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既济 莹润如玉
——试析赵世学专著《西南历史名陶工艺保护及开发研究》

2023-04-07 09:16武星宽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建水荣昌西南

武星宽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南是我国多民族聚合最密集的地区,有近30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独特而多彩的民族文化。西南地区是中国21世纪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西南地区有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四大名陶”中的三大名陶,即重庆荣昌安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

1953年,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重庆荣昌安陶以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品相卓绝,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但今天,宜兴紫砂陶名满天下,其它三陶由于地处中国西南,以及国企破产、老艺人离世等,现状无法与之同日而语,且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工业化批量产品冲击、传承人出现断层、工艺复杂导致质量不稳定……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对这些濒危的手工艺已开始保护并传承发展,四大名陶制作技艺先后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2月30日,中国四大名陶优秀作品展在重庆荣昌安富举行,标志着中国四大名陶再次携手起航了!

在传统手工艺复兴之际,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赵世学教授于2018年立项了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西南历史名陶工艺保护及开发研究》,并于2020年以“免鉴定”结项,这一专著正是这项课题成果的升级版。

赵世学《西南历史名陶工艺保护及开发研究》

荣昌陶《大江东去》

赵世学教授本科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来又在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获得设计艺术学硕士、博士学位,2012年,以优秀博士待遇被引进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现为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陶瓷研究所所长,重庆市夏兴荣昌陶文化研究院兼职副院长等。系重庆工商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本科教学督导督察委员、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委员等。系重庆市社科联第五届委员会代表,第四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重庆市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通讯鉴定专家,多所高校设计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外审专家。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委,重庆市首批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评委,“第15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大赛重庆赛区”评委,学术桥——高校职称评审双盲评审专家,重庆市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论文评委,重庆工商大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评委等。

2021年,赵教授的研究成果《西南历史名陶工艺保护及开发研究》获得了重庆工商大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于2022年6月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这一成果是对西南历史名陶的系统梳理,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历史资料整理、传承人资料库、名陶工艺比较、新品开发研究。本人认为,赵教授的研究是立足于中国四大名陶,扎根西南,放眼未来的一次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将西南名陶碎片化的史料做了一次系统整理。以制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前工业时期,以传统手工加工方式满足了人们基本生存、生活的造物需求,并创造了灿烂的民间物质文化体系,促进了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西南三陶作为中国历史名陶,离不开中国陶器起源与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本书首先对中国陶器设计发展源流做了概述,陶器的出现与人类早期使用土与火的经验积累有关。重点对建水陶、坭兴陶、荣昌陶的发展源流分别做了阐述,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即早期起源阶段,以文物为依据,建水陶、坭兴陶、荣昌陶分别以新石器晚期的陶坠、陶片、陶弹丸,唐代陶碑,汉代陶灯、陶俑为证,经历了宋元发展阶段,明衰清兴,三陶均在清代空前发展,达到了历史颠锋,后经历抗战惨淡期,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复兴,后企业改制又入低谷,近年来再度起航。

第二,以“人”为中心将老中新传承人资料建立了数据库。以传承人自身为载体的知识系统和实践系统,是一个人与环境、工具、材料、技术、自我、他人、组织、社区等开放的交流、互动的文化生态系统。这一内容以家族或师徒传承人为主,收进共39位传承人,其中建水、坭兴、荣昌分别为11人、15人、13人。建水陶传承人是陈绍康、袁应德、谭知凡、马成林、田家祥、谢恒、毛耀宏、刘也涵、田静、向炳成、马行云;坭兴陶传承人是邓敦伟、陆景平、李人帡、王兆儒、刘明洲、卢德辉、曾日荣、潘云青、黄亚南、施国财、李燕、黄焕俊、张壮华、周长元、邱之艋;荣昌陶传承人是肖祥洪、刘吉芬、梁先才、肖文恒、郭绍全、毛建崇、钟鸣、江碧波、张俊德、罗天锡、向新华、钟德江、黄华容。三陶中各以一位当代名家为案例,对其传承背景、工作经历、作品风格、后继传人等做了重点分析,他们是建水陶马成林、坭兴陶曾日荣、荣昌陶刘吉芬。

第三,基于中国四大名陶基础上对其传统工艺做了比较。陶瓷艺术是土、水、火的艺术,是通过改变泥土的性质而达到理想要求的造物活动。西南三大名陶,以及宜兴紫砂陶,他们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泥料这一物质基础之上的,泥料决定了工艺,工艺成就了艺术。西南三陶从工艺上呈现出的共同艺术风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质地上有着浑然天成的泥色气象;二是在装饰上有着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所谓底蕴深厚,一方面是由于书画家的参与,提升了陶的艺术品位,另一方面由于饮茶风的盛行,蕴藏了茶的文化内涵。西南三陶之间及与紫砂陶之间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四个方面:从泥料来看,建水用五色泥,坭兴用的是双色泥,荣昌以红泥为主,红白常做绞泥使用。宜兴用的是有砂石质感的紫泥;从成型来看,西南三陶以拉坯为主,而宜兴紫砂以全手工拍制完成;从装饰来看,建水、坭兴都用“刻填”,建水以“残贴”为主,荣昌最典型的是红白绞泥风格;从烧成和磨光来看,建水、坭兴都需要烧成后打磨,才能露出自然的泥色表象。荣昌陶一般不打磨,茶具类只做简单去火皮即可。

第四,放眼未来以荣昌陶为例对新产品开发做了实践研究。以荣昌陶为例,为满足高质量、高品位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重庆市旅游局推出荣昌陶文化一日游以后,大量游客来参观旅游,但目前旅游工艺品陶器的品种还比较少,需要设计生产一批反映荣昌陶文化的特色旅游工艺品,创新一批实用化、艺术化的新产品,使之成为荣昌陶的亮点。具体如下,一是形态上的创新。造型在原来罐、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新颖的造型,还获得了全国陶瓷大奖;二是装饰上的创新。“书画”一体、“吉祥”表现、“综合”表现,即使是传统题材,但是在表现上、形式上也要有新意,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力求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提高审美品位。还提出了未来设计构想,即要以荣昌“枣色”“泡菜坛”“绞泥”的陶文化为内涵,将有重庆地域特色符号的元素用于荣昌陶设计中,如川剧脸谱、川渝的栈道、笮桥、四川大足石刻、火锅、川桔、洪崖洞、湖广会馆等,把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民俗文化“遗产化”,代表着地方的文化形象。

书中阐释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非遗不是文物,而是生活。要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重建中国式美学意境;二是“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特色小镇”,创新非遗文化使命,非遗是文化传承之脉、文创设计之魂。

这本书具有三个创新性,第一,以地域为板块,将西南名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第二,对在世传承人进行家谱、口述和手拉坯等资料梳理、录制,是一项最繁琐的艰辛劳动,也是最具体的非遗保护;第三,将陶器与当地地理标志性元素特别是历史遗存结合进行创作,是一次大胆的突破。

在这一课题研究期间,即2019年、2020年,赵教授在《中国陶瓷》发表作品8副,分别是《喜鹊登梅》《幸福人生》《梅兰竹菊》《厚德载物》《大江东去》《李白醉酒》《杉影》《福禄寿》。受邀作为《陶瓷科学与艺术》的封底人物,先后发表作品、论文近20副、篇,如《鱼与渔》《鱼瓶》《凤鸟祥云》《长江东逝水》《富贵有余》《淡泊宁静》《富贵有余》《上善若水》《花香不在多》《山水》《童趣》《花香》《“陶”铸人生——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昌安陶”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吉芬先生》等。

近年来,在教学之余,赵教授坚持服务社会,向社会普及非遗文化,为传播荣昌陶做出了一定贡献。2021年,赵教授受邀在重庆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对埃塞俄比亚线上直播讲座《荣昌陶制作工艺》,2021年、2022年,受邀在重庆市社科联“社科五分钟”平台做了系列节目,分别是《漫谈荣昌陶》系列9讲和《荣昌陶名家》系列9讲,受到了广泛好评!

猜你喜欢
建水荣昌西南
吕继成:给荣昌陶注入新活力
“潮”就这么说
建水陶艺新观察
重庆荣昌: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研发中心8月建成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Country Driving
确保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荣昌大地上开创“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新篇章——专访中共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人类学视角中的荣昌陶艺——关于荣昌陶艺的田野调查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