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悟禅心禅意 静观花开花落
——浅析紫砂壶作品《悟心》的形意相生

2023-04-07 09:16:58高爱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欣赏性禅心静观

高爱华

比起水的解渴,喝茶更多的是追求心的宁静与精神的享受,所以有了茶道。茶器是茶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承载着水与茶叶的交融,传递着人与茶水的私语。作为中国茶具的百器之首,紫砂壶在茶道中有着它独特的见解与悟性,营造一种让你我慢下来、静下来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慢品渐悟,从而达到心悟一切明,《悟心》就是在这种初心中创作的一把壶。而《悟心》这种能让人悟心的氛围是它的功能性、欣赏性、工艺性、文化性等艺术属性所共同构筑的,以意入形,以形表意,在形意相生中“了悟禅心禅意,静观花开花落”。

初见《悟心》,不难发现,莲,是《悟心》这把壶非常鲜明的主元素。无论是壶身上正在开放的花,还是壶盖上已经绽放的花,都看得出是莲的模样。莲,既是“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的花中仙子,又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美好、纯净的模样让人们爱它,傲然、高洁的姿态令文人咏它。而莲,还有一个身份——佛教圣花。莲在佛教中有很多传说,比如,《诸经要解》中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莲在佛教中有很多的应用,比如,佛国叫“莲界”,佛寺称“莲刹”,佛座为“莲台”,说法者是“舌上生莲”等。可见,莲是佛教文化中的特殊象征物,它是佛教八宝之一,代表着佛陀的神圣、佛国的美妙、佛性的净洁、佛法的灵妙,是有着浓郁宗教精神内蕴的象征符号,圣洁超然、无挂无碍,引领着教众从烦恼到清净。[1]佛教自汉时传入中原逐渐有了本土的佛教,在印度与在中国都有着很好寓意的莲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更好更快地被当时的中原人接受这种外来文化。无论古今还是中外,佛教的教义都是在引渡众生参悟顿悟,特别是中国本土的佛教,尤为注重“参禅顿悟”。所以,以莲为“悟心”的主元素,可以更好地营造禅意的氛围,以便达悟心的境界。

以“莲”入“悟心”,有三点表现,即壶身、盖面、壶钮。壶身以六片花瓣相围,似一朵缓缓在开的莲花;盖面上同样是六片花瓣,却是铺展开的已经绽放了的;若说壶身与盖面上是具象的实象的莲,那么壶钮上的这一粒,就是抽象的虚象的莲,单看壶钮,似壶身与盖面上的莲绽放时露出的莲蓬,而钮上又有一个尖儿,这就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与俏皮。无论是壶身还是盖面上,花瓣均规整不乱,井井兮其有理也,给人以清新、舒适、静态的视觉享受。然,在片片花瓣中,透着花形的饱满,特别是花瓣边缘的微卷,增加了灵逸与律动感。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这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别有一番妙趣。另外,壶身与盖面均取了六片花瓣,一方面从造型美学角度来说,多一片则杂,少一片则单,所以六瓣的选择不多不少,在这个壶身的造型上正合适;另一方面,六,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六六顺遂的祥瑞之意,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数字。至此,从上到下的呼应,从外到内的渐进,营造了一个祥和、清宁的莲意之境。

透过花瓣,我们看到的是一把端庄周正的传统壶式,兼具实用性与欣赏性。就实用性来说,圆素器壶身饱满,耳形把,大口径,二弯流,一粒钮,这样的构成极便于品饮的使用及养护;就欣赏性来说,壶身圆润丰腴,壶把挺阔稳健,壶嘴自然胥出,灵动优美,嘴把左右侧有生命的力量感与形态的均衡之美,一粒钮昂扬挺立,造型与壶身呼应。这样一来,整器简约,清爽大气;线条流畅优美,富有韵律感,这样的造型视觉感极为舒适、清新。比例和谐均衡,形态古雅端庄,力蕴十足,在朵朵莲花的包围中,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

总 结

紫砂壶艺的创作,讲究形意相生,即以意融入形中,通过造型的设计与表现营造意的氛围,《悟心》这件作品很好地将形、意相融,进而形意相生。以《悟心》泡茶,在热水浇淋中,在热气氤氲中,莲花朵朵,馨香开自在。

一壶清宁于尘世,了悟禅心禅意,静观花开花落,悟心一切明。

猜你喜欢
欣赏性禅心静观
云水禅心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01:58:26
七绝·禅心(外一首)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2
书法
广播文艺专题的“虚实相生”
声屏世界(2018年8期)2018-12-27 10:54:16
李学明:且将诗画寄禅心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44
诗情画意
好孩子画报(2018年6期)2018-07-31 03:36:52
禅心自在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0
慢下来,静观自己的内心
海峡姐妹(2016年7期)2016-02-27 15:21:40
静观风雨感知冷暖:“风云家族”的作为与贡献
太空探索(2015年2期)2015-07-12 11:28:26
浅析广播主持人节目语言的艺术性与欣赏性
中国广播(2014年9期)2014-09-22 18: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