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主题活动中落实德育策略探析
——以“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为例

2023-04-06 15:42
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桶垃圾

李 燕

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幼儿园立德树人育人实践的重要任务。幼儿年龄较小,不理解德育知识、德育方法,因此,德育的渗透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言行、思想、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行。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了契机。以“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为例,笔者让幼儿正确分清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垃圾,对不同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让垃圾“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

一、依托“垃圾分类”活动,明确德育主题任务

“垃圾分类”是社会热点话题,在幼儿园主题实践活动中,将之作为开展德育的重要载体,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垃圾,认识垃圾对空气、对土壤、对水源、对海洋等的污染和危害,使其增强“垃圾分类”意识,践行“垃圾分类”方法,从我做起,保护家园,爱护周围环境,养成自觉“垃圾分类”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确立“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意义

主题活动设计上,每个幼儿都可以参与环保体验,每个幼儿都要认识生活中的垃圾,都要明确“垃圾也是资源”。教师要挖掘“垃圾分类”活动中蕴含的德育价值,让幼儿从“垃圾分类”活动中,感受保护环境的意义。通过“小手拉大手,教育每个孩子,影响每个家庭,收获文明的社区,造福整个社会”主题任务,宣传“垃圾分类”的主题德育活动,让幼儿认识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利用“垃圾分类”活动,丰富幼儿手工制作垃圾桶的实践体验。

(二)增强幼儿社会公德意识

教师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要与幼儿一起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垃圾?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餐厨垃圾,让幼儿辨别垃圾的特征,了解“垃圾分类”的一般方法。组织幼儿回到家庭生活中,调查身边的垃圾,与同伴一起讨论“垃圾分类”的方法。幼儿通过亲历体验,从“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学会分类,自觉爱护环境,遵守社会规则,培养社会公德心。“垃圾分类”主题德育以绿色、健康、环保理念为指导,从“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先行”中,增强幼儿垃圾分类自觉性,让幼儿从心里感受到为环保尽一点力。同时,由孩子带动家庭,由家庭带动社区,由社区带动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绿色活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创设垃圾分类区域,推进环保知识教育

教师要让幼儿认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要重视环境建设,特别是围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为幼儿搭建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教育区域。

(一)设置“垃圾分类”宣传区,传达正确的环保知识

幼儿对“垃圾分类”等知识理解不深刻,在园区环境建设中,可以专门设置“垃圾分类”宣传区,将垃圾桶制作成童趣十足的动物宝宝形象,并通过显著的色彩装饰方法,标示出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如蓝色的鲸鱼宝宝,名字叫“可可”,代表可回收垃圾桶;红色的瓢虫宝宝,名字叫“嘟嘟”,代表有毒有害垃圾桶;绿色的青蛙宝宝,名字叫“楚楚”,代表厨余垃圾桶;黄色的小熊宝宝,名字叫“琪琪”,代表其他类型的垃圾桶。如此,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名称以及不同垃圾桶的色彩、名字有了真实体验,憨态可掬的动物宝宝便于学生快速识别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同样,幼儿教师可以在动物宝宝身上张贴与之相关的废旧垃圾图示,如“可可”的身上,有饮料瓶、旧书本、旧衣物等卡通形象;“嘟嘟”身上,有灯泡、电池、收音机、油漆桶、温度计等卡通形象;“楚楚”身上,有果皮、蔬菜叶、骨头、鱼刺等卡通形象;“琪琪”身上,有塑料袋、卫生纸、旧餐盒等卡通形象。清晰明了的标示信息非常适宜幼儿理解和记忆,幼儿可以通过讨论动物宝宝及分类垃圾知识,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二)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漫画,规范学生良好环保习惯

针对幼儿垃圾分类知识和行为的养成,幼儿教师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学习“垃圾分类”漫画,开展“垃圾分类”手工制作活动,邀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以漫画、手工为特色的“垃圾分类”活动,幼儿参与性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更具直观性,幼儿在动手中,学会了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也在实践中规范了自己的垃圾分类习惯。如在手工课上,利用彩纸分别制作不同颜色的“人偶”垃圾桶,让幼儿对“人偶”垃圾桶说一说应该投放什么类型的垃圾。结合不同垃圾的图片,让幼儿自己选择,投放到正确的“人偶”垃圾桶里。教师和其他幼儿做好纠正指导,让幼儿在活动参与中正确掌握垃圾分类方法。

三、细化德育内容,丰富“垃圾分类”活动

在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先从概念入手,借助图片、视频、绘画等活动形式,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

(一)开展“垃圾分类”动手实践活动

首先,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调查。由问题展开,生活中有哪些垃圾?什么是“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请孩子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调查。幼儿教师借助绘画活动让幼儿认识垃圾,了解“垃圾分类”,分享“垃圾分类”的方法,明白怎样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接着,引入手工制作活动,制作“垃圾分类桶”。生活中的垃圾很多,不同的垃圾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然后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如有害垃圾,这些垃圾对我们的身体有害,如电池等,需要投放在“有害垃圾桶”里;餐厨垃圾主要是厨房里的剩菜、剩饭,还有果皮等,需要投放在“餐厨垃圾桶”里;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垃圾,如纸箱、塑料盒等,需要投放在“可回收垃圾桶”里。另外,还有一些不好分类的垃圾,归属于“其他垃圾桶”。在“垃圾桶”制作中,教师引入美术学知识,请孩子们想一想应该为不同的垃圾桶“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最后,将“有害垃圾桶”贴上“红色”,“餐厨垃圾桶”贴上“绿色”,“可回收垃圾桶”贴上“蓝色”,“其他垃圾桶”贴上“灰色”。将四种不同颜色、不同分类的垃圾桶整齐摆放在教室,让每个幼儿都学会辨识。

(二)体会“垃圾分类”中的德育价值

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为了强化幼儿对不同垃圾分类标准的理解,幼儿教师结合幼儿特点,选出“垃圾分类监督员”,专门负责引导幼儿正确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考虑到幼儿对“垃圾分类”理解的差异性,幼儿教师也结合需要,邀请社区“垃圾分类监督员”来园举办讲座,给孩子们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让每个幼儿都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在餐厨垃圾管理中,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厨房,了解餐厨垃圾。由园所食堂工作人员向幼儿介绍餐厨垃圾,亲自向幼儿示范餐厨垃圾干湿分离的方法。幼儿跟着工作人员的指导,也亲自体验了餐厨垃圾的具体分类。针对“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引出讨论的新话题: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鼓励幼儿请教教师、家长及长辈,了解让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如有的幼儿发现,“可回收垃圾”能再进行利用,纸盒、废旧纸箱、塑料、饮料瓶等,都可以作为手工制作材料。利用塑料瓶、剪刀裁剪出塑料花;利用废纸箱板制作纸飞机、纸坦克,利用这些“可回收垃圾”制作的玩具,组织爱心义卖活动,所得捐款捐赠给敬老院,让幼儿体会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四、关注幼儿亲历体验,有效推进德育工作落实

亲历与体验是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垃圾分类”德育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强调“以人为本”,要引领幼儿从自我做起,参与到“垃圾分类”各项活动中。如参与垃圾分类调研活动,实地走访并参观垃圾清运站,与环卫工人聊天,咨询垃圾处理方法,让幼儿亲手制作垃圾桶,标注不同类别垃圾桶的颜色,选派幼儿担任垃圾分类监督员,以情境表演、真实场景实践操作体会“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内化垃圾分类良好习惯。

(一)以环境日为契机,组织“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

对于“垃圾”的认识,关键在于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世界环境日,唤醒幼儿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幼儿承担“垃圾分类”责任。以节日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挖掘环保教育价值。联系幼儿的生活,从“扔垃圾”日常行为讨论中,请孩子们观看不同的“扔垃圾”行为,从中分辨哪些行为是好习惯、哪些行为是不良习惯。每天的生活、学习中,如何让幼儿正确对待“扔垃圾”行为?教师围绕“扔垃圾”,探索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教师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要积极创设适宜的实践情境,让幼儿真实体验“垃圾分类”方法。如组织幼儿向父母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查询相关资料,进行拍照;组织幼儿实地考察周边的垃圾清运站,深入社区、商场等公共场所,参与“垃圾分类”实践体验,亲历践行“垃圾分类”。幼儿能从亲身感知、实践操作中,体会“垃圾分类”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德育品质。

(二)设置“我是小值日生”活动,让幼儿践行环保习惯

生活是教育的重要场域,在提高幼儿环保意识的过程中,要结合幼儿一日活动,融入“垃圾分类”活动,让幼儿从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平时的幼儿活动中也会产生不同的垃圾,如手工课上不用的纸屑、线团、果皮、果核、塑料瓶,吃饭后的剩菜、剩饭、餐盒、蛋壳等。要指导幼儿争做“环保小达人”,主动、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同样,设置“小值日生”垃圾分类监督者,监督幼儿日常生活的“垃圾分类”行动。幼儿爱模仿,喜欢监督同伴,这一管理方式有助于营造共同遵守“垃圾分类”规范的氛围。孩子们相互监督,发现不良行为并提出要求,培养幼儿能及时遵守,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小值日生”还要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安排,将不同垃圾进行分类,组织其他小朋友共同参与分类活动,提高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如废弃的矿泉水瓶,要将水倒干净,接着将瓶身的塑料膜撕掉,将瓶子压扁,节省空间,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幼儿通过参与动手实践体验活动,促进垃圾分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衔接家园共育,构建“垃圾分类”新风

“垃圾分类”主题德育活动,要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社会,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社会风气。家长也要参与到“垃圾分类”德育活动中,要指导幼儿查阅相关垃圾分类知识,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示范,树立“垃圾分类”好榜样。家长的参与更能强化幼儿对“垃圾分类”方法的理解,推进“垃圾分类”活动持续、有效开展。同时,幼儿园也要结合园所实际,增加“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特别是在各个班级布置“垃圾分类”垃圾桶,让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垃圾分类”主题德育活动,不仅是让幼儿认识“垃圾分类”,更重要的是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如针对厨余垃圾,对菜叶、果皮等进行集中处理,由幼儿与清洁工作人员共同收集餐厨垃圾;对于可回收垃圾,由幼儿与教师进行科学、正确分类,分拣可回收垃圾,实现废物回收化处理。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方法,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垃圾桶垃圾
垃圾去哪了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飞进垃圾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