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朝阳,龙翔景云
——浅析紫砂壶《凤鸣祥和》中的文化底蕴

2023-04-07 09:17:0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凤鸣祥和吉祥

邓 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从小我们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凤鸣祥和”这四字并不陌生,凤凰为飞翔回望之姿,凤嘴微张,寓意和鸣,与山体动静相合,谐音祥和。“凤”的谐音为“祥”,而“鸣”与“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代表着吉祥美好的寓意,“鸣”表示鸣叫,或以鸣啭为主;“祥”表示祥瑞,抑或以祥瑞为主。紫砂壶被赋予了吉祥的内涵,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收藏和增值,更多的则是一种精神财富与文化修养的体现。

一、紫砂的精神财富

随着如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也愈发注重精神需求,紫砂壶从传统的实用器演变为艺术品可谓时代的必然,紫砂壶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但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紫砂壶,其艺术价值、人文内涵却少之又少,许多艺人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一味地注重作品的实用性,没有赋予紫砂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凤鸣祥和壶》(见图1)以一种古朴而典雅的造型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壶型整体呈椭圆状,造型端庄大气,表面饱满温润。壶身由紫泥制成,泥色呈黄褐色。凤鸣:在古代神话中为瑞兽、神鸟;祥和:寓意吉祥美满和谐盛世,是中国人美好的愿望之一。该作品以紫砂为载体,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融入其中,并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这个作品制作精致细腻、古朴雅致,造型古朴大方、端庄得体。壶嘴雕塑成凤凰的形状,凤凰象征祥瑞之物,寓含着美好吉祥之意。《凤鸣祥和壶》将龙凤呈祥作为主题思想,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内涵、意蕴与精神,也体现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思想,该造型在紫砂壶作品中也被称为吉祥图案之首,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图1

二、传统文化的发扬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距今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紫砂壶在明朝的兴起也是一种对茶文化的传承,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紫砂壶才弥足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禅茶一味的文化气息,这就增加了紫砂壶高贵不俗的雅韵,所以紫砂壶也被誉为是“东方的茶道”,而在这其中也是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流传下来,但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这是对我们自身最好的保护。紫砂壶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是却影响了整个时代。紫砂文化的发扬,紫砂壶作为中国一种传统艺术品,它是用天然矿泥经手工捏制而成,其壶身有各种不同的风格造型,壶型装饰上有各种凤凰图案等纹饰为其特色所在。其中《凤鸣祥和》紫砂壶的意义就是在于用宜兴紫砂文化为载体,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发扬紫砂文化的精髓。用紫砂器上的艺术,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为社会做贡献。紫砂壶器中的艺术品《凤鸣祥和壶》,它在制作的过程中采用了雕塑工艺和陶刻技艺相结合的装饰形式。在使用过程中,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美观、实用、艺术效果等多种要求,还可以给紫砂壶赋予丰富的艺术气息。

《凤鸣祥和》紫砂壶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具有价值意义的所在。《凤鸣祥和壶》在历史文化当中被称之为吉祥壶,吉祥是中国古代人民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秩序、生活和工作场所,吉祥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与精神象征,吉即吉祥之意,而吉祥则是对美好事物和良好愿望的向往、赞美以及表达。在这《凤鸣祥和壶》中包含了“和合之至”、“和谐”等众多概念与文化内容,这既是文化的丰富内涵所在,也是传统文化的发扬,让更多人了解紫砂文化。

三、结语

紫砂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之一。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紫砂制作技艺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流派、工艺手法及技艺特点。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孕育出紫砂文化,历经千秋万代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不仅深受品茶人士的喜爱,也有更多人加入创新紫砂文化的队伍中,这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人们欣赏之余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意义。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很多传统文化,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猜你喜欢
凤鸣祥和吉祥
梧桐叶
幸福教育启新智乐学行美待凤鸣
——厦门市同安区凤南中心小学简介(二)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48
盛世祥和
青海湖(2022年12期)2022-02-12 09:31:54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6:48
凤鸣壶
百花(2021年8期)2021-11-17 01:33:56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生态紫砂,祥和万年——浅析“祥和”紫砂壶的艺术之美
万年吉祥
心声歌刊(2019年2期)2019-05-09 03:06:08
万物祥和
文艺论坛(2017年6期)2017-04-24 07: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