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兴化分公司 蔡 潇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兴化市供电分公司 李 明 陆永灿 徐 磊 王亦陈
低压台区线损治理的核心是降低不合格台区占比,采集线损系统主要包括消除“多终端台区”“模型异常台区”“不可算台区”“负损台区”“高损台区”等5个方面,同期线损系统主要提高低压台区模型配置率和台区线损达标率。
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线损管理水平提升,以国网“百强百佳”创建为契机,严抓各项指标,依托同期线损系统,以日线损异常线路、台区分析整改为重点,加强营配调协同管理,做好基础数据源头管控,提升线损基础管理,力争线损各项指标排名靠前。同时,督促供电所找差距、补短板,并修订同期线损管理考核方案,有力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实现了横向协同到边、纵向贯通到底的线损管理“全覆盖”模式。
同期线损“百强所”争创涉及台区达标率、理论线损、高负损占比、经济运行等多项线损指标,特别是对于台区密集交错、用电环境较为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供电所,线损管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表现在3个方面。
部分偏远供电所面临网架结构薄弱、季节性用电波动、低电压等诸多不利因素,须集中各种优质力量全力开展争创工作。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小区拆迁改造项目较多,新建住宅区拔地而起。在日常线损管理中不仅要考虑新城小区小电量问题,还要考虑传统农村台区线损问题。
供电所存在专业人员结构老化,部分人员对同期系统、营销2.0系统、PMS系统(特别是系统图形和台账)、稽查系统和用采系统之间业务流程、数据传输对接的不熟练等影响线损治理的问题。
牵头制定《同期线损治理“百强所”争创工作方案》,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坚持领导抓机制、专职帮提升、员工干精彩,强化多专业协同,自上向下逐级分解和落实线损管控职责,结合全能型供电所、网格化建设,深化营配末端融合,构建齐抓共管的协同管理体系。
以切实降低台区线损异常数量为出发点,扎实开展“攻坚克难”行动,突出精益管理,加强部门协同,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对高损、负损、线损明显波动等异常台区通过定点排查、群参众治等方式,分析异常原因,制定治理方案,明确人员责任,细化保障措施,跟踪督导处理结果,有效提高台区线损日合格率,保障公司经营效益。
持续践行“科技减人、机械替人”理念,牵头开发台区线损辅助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不达标台区自动派单、整改反馈和统计分析闭环管控,支撑公司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针对线损长期不达标、损失电量大的异常台区,利用分段线损在线监测仪、线损测试仪、全分相电容补偿等技术手段,协助供电所开展异常分析与试点应用,切实解决台区私拉乱接、窃电、功率因数低等问题。
实行日通报、周发布、月总结制度,督促供电所找差距、补短板,促进营销业务提质增效。完善异常台区销号机制,从数据管理、数据治理入手,按照“盯住每一天,管住每个指标,看好每只表”的标准,上下联动,对线损异常台区同步线上问诊、远程会诊、现场确诊,高效推动高负损台区治理工作。
组织供电所各专业人员扎实开展业务培训,深化用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用电信息采集、PMS 3.0等系统实际应用,促进一线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线损治理技术,提高解决疑难问题基本技能,线损治理工作务实有效推进实施,为公司“提质增效”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充分利用同期线损提升柔性团队微信工作群,常态化开展线损业务指导、问题反馈和交流探讨,指导供电所依托计量异常在线监测,分析零火线电流不相等、异常开盖等异常,现场检查核实并予以闭环。定期召开同期线损治理分析会,及时开展最新专业解读和指标分析,重点剖析两率偏差、电量偏差台区异常原因及下一步整改措施,邀请指标靠前供电所分享台区线损管控先进经验。
技术降损方面,协同设备运维部门,开展台区优化布点、线路改造、三相不平衡治理等专项行动,切实提升台区经济运行指标。针对供电半径过长、末端大电量台区,制定“台区小型改造”工作方案,减少线路迂回;对运行时间长、线径细、损耗高的线路实施改造,更换导线截面;针对单相负荷过重的台区,及时优化调相方案。
管理降损方面,通过提升采集消缺及时性、强化计量日常运维,推行“线上分析研判+线下精确打击”的反窃查违工作模式,严格打击各类跑冒滴漏用电行为,开展台区高损数据分析锁定高损台区,实现“精准降损”,安排人员开展台区“零度户”、重点用户、临时用电和表计表箱的加封上锁排查,规范关口计量和采集设备管理。开展同期线损营配基础数据集中治理,逐台区梳理现场台户关系与同期系统是否一致、台区模型配置是否正确、挂接用户是否正确,使同期系统数据归真。结合营配贯通工作,梳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一线一变一户”归属关系,并根据季节特点开展夜间专项“反窃查违”专项活动。
供电企业以同期线损治理“百强所”争创为抓手,以精准降损为目标,不断深化同期线损系统应用,持续加强线损数据监测管理,提升整体线损管理水平,努力推动营销线损管理质效再上新台阶。同时,积极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全力保障民生和生产用电,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电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