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炳林 石卓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1]与以往强调“不懈奋斗”、“努力奋斗”不同,党的二十大将“团结奋斗”上升到了大会主题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2]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强调团结奋斗,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针对现实问题的需要,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团结奋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现实问题的需要,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3]团结奋斗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对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工人阶级的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他们甚至建立了经常性的团体,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反抗准备食品。”[4]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要从自发走向自觉,要把斗争引向深入,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斗争策略、团结最广泛的队伍、克服重重险阻和困难并取得最终胜利,必须建立起无产阶级自己的革命政党。为了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作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强调实现党的团结统一,决不能拿原则做交易。面对德国工人运动的统一问题,马克思撰写《哥达纲领批判》,清算了拉萨尔主义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影响,维护了党的团结,是同错误思潮做坚决斗争的光辉典范。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特别强调党内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党必须团结,党内不容许有反对派存在——这就是从目前形势中得出的政治结论。”[5]工农联盟的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总结法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指出,没有农民参与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那时建立在这种小块土地上面的全部国家建筑物都将会倒塌下来,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形成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6]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7]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略口号,并先后指导成立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指导成立第三国际,在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的同时,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胜利,仍然需要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共同奋斗。
团结奋斗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蕴含着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等成语格言都体现了团结奋斗的价值理念。《周易·系辞上》中讲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8]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文子在其书指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千人之众无绝粮,万人之群无废功。”[9]这些都体现了团结奋斗的必要性。早在中国古代就提出君子之间的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是坚持求同存异的团结,不能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孔子多次讲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1]这些主张观点,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自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蕴含着团结奋斗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起来不懈奋斗的历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全体中华儿女凝聚起来,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了伟大团结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危亡中奋勇抗争,在风险挑战面前迎难而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团结奋斗的精髓要义,团结奋斗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中。“团结奋斗,这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12]
团结奋斗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百年奋斗历史还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3]这篇收录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最后一篇的讲话,是一篇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纲领性文献,集中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4]“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是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经过不断深化认识得出的规律性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团结是在围绕明确目标奋斗过程中实现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活动的团结只能是空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只有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才能实现最牢固的团结。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真正从思想上团结起来,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个全面”中凝聚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巨大力量,在奋斗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团结奋斗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党的七大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在政治上,党通过延安整风,制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一致,全党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实现了党的空前统一和团结。在思想上,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在组织上,党形成了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党的七大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团结奋斗中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强调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增强维护团结统一的自觉性,激励全党团结起来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浪潮中。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在系统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基础上,对团结作出了定义:“所谓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过别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过亏的那一部分人。”[16]帮助全党厘清了对团结对象的认识,并提出八大的目的和宗旨“就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17]。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团结奋斗中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和国内复杂局势,党对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抗洪、抗击“非典”疫情、抗震救灾等危急时刻团结起来,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体现了团结奋斗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团结奋斗中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团结奋斗精神定格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出宝贵生命的党员干部身上,激扬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坚守岗位、一往无前的最美逆行者身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全会制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用6800多字,占报告全文五分之一的篇幅阐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统一全党思想,团结奋斗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提供新鲜时代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时代的格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全篇,体现在标题、主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各个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针对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18]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坚持团结奋斗,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着力解决影响各种不利于团结的各种现实因素。
团结奋斗是解决我国发展存在的各类现实问题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所有制形式、社会阶层、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越是思想多样、利益多元,越要凝聚思想共识;越是目标远大、任务繁重,越要汇聚强大力量。所有制结构更加多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需要坚持团结奋斗,这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更是严肃政治问题。面对市场体系不健全、低层次无序竞争、市场垄断和与之相伴随的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监管,这是必要的,目的是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大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9]在党章中加以明确,充分体现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支持、引导,体现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不断产生,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各大社交软件平台拥有几百万上千万粉丝的知名网络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20]随着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必须坚持团结奋斗,通过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团结奋斗是应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的现实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国面临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我国的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解决“卡脖子”难题。面对外部势力针对台湾、新疆、西藏、南海等地区的严重挑衅,我们必须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美西方势力试图搞对华“脱钩”,将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污蔑为“闭关锁国”,在印太地区拉帮结派企图围堵中国。我们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搞“小圈子”,团结应对国际社会共同挑战,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团结奋斗是全面从严治党,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21]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已经从建党初期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和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14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世界最大政党,治国理政的复杂性艰巨性可想而知。改革开放以后,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是伴随执政党始终、伴随党员终身的永恒课题,把大党建成强党需要全党同志团结奋斗。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必须坚持团结奋斗,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团结才能胜利,不团结就会一事无成;奋斗才能成功,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不懈奋斗的结果。实现团结奋斗,要把立足点放在团结上来,把握实现团结的关键因素,在实现党的团结统一、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团结、统一战线的大团结的基础上凝聚起不懈奋斗的巨大力量。
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针对有一段时间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22]
实现党的团结统一,最重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我们党用十年时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使全党“团结得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奠定了强大思想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用十年时间办成了三件大事,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实践证明,“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政治抉择,是新时代十年最大的政治成果,也是取得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首先是要做到对党忠诚,这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只有真正做到忠诚党和人民,忠诚党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初心使命,忠诚党的组织,忠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自觉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在行动上,保证全党上下团结一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实现党的团结统一,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是在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过程中实现的团结,而不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的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性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23]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加强党内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党员干部面对批评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的胸襟,听得进不同意见,容得下尖锐批评,从而能够在增强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团结。
实现党的团结统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坚持自我革命,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将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通过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全党思想上的团结。坚持自我革命,要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实现制度上的团结。坚持自我革命,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通过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组织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群关系就会更加密切,我们就会更加坚强有力。”[24]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明确提出:“单是团结全党同志还不能战胜敌人,必须团结全国人民才能战胜敌人。”[25]党的七大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针对过去在团结党外人士方面出现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单有党还不行,党是一个核心,它必须要有群众。我们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等等工作,百分之九十不是党员做的,而是非党员做的。所以,要好好团结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道工作。”[26]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不懈奋斗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规律性认识,但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坚持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实现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团结,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论断,坚决批驳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的错误行径,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创新性发展。这一论断不是同语反复,而是坚持人民立场,深刻揭示了党、国家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关键问题。“江山就是人民”指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打江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就是江山”指我们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在治国理政中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回答了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团结,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要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7]回顾党的历史,凡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就能保持兴旺发达;反之,党的事业则会受到挫折。面对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难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使党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28]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说过:“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29]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为指导,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推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没有包括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也是不可能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30]在政党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在民族关系方面,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宗教关系方面,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阶层关系方面,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鼓励支持他们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积极投身改革创新一线,施展才华和抱负,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纲领。在海内外同胞关系方面,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能够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就越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31]书写新的奋斗历史,要在实践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记“国之大者”,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用科学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多样化发展使人们思想多元化、复杂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必然增加党内统一思想的难度,我们党是一个大党,统一思想历来不易。”[38]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这一新论断,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我们要全面加强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团结奋斗的正确方向。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方面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指导”。[33]我们要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为民情怀、高度历史自信、无畏担当精神,为实现团结奋斗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解决团结奋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面对党内党外各种思想认识的差异性、利益矛盾的复杂性,如果不能在政治上团结起来,“四个意识”不强,那么必然会造成思想混乱、行动乏力,损害党中央的权威,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极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34]实现团结奋斗,必须牢记“国之大者”,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牢记“国之大者”,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35]牢记“国之大者”,要自觉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两个维护”落到实处,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要坚持系统观念,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遇到问题、作出决策、处理工作首先要从政治上想一想,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和反对损害党的团结统一的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保证全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36]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我们把握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在斗争中求团结,在团结中创伟业。“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37]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团结起来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保持“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38]在斗争中求团结,要提高斗争本领,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好科学预判,把握各个方面的主要矛盾,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增强团结作为斗争的突破口。在斗争中求团结,要注重方式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把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与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有机统一起来。
面对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斗争方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过程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39]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第一个答案。经过不懈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伟大实践,我们找到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通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40]这为我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化解矛盾斗争中实现团结奋斗奠定了制度基础。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41]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