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有效对策

2023-04-06 19:34张筱滢
畜禽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温湿度粪污粪便

张筱滢

(福鼎市山前街道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福建 福鼎 355200)

0 引言

畜禽粪便是规模养殖场的主要污染源,不仅影响养殖场的卫生,还容易引发大量蚊蝇滋生,加速细菌、病毒、虫卵滋生,导致疫病发生率上升。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新农村建设,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地方性畜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粪污合理排放,降低畜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1 畜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当前我国执行的畜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GB 18596-2001《畜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主,其对养殖业污染物排放规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水冲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

对于集约化畜禽养殖猪场,冬季最高允许日排水量为2.5 m3/百头,夏季为3.5 m3/百头,鸡场冬季日排水量0.8 m3/千只,夏季为1.5 m3/千只,牛场冬季日排水量20 m3/百头,夏季为30 m3/百头。

1.2 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

对于集约化畜禽养殖猪场,冬季最高允许干清粪工艺日排水量为1.2 m3/百头,夏季为1.8 m3/百头,鸡场冬季0.5 m3/千只,夏季为0.7 m3/千只,牛场冬季17 m3/百头,夏季为20 m3/百头。

1.3 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集约化畜禽养场生化需氧量在150 mg/L以下,化学需氧量在400 mg/L以下,悬浮物在200 mg/L以下,氨氮量在80 mg/L以下,总磷在8.0 mg/L以下,粪大肠菌群数在10 000个/L以下,蛔虫卵在2.0个/L以下。

1.4 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依据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蛔虫卵死亡率应不小于95%,粪大肠菌群数不大于105个/kg,臭气浓度(无量纲)在70%以下。

1.5 污染物排放配套监测方法

利用稀释与接种法监测生化需氧(BOD5),利用重量法监测悬浮物(SS),利用吐温-80柠檬酸缓冲液离心沉淀集卵法,监测蛔虫卵,利用三点式比较臭袋法监测臭气浓度,利用钠氏试剂比色法监测氨氮(NH3-N),利用多管发酵法监测粪大肠菌群数。

2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

2.1 污染现状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持续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福建省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区正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畜牧业加快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但就目前来看,畜牧养殖在环境污染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部分地区的畜禽养殖存在过于密集的情况,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压力,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部分养殖场仍存在设施容积与养殖规模不匹配的问题,致使臭气防控、粪污处理等工作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地区的畜禽粪污专业化处理水平依旧较低;部分养殖场户缺乏参与畜禽粪污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原因

2.2.1 田地粪污消纳量有限

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畜禽粪便处理方式为还田利用,腐熟农家粪肥作为底肥、基肥施加到田埂中,一般施加量为1 500~2 000 kg/亩(1亩≈666.7 m2),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但是由于农田施肥、追肥数量和频次有限,常规情况下,每季作物施加基肥1次,追肥3~5次,吸收和利用农家肥的数量基本在一定阈值之内。当农村田地消纳量小于畜禽粪便排放量,粪污难以被土地及时消纳,剩余粪污只能通过堆积的方式,等待下次利用,易造成土壤板结。

2.2.2 养殖小区建设不合理,加剧污染速度

畜牧小区从本质上讲属于分散养殖到规模化养殖的过渡形式,更加适合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生产实际。如今多地已经形成较好的区域化布局,但是局部地区仍然存在养殖小区建设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制约畜牧小区发展。①选址随意,为了方便畜禽屠宰、运输以及肉制品加工,部分养殖场户将圈舍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干线周边,或者与城中心距离过近的地区,外来车辆多,人员流动性大,未留下充足的绿化空间,在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垃圾随处堆放,给畜禽传染病控制提供可乘之机,加快疫病传播速率。②配套服务落后,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造成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

2.2.3 养殖环境监测和粪污无害化处理不当,排放浓度过高

养殖场内(圈舍内)温湿度和畜禽粪便排放是引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1]。一般情况下,养殖场内温湿度越高,病菌滋生、传播、蔓延概率越大,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猪牛羊饲养数量多,对圈舍内部温湿度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当前部分养殖场未安装监测仪器,无法及时发现并净化空气质量。大气中悬浮物浓度过高,固体颗粒数量更多,养殖环境中细菌滋生繁殖过快,加剧环境污问题。部分养殖场未进行干清粪处理,无害化处置措施不到位,粪污排放不达标,从而导致环境受到影响。

2.2.4 常态化监督执法力度不足,处罚威慑力不够

部分地区环境执法部门及相关单位,难以实施常态化监督执法。①农村地区养殖区域较为分散,仍然存在较多散养户,且养殖污染面积广,污染瞬时性强,加大实时监管难度。②环保部门多从整改和处罚(罚金)层面对养殖污染问题加以整治,处罚威慑力不够,因此亟需创建并实施一系列专项法律法规,遏制养殖污染现象频繁出现的问题。

3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防控策略

3.1 强化源头治理,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针对粪污难以及时消纳这一问题,养殖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应该扩充畜禽粪便应用途径,以此提高粪污消纳能力,避免因粪污大量、长时间堆积导致土壤和大气污染。主要有两个解决方向,分别是“少量产生”和“多元利用”。①少量产生,即在畜禽养殖环节,尽量降低畜禽粪污产出量。值得注意的是,粪污产出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少喂养、降低喂料,来实现少排放,而是在正常饲喂量和饲喂方式前提下,减少粪污堆积,提高土地消纳能力。比如利用发酵床,在肉鸡饲养和生猪饲养中,使得发酵微生物与粪便相结合,实现猪(鸡)吃微生物,微生物分解粪尿,该种绿色环保养殖方法可以在补足微量元素的同时,减少粪污堆积。②综合利用生态种养模式,包括猪—沼—菜模式,猪—沼—果(鱼)模式,鱼—桑—鸡模式,鸡—猪—鱼模式等。以猪—沼—菜模式为例,该模式指养猪与种菜建沼气池配套,将粪污制分为沼气、沼液、沼渣3类资源,沼肥种菜,沼液作追肥,以沼渣作底肥,同时沼气可以用作发电、供热和农村照明,也可以将其利用在烧饭或为大棚内升温。该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肥料资源使用率,加大对粪污资源的需求总量,可以实现“一料多用”,提高粪污消纳能力,增加农户经济效益[2]。

3.2 严格划定限养区范围,畜牧养殖应远离环境敏感区

基层部门应该严格划定限养区(禁养区)范围,促使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根据畜牧主产区位、粮食主产区位和环境容量,配合上级环保部门依法划定或调整禁养区。尤其在《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出台之后,各级地区应该科学选择规模标准化畜禽集中饲养场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条例,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在与生态保护红线格局相协调前提下,切实加强环境监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养殖场,禁止在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设置大规模养殖场、屠宰场,必要时构建养殖区、非养殖区的缓冲区,划分边界范围。

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养殖规模(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养殖),同时,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应远离环境敏感区,改造圈舍设施,做好畜牧养殖舍场选择,综合考虑农户饲养管理模式、生产需要、集约水平等,优选养殖场址,距离主要公路至少要300 m以上,远离居民区200 m以上,距离偶蹄兽养殖场500 m以上,距离畜禽产品加工厂1 500 m以上,避免畜禽养殖臭气、臭水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从而降低养殖污染面源。

3.3 配备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强化粪污无害化处理

养殖场内(圈舍内)温湿度和畜禽粪便排放是引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3]。因此养殖技术人员应该从以上两种方向入手,做好温湿度监测数据的采集,比如可利用4G-C5温湿度记录仪,通过网络基站将采集的温湿度数据上传至环境监测云平台,通过智能养殖方式监测温湿度数据,实现养殖场内的远程管理。该设备自身带有大屏液晶,无需现场布线,信号穿透力强,养殖户可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设置不同温度,电池使用时间可长达60~70 d,温湿度记录仪在工作时,如果温湿度数值超过安全限制,系统会将异常信息记录下来,通过电话报警、短信报警的方式,提醒养殖户及时调控养殖环境中的温湿度,从而保证养殖环境内有害气体浓度的降低,进一步减小环境污染。强化粪污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密闭发酵沉卵法、高温堆肥法、沼气发酵法等多种技术,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避免由于粪污而引发的寄生虫病和空气污染问题。

3.4 加强联合执法监督力度,将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管控上升至法律层面

地方政府应出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环境质量整治方案[4]。通过“县乡联合”“部分联合”,开展不定期抽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精准”执法力度,检查养殖场雨污分流系统是否完善,环保手续办理情况,养殖场内是否有“三防”措施,沼液消纳设施是否运行正常,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粪便是否经过处理,粪污储存场所是否采取防渗漏措施等,以此进一步摸清辖区内畜禽养殖业污染底数和环境状况。并对检查结果定期通报,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严格奖惩,责令不符合养殖规范的养殖户限期整改,或另找合适地点进行搬迁改造,对治理效果显著的养殖场要给予奖励,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在必要时将养殖业污染治理列入政府实施工程,严格准入制度,在新建规模化养殖场之前,必须经由相关部门严格核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相关指示要求,建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规模养殖场备案制度。同时在检查督导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户宣传教育,引导养殖户结合实际,实施生态养殖,认识到养殖区域面源污染危害性和防控重要性,提高防治污染自觉性;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联合属地,建立长效联合执法机制,精心把控好环境保护源头,明确养殖场业主环保主体责任,建立目标考核机制,促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防止任意排污现象发生,以此确保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4 结语

农村地区养殖污染问题是基层环保部门必须重视并解决的问题。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各级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速度,提高治污能力,真正实现畜禽养殖产业振兴。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严格划定限养区范围,鼓励养殖技术人员寻求畜禽粪便多样化应用途径,加速粪污消纳能力,控制温湿度和畜禽粪便排放,加强联合执法与监督,以实现畜禽养殖的绿色化,将循环经济贯彻到底。

猜你喜欢
温湿度粪污粪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温湿度控制器在回收砂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基于DSP的多路温湿度监测系统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
蒸发冷却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应用
肉牛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