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张冬婷 袁静雯 耿诗雨 张冰冰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近年来,服务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为适应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需求,各级政府均出台了有关服务经济的相应政策与规划。服务业本身就存在着制度与环境等方面错综复杂的问题,如何快速转型升级,并与周边区域协作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现代服务业应当更加注重专业化、高端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但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服务业受到巨大冲击,无法按照预期规划发展。因此,服务经济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扫清发展障碍,释放发展动力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技术的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拉动消费内需、创新服务经济形式以及加速服务业出口的重要杠杆。新冠疫情期间,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国民消费动力升级,同时进一步刺激零售业、餐饮业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展。作为服务行业另一股新兴势力,数字金融既推动融资模式创新、服务效率提高,又以移动支付和普惠金融相结合的形式加速国民消费数字化倾向。国际业务方面,跨境电子商务、全球智能物流的发展,拓宽了服务出口渠道和合作范围,有助于形成与塑造国际供应链。同时以社交媒体、数字音乐为代表的新型服务出口规模逐年增长,拓展数字化出口领域。
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逐渐复苏,市场需求逐渐回暖,新动能成长壮大,市场信心逐渐增强,成为首个恢复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随着政策不断出台,国家逐步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服务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致使未来中国产业综合结构更加稳定牢固,向着现代服务业靠拢。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合作,转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进入全面提速阶段,并呈现出多结构、多主体、多层方面推进之势,未来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全球现代化服务业一流区域。南京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坚定执行者,服务业在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有了很大的拓展空间,这一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优势在协作与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南京市内各区的协调发展。
南京作为长三角经济势能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门户,抓住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所带来的区域协同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战略覆盖南京[1]。南京市服务业紧紧围绕“4+4+1”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政策创新、服务升级为着力点,突出推进产业地标打造和产业集聚,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产业引领及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如今依托区位优势,拉动区域城市深化协作,推动区域深度融合,树立起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随着一二线城市率先进入服务型经济时代,主城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鼓楼区奋力走在城区转型升级的最前列。近些年鼓楼区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鼓楼区智力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等若干加快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对鼓楼进一步优化产业谋篇布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全区找准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方向,有效拓展转型高质量发展空间,加快破解制约发展瓶颈,有力推动鼓楼区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之有能力有资格为新时代的服务经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新冠疫情给服务行业整体带来沉重打击。尽管随后复工复产促使我国服务经济得到一定恢复,但由于服务行业整体呈现接触性、聚集性的特征,加上服务平台化、数字化发展不充分,“无接触服务”推广落实不成熟,使服务经济的发展面临很大挑战。
鼓楼区高端商务业面临高交通成本、楼宇老化等问题,稳企能力降低;航运服务业争夺优质航运资源的竞争加剧,龙头企业发展受阻。鼓楼区软件信息业虽拥有孵化高端软件产业的历史优势,但较高的土地成本与南京市“一谷两园”布局使许多优质软件企业外迁意图明显,新兴信息服务业和高端软件业发展受限[2]。
鼓楼区健康服务业虽拥有医疗教育资源优势,但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仍需时间[3]。智力服务业总体规模较小,产品种类单一且技术质量层次较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商标登记代理、专利代理等基础业务为主,高端知识信息服务能力明显较弱。文化旅游业相比秦淮区还需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加强产业规模和品牌实力。
物流业态发展较传统,出现了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制约其发展壮大,对于吸引龙头企业建立完整产业链造成不良影响。商贸服务业在转型升级中遭遇瓶颈,特色业态较少,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无法与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相匹配。房地产业中商业地产开发比重仍显不足,新建地产中缺乏具备长效拉动作用的楼宇和商业项目,可持续发展动力缺乏,发展陷入困境。各类问题的出现也表明了传统服务业发展的落后和不相匹配,导致服务业的发展遭遇了种种困难。
智力、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与制造业生产全过程的合作深度不够,导致商贸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受互联网金融影响较小,改造和提升受到限制,在科学的信息化技术与智力、智能服务、文化旅游、高端商务等方面的耦合互动尚且欠缺的情况下,尽管鼓楼区第三产业中服务业与商业增长值所占比重已达90.8%,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速度仍然较为缓慢,且产业间融合发展明显不足。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鼓楼区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服务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疫情冲击,要有效促进当代服务业的发展,合理调整财税政策体系是第一要务。首先,财政上要减少行政费用支出,增加服务经济领域支出,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其次,财政支出结构需要优化和调整。政府除了增加在服务业发展上的投入,还应培育创新型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具体来看,扩大生产性服务业支出规模,推动金融业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研发等产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全面支持健康医疗、现代教育以及社会福利业的发展。深化税收优惠政策改革,统筹规划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在实施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的基础上,配套构建一套完整的政策措施,优化产业运行环境,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鼓楼区原本就有传统服务经济,现代服务业的高度聚集使原有传统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同时,也会与周边市场经济发生一些碰撞。例如政策倾斜的变化,各类成本上升,尚未健全的市场机制都使得非现代服务业经济领域的优势快速显现。为了能让现代服务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及长远发展的潜能,与周边地域形成总部经济协作模式,增加与区域一同发展的协同性与整体性,提升与区域战略配合的全局性与战略性。将周边地域的发展思路与鼓楼区当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况相结合,以长期合作的战略眼光,打造一个以鼓楼区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并且以此辐射周围地区,带动周边地区调整经济发展方针,实现共赢。
构建创新共享网络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更是关乎现代服务行业能否自主独立创新的重要保证。创新共享网络作为服务业集中园区的创新系统,集合了集中园区的各方主体和各种共享创新要素,致使创新主体逐步形成和完善,有力保障了集中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率先试点地区,鼓楼区坚持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做好创新共享网络的构建做出贡献,积极部署政策手段来服务于鼓楼区服务经济。目前鼓楼区服务经济存在高校等高等机构无法满足产业技术与生产的需要,造成了科研成果无法在网络区域内的传输与共享。政府就要以自身为关系纽带对内组建科技研发中心,促进集中园区的应用、技术成果共享;对外促进高校与相关机构的产学结合,同时也为服务产业输送大量的人才劳动力。鼓楼区政府以内外相辅相成的手段,为构建创新共享网络提供了有力支撑[4]。
制造业是南京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5],有助于共同提高鼓楼区两业的发展质量与发展效能。对于实现鼓楼区服务型企业与现代制造企业的有效对接,共有两条实现路径:一是科技手段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信息化服务经济能够降低生产制造的交易、协调、信息成本,显著提高产业内外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服务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速增值。二是外向经济打造服务业公共平台。结合走出去战略,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江宁区、浦口区等制造企业合作,提升上下游产业链价值。同时加快构建金融、商贸、人才、环境资源等公共交易平台,为制造业提供高效、保质的采购、管理、人力资源,促进商业环境的普惠性、公平化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同时也是发展服务经济的关键所在。为充分吸引人才参与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需要创新人才吸引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为之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而言,吸引高端人才尤为重要,同时还要优化人才的工作环境,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使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因此,鼓楼区应当利用好南京优越的高校资源,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毕业的本科、硕博研究生来鼓楼区工作;建造人才公寓,为人才在鼓楼区安家落户提供帮助,同时还应当吸引归国人员来鼓楼区工作,为其提供创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引导其加入鼓楼区的服务建设中,为鼓楼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力量。
综上所述,鼓楼区服务经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型经济、双循环格局、区域性合作、政策性支持等新机遇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利用内需、深化协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杠杆。与此同时,局部疫情的反弹与不确定性反复冲击着服务业发展,使其发展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鼓楼区服务经济面临主导产业支撑不足、新兴产业亟须培育、传统服务业遭遇瓶颈的发展难题。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低渗透融合度也抑制了当地服务企业的发展。为更好地应对机遇挑战,本文提出五条发展建议:优化财税政策体系、加强区域协作力度、构建创新共享网络、科技赋能两业融合和创新人才吸引制度,有效解决发展难题[6],扫清发展障碍,释放发展动力,推动服务经济稳健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