本体感觉、节奏感觉、掌控能力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26]其次,较多研究关注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对儿童非艺术领域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南非、瑞典学者合作开展多项量化研究,探讨学前音乐教学活动对儿童语音意识和早期读写能力的影响。[27]印度学者开展实验研究,以量化数据证明了早期音乐教育活动对儿童数学能力的影响。[28]美国学者运用质化研究,证明了符合幼儿教育质量标准和儿童发展理论的戏剧活动能够促进班级社区建设,强化幼儿社区归属感。[29]最后,国际相关研究还关注了艺术教育活动对处境不利儿童入学准备的积极作用。如美国学者采用质化研究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绘画指导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完成书写训练,有效支持了处境不利儿童阅读书写能力的发展。[30]还有美国学者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证明了以艺术综合模式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的符合早期学习标准的艺术课程——“万花筒项目”(The Kaleidoscope Program)对低收入家庭幼儿情绪表达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1]土耳其学者的研究则证明基于奥尔夫(Orff)理论的注意力强化音乐教育项目对冲动型儿童认知节奏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实验组儿童的错误次数减少,反思时间延长。[32]

(3)园所机构中儿童艺术教育现状研究

有11篇论文关注本土或他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开展的基本现实样态及其影响要素,分析优势或不足,提出促进园所中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发展的思考或建议。如美国学者基于俄亥俄州学校系统中大班音乐教育的大数据,分析开设音乐课程的机构类型、参与音乐课程的儿童比例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基本现状,探讨人口学变量及机构性质对儿童接受音乐教育的影响。[33]波兰研究者运用问卷法调查本国的学前教师,发现教师普遍认为流行音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多年来一直被边缘化或被排除在课程系统之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波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实。[34]英国研究者和中国研究者合作,采用访谈法收集数据,比较了中英儿童绘画教育的异同。[35]

4. 关于家庭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家庭环境中学前儿童艺术活动的现实及其有效教育路径,为丰富和提升学前儿童家庭艺术经验提供理论支持。

有9篇论文指向学前儿童家庭艺术活动开展、艺术教育观念及实践现实,重点关注现状与影响因素。如美国研究者描述了一孩和多孩家庭的音乐互动情况,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36]还有美国学者分析了收养家庭的儿童绘画活动及其作品,进一步阐释了家庭关系对儿童绘画活动的影响。[37]韩国研究者开展质化研究,探讨韩国父母对子女音乐教育的理解和期待。[38]

有4篇论文则重点关注了提升家庭儿童音乐教育质量的策略和路径。如美国研究者开展质化研究,描述学前儿童家长使用在线社交网站提升家庭音乐教育质量的情况,分析了网站运用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39]还有美国学者为父母设计了儿童音乐行为评估问卷,从而为家长记录儿童的音乐活动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工具。[40]

5. 关于社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关注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开展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现状与效果。关于现状的4篇论文主要聚焦社会机构是如何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如新西兰研究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梳理了艺术博物馆开展的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主题及类型、教师和艺术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41]拓展了我们对社会机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的系统认识和深入思考。关于效果的3篇论文主要聚焦于博物馆、美术馆开展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如波兰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探究了美术馆开展的儿童美术教育项目对4~9岁儿童审美判断、当代艺术理解产生的影响。[42]

6. 关于家园社协同下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

有12篇论文以此为研究主题,主要关注家庭、园所机构、社会机构(如美术馆)等二者或三者之间协同合作组织实施儿童艺术教育的情况及其教育效果。其中,关注社会机构主导的协同教育有8篇论文,关注园所机构主导的协同教育有4篇论文。

关注社会机构主导的协同教育研究聚焦于社会机构联合家庭、园所组织开展的教育项目,以高效实现其儿童艺术教育功能。如英国研究者基于质化研究,描绘了泰特利物浦美术馆联合当地幼儿园、家庭为学前儿童开展的创意美术活动项目,分析其是如何拓展美术馆服务受众,发挥其教育功能的。[43]爱尔兰研究者采用质化研究,探究由当地儿童保育委员会、非官方组织和大学共同开发组织的为家庭服务的儿童艺术教育项目是如何发挥其教育功能的。[44]

关注园所主导的协同教育研究则重点探究园所挖掘和利用社会机构教育资源的方式及与之合作的路径。如新西兰研究者采用混合研究的方式,调查学前教师和幼儿利用艺术博物馆资源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寻园馆合作的生发点与有效方式。[45]此外,还有研究关注园所组织开展的相关亲子活动如何达成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多重效果。如加拿大研究者采用质化研究,呈现儿童保育中心为移民家庭儿童及家长提供的开放分享式艺术操作工作坊,通过协同合作的审美活动推进移民家长和儿童探索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46]

7. 关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政策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关注教育政策视野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实,6篇相关论文主要涉及以下3类选题。第一类选题为特定教育政策背景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开展及其实效。如有论文分别关注了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实施时代早期儿童艺术教育开展的现实、[47]“开端计划”开展过程中艺术教育活动的融入对儿童入学准备所产生的影响。[48][49]第二类选题是基于国家课程决策视角,在国家艺术课程框架下,分析儿童戏剧教育课程在北欧多国、[50]澳大利亚[51]的地位及其现实境遇。第三类选题是通过访谈等质化数据收集与分析手段,考察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郊区某公立学区教育管理人员为保留并持续支持儿童音乐教育所做出的努力,[52]重点呈现了儿童艺术教育决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

8. 关于学前儿童艺术教师的研究。

这方面研究主要是关注不同学科领域儿童艺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发展策略,其中关注儿童音乐教师的论文最多,有8篇。另外,关注美术、综合艺术、戏剧、舞蹈领域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均未超过3篇。

总体来看,有10篇论文重点探究了教师从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专业能力现状。如澳大利亚学者探讨初任教师组织幼儿综合艺术活动的自我效能感,结果表明幼儿教育实践经验会对初任教师艺术教育教学信念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初任教师、主班教师进行艺术培训。[53]美国学者比较了韩国和美国职前教师关于幼儿音乐和发展适宜性实践的理念,并分析了其对学前教师教育的指导意义。[54]

另有4篇论文关注了学前教师从事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专业能力发展策略,且均来自音乐领域。如塞浦路斯研究者考察了塞浦路斯大学开设的音乐课程对33名职前女教师歌唱技能的影响,以此探究職前教师音乐能力发展的有效支持路径。[55]瑞典、英国研究者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瑞典开展的学前教师音乐教育能力提升继续教育项目的效果,强调教师持续提升自身音乐能力、洞察幼儿音乐能力的重要性。[56]

三、近十年来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特点及其启示

(一)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虽然并非研究热点,但是受到持续稳定的关注

如前所述,2012—2021年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虽然每年发文数量及占比并不高,但是每年还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文量。这说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并非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但是多个国家基本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多年来持续关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议题。国际期刊近年来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议题的密切关注是促成相关研究成果增长的重要因素。2018年、2021年多种期刊设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专栏,当年相关论文数量及占比明显提升,且成为近十年来数量优势最为明显的两年。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连续发布多个文件强调学校美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值得受到更密切的关注。不过,相关学术期刊刊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成果的数量非常有限。以后,相关领域研究者应根据我国学前儿童美育事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研究,提高成果质量。与此同时,学术期刊应给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选题一定的重视,以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科学理性的关注。

(二)不同学科背景研究者共同推进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不过当下尚未出现新的领军性人物

基于对样本作者信息的分析可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工作并不局限于学前教育或者艺术教育专业研究者群体,更有来自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其中不乏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如心理学领域的斯腾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可见,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正日渐打破专业壁垒,依据研究持续推进的需要,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探究相关重要议题。与此同时,数据统计也发现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中成果高产者并不多,发表论文数量也有限。如美国学者斯格尔特(Christopher M. Schulte)十年里在样本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分别关注儿童美术能力现状和美术活动体验,但是未形成系统的、带有个人理论见地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的学科专业背景以学前教育为主。在当下跨学科的研究趋势下,单一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会对相关研究持续深入开展助力不足,因此相关研究工作应考虑组建研究团队,形成多学科专业人才互相支持的研究局面,进一步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围绕相关论题开展系统研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建构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原则体系,培育能够在国内外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领军性研究人物与团队。

(三)有助于呈现儿童艺术体验、描述情境化教育经验的质化研究成为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主流方法

本研究分析显示,实证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开展的常态,其中有近一半的论文为质化研究成果,这表明质化研究是近十年来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质化研究中,强调文化描述与解释的民族志方法、关注生活体验的现象学方法、依托典型性情境解决儿童艺术教育具体论题的个案研究等众多方法,虽然各自有独特的理论基础、方法操作程序,但是统一地指向挖掘儿童艺术体验、深描情境化的儿童艺术教育经验。质化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密切关注儿童艺术教育的典型样态、关键事件和作品成果,详细生动地展示研究对象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感受、情感、意图、观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艺术本体研究提供直接、生动的数据,为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提供有效支持论证的信息资源。

当下以质化研究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范式已经得到了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如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尝试運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质化研究方法探讨儿童艺术教育论题。不过,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发表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成果多为逻辑思辨或者基于教育现实的经验总结,少见实证研究尤其是质化研究成果。一方面,相关研究者应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规范使用,善于根据研究问题采用适宜的研究方法完成研究任务,解决具有学理性或者指向实践的真问题。另一方面,相关学术期刊也应考虑为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此类研究成果提供发表的机会和条件,以助推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证研究尤其是相关质化研究的开展。

(四)儿童艺术本体研究为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在本研究涉及的181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样本中,119篇论文与儿童艺术活动或能力表现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专门探究儿童艺术,或以此为起点开展教育实践研究。可见,近年来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推进以儿童艺术研究为重要基础。

首先,国际相关研究关注儿童艺术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和延续性,这既是国际学前儿童艺术研究的重点,也是开展教育实践研究的重要前提。在本研究中,有超过50篇论文以儿童艺术能力发展的阶段性为出发点或核心开展研究,重点在于揭示儿童艺术能力发展规律或以此为前提探究儿童艺术教育策略。同时,相关研究也非常关注儿童艺术发展阶段的延续性,样本中有3篇论文关注了0~6岁儿童艺术能力,11篇论文关注了0~3岁婴儿艺术活动,72篇论文以3~6岁儿童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34篇论文关注的年龄段从学前到中小学。相关研究从幼小中一体化的视角出发,既有对儿童艺术起点的关注,又有对儿童艺术持续长远发展的重视,充分彰显了国际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关注儿童艺术发展的延续性的特点。

其次,对儿童艺术的关注具有专业差异,使国际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成果呈现出丰富多样性。本研究发现,不同学科专业方向的研究者对儿童艺术的关注具有明显差异。艺术学科背景下的研究者更侧重于分析诠释儿童艺术活动及其表现的学科本体价值,探究儿童艺术能力现状及发展规律。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下的研究者更关注教育情境下儿童艺术活动及其教育价值,寻求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教育路径。其他专业方向的研究者更倾向于以学前儿童艺术为切入点,探究其专业方向研究问题,例如语言学、心理学、听力学研究者合作完成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学前儿童音乐活动表现对儿童语音意识和早期读写能力的影响。[57]基于不同专业视角开展的儿童艺术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本体研究成果少,发展稍显缓慢。一方面,儿童艺术本体研究含混、不具体。相关研究多为基于经验的3~6岁儿童艺术活动大致样态的概述,且容易沦为相关应然教育论述的背景信息。儿童艺术能力及其发展研究基本上止步于20世纪末的探索。基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相关研究者亟须加强不同年龄段儿童艺术能力、艺术活动表现样态的研究。另一方面,儿童艺术本体研究范围较为狭窄。近年来国内儿童艺术本体研究成果多聚焦于儿童绘画能力及其他美术能力,关涉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儿童艺术能力研究相对缺乏。虽然全面发展的儿童是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但是关于艺术能力及素养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在国家不断倡导0~3岁婴幼儿保育、幼小衔接的教育支持背景下,学前儿童艺术本体研究对于儿童艺术发展延续性的重视不足。因此,基于我国当下社会文化现实,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运用适宜的研究方法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儿童艺术本体研究,应成为相关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多为在诸多环境系统下针对具体问题开展的研究,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的当代系统建构明显不足

国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已经建构了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涉及园所、家庭、社区组织、社会机构、教育政策等环境系统的立体交叉研究体系,覆盖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各个方面的相对完整的研究成果群已经初步形成。其中,既有专门指向某一环境系统中儿童艺术及教育的研究,又有考虑各系统之间复杂关系的交叉研究。园所作为实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环境系统,是研究最集中的领域,园所中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模式与方法及其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家庭作为儿童日常艺术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与儿童艺术能力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相关研究也重点关注了家庭环境系统下儿童艺术活动表现、家庭艺术教育现实及质量提升策略。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机构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发生的重要专业场所,因此相关研究也关注了社会机构儿童艺术教育项目的开展情况及效果。同时,由于这些社会机构拥有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相对于家庭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由其主导的多方合作开展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社、家、园协同教育研究的重点。不过,相关成果仍存在系统连贯性不足的问题,未能完成国际范围内应对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的系统建构。

基于此,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需要把握世界教育发展动态,认清我国教育现实,既要放眼世界,更要扎根本土。在寻求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有机生长点时,我们既要看到国外可借鉴的元素,又要重视我国教育现实境遇,针对我国不同教育环境系统组织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开展具体、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尤其需要关注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提升园所机构中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质量、家园社协同推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等相关重要论题。

注释:

①本研究中,中文的“学前教育”与英文的“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基本对应。中文的“艺术教育”与英文的“arts education”基本对应。根据论文内容,“arts education”有时也会被翻译成“综合艺术教育”,如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一是论文不区分具体艺术形式,而是整体论述儿童艺术教育;二是论文关注的是把美术、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的儿童艺术教育实践样态。样本期刊中的“art education”一般会被翻译成“美术教育”。

②“A/r/tography”是一种带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基于艺術的教育研究方法,由加拿大的艺术教育研究者最先提出。其中的“A”表示artist(艺术家),“r”表示researcher(研究者),“t”表示teacher(教师),“ography”指用文字或影像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艺术家、研究者、教师角色的三位一体,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通过艺术探寻生命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LESHNOFF S K. Viktor Lowenfeld: portrait of a young art teacher in Vienna in the 1930s[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13,54(2):158-170.

[2]BARCHANA-LORAND D. Art conquers all? Herbert Read’s education through a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15,34(2):169-179.

[3]SAWYER K.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20,38(1):24-32.

[4]BERENHAUS M, CUPCHIK G. Transferring habits of mind from an aesthetic context to everyday life[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20,38(1):60-70.

[5]KIM K H. Why we need arts education[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13,31(2):121-130.

[6]PATTON R M. Games that art educators play: games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art education[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14,55(3):241-252.

[7]KAPLAN H. Border materials, early childhood art education, and the ontological persistence of American flexibility[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19,60(2):120-131.

[8]BAUTISTA A, et al. Arts-related pedagog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n Asian perspective[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77-288.

[9]MOFFETT C. The play of art: propensity and pedagog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21,62(3):222-235.

[10]COSTA-GIOMO E, DAVILA Y. Infants’ discrimination of female singing vo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4,34(1):324-332.

[11]MAAGERØ E, SUNDE T. What makes me happy, and what makes me scared: an analysis of drawings made by Norwegian and Palestinian children[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6,24(2):287-304.

[12]SAKR M, et al. Imitative or iconoclastic? how young children use ready-made images in digital a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2018,37(1):41-52.

[13]HO K L C. In search of an aesthetic pathway: young children’s encounters with drama[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7,187(1):1-12.

[14]RICHARDS R. The Private and public worlds of children’s spontaneous art[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14,55(2):143-156.

[15]KULTTI A. Singing as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y in multilingual toddler groups in preschool[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3,183(12):1955-1969.

[16]SUSMAN-STILLMAN A, 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measure of preschool children’s theatre arts skills: the preschool theatre arts rubric[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49-262.

[17]MAGNUSSON M, PRAMLING N. Sign making, coordination of perspective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6,24(6):1-16.

[18]OSTROFSKY J. Developmental and geographic analyses of spatial biases in face drawings produced by children[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15,33(1):3-17.

[19]STERNBERG R J. Is being “gifted” a blessing or a curse, or some of both?[J].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20,38(1):90-99.

[20]BUREN V, et al. What makes a child musical? conceptions of musical ability in childhood[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0,191(12):1985-2000.

[21]VREDEN M V. “Bejazzled”: employing attributes of pre-schoolers’ play to facilitate musical interactions with jazz[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9,189(1):104-118.

[22]CUTCHER A, BOYD W. Preschool children, painting and palimpsest: collaboration as pedagogy, practice and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18,37(1):53-64.

[23]HARTLE L, et al. ArtsIN: arts integration and infusion framework[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5,43(4):289-298.

[24]HOPE A. Young children as cura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18,37(1):29-40.

[25]HUANG Y, et al.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in early art education: a case study in Hong Kong kindergarte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6,186(6):1-16.

[26]CHATZOPOULOS D, et al. Effects of creative dance on proprioception, rhythm and bala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9,189(12):1943-1953.

[27][57]RENATA E, et al. Effect of music instruction o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early literacy skills of five to seven-year-old childre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1,191(12):1896-1910.

[28]RAJA V, BHALLA D O. Impact of Carnatic music training on the mathematical ability of childre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1,191(12):1911-1921.

[29]WRIGHT C, et al. Storytelling dramas as a community building activity in a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3,41(3):197-210.

[30]DEFAUW D L. Drawing children into reading: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a preschool drawing curriculum[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6,186(4):624-641.

[31]BROWN E D, SAX K L. Arts enrichment and preschool emotions for low-income children at risk[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3,28(2):337-346.

[32]KAYILI G, KUSCU Ö. The effects of Orff-based attention-enhancing music education programme on impulsive preschool children’s cognitive tempo[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0,190(3):390-399.

[33]SHAW B P. Music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in Ohio K-12 public and charter school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 Education,2021,69(3):1-18.

[34]KONDRACKA-SZALA M, MICHALAK M. Popular music in the educational space of Polish preschools: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9,37(1):1-21.

[35]JOLLEY R, ZHANG Z. How drawing is taught in Chinese infant schoo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12,31(1):30-43.

[36]DOSAIGUAS M, et al. Listening to a siblings’ day: musical interactions in a family setting[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1,191(12):1843-1857.

[37]BANNON B L, et al. Children’s drawings: self-perception and family function in international adoptio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6,186(8):1285-1301.

[38]YOUM H K. Parents’ goals, knowledge, practices, and needs regarding music education for their young children in South Korea[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2013,61(3):280-302.

[39]KOOPS L H. Music play zone II: deepening parental empowerment as music guides for their young children[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2,40(6):333-341.

[40]VALERIO W H, et al.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children’s music-related behavior questionnaire[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2012,60(2):186-200.

[41]TERRENI L.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in art museums: a review of New Zealand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5,23(5):720-742.

[42]SZUBIELSKA M, et al.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workshops in an art gallery on children’s evalu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20,38(2):135-148.

[43]WRIGHT D. Engaging young children and families in gallery education at Tate Liverpo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20,39(4):739-753.

[44]O’SULLIVAN C, et al. The wonder project: an early years arts education project with traveller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8,26(5):780-806.

[45]TERRENI L. Beyond the gates: examining the issues facing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when they visit art museums and galleries with young children in New Zealand[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7,42(3):14-21.

[46]MASSING C, et al. Immigrant parent-child interactional dance duets during shared art-making experiences[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6,24(1):37-50.

[47]GARA T V, et al. Did the frequency of early elementary classroom arts instruction decrease during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era? if so, for whom?[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63-276.

[48]BROWN E D, et al. The art of Head Start: intensive arts integration associated with advantage in school readiness for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children[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04-214.

[49]GREENE M L, SAWILOWSKY S. Integrating the arts into Head Start classrooms produces positive impacts on kindergarten readines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15-223.

[50]ÖSTERLING E, et al. Drama and theatre in a Nordic curriculum perspective: a challenged arts subject used as a learning medium in compulsory education[J].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2016,21(1):42-56.

[51]STINSON M, SAUNDERS J N. Drama in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curriculum: decisions, tensions and uncertainties[J].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2016,21(1):93-104.

[52]MAJOR M L. How they decide: a case study examin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keeping or cutting music in a K-12 public school district[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2013,61(1):5-25.

[53]GARVIS S. These children aren’t creative: insights from beginning teachers on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2,37(1):161-165.

[54]KIM H K. A comparison of early childhood preservic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music an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the U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3,38(2):122-128.

[55]NEOKLEOUS R. Aiming for the singing teacher: an applied study on preservice kindergarten teachers’ singing skills development within a music methods cour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5,33(2):163-180.

[56]EHRLINA A, WALLERSTEDT C. Preschool teachers’ skills in teaching music: two steps forward one step back[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4,184(12):1800-1811.

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Researches Based on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 Recent Ten Years

DU Lijiao BIAN Xia

(1School of Fine Art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3Ginling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Papers on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published in 11 international authoritative and representative academic journals from 2012 to 2021 were taken as the analysis sample to discus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It found that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is not a hot spot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evant research fields, but it has received sustained and stable attention.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s have jointly promoted the research field, but no new flag researchers have emerged at present.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researches are mostly carried out by empirical methods, in which qualitative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researches also have a variety of topics, of which the focuses are preschool arts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arts. Researches on children’s arts lay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whole research field.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researches often focus on specific issues in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such as famili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etc. However,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theory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At present, Chinese researchers and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researches on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s arts, arts education for children, researches on arts education

(責任编辑: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