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2022年12月26日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全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今年1月至6月,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开展综合监管执法。一是全面加强价格监管执法,坚决打击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二是全面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和广告监管,整治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三是全面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切实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四是全面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加大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五是全面加强药械生产流通监管,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近日,最高法发布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意见从四方面提出30条具体服务保障举措,从消费端、生产经营端、市场秩序三方面入手,增强消费信心,提升消费意愿。意见明确,消费者因检查商品的必要对商品进行拆封查验且不影响商品完好,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商品已拆封为由主张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因快递人员擅自使用快递商品、违规打开快递包装、暴力分拣快递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导致快递商品丢失、毁损,消费者请求赔偿损失,快递服务提供者依据免责条款提出免责抗辩的,人民法院对其抗辩不予支持;经营者向消费者盲发快递,消费者请求无条件退货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制定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指导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规范标识,引导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消费者科学合理使用特医食品。《指南》包括基本要求、内容要求、主要展示版面要求、禁止性要求等五个部分,明确特医食品标识是指印刷、粘贴、标注或者随附于特医食品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用以辨识和说明食品基本信息、特征或者属性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包括标签和说明书。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探索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技术经纪、创意设计等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支持各地围绕特色产业、重点产业链设立特色评审专业,开展专项评审;进一步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主体,在县以下基层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中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专岗专用;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支持国家实验室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支持科学中心、创新高地采取灵活的职称评聘机制。
日前,教育部将质量管理工程(专升本)、质量管理与认证(专科)增补列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这意味着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开考两个质量专业,为广大企业培养紧缺的质量专业人才,为建设质量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全国考委将组织制定两个专业的考试标准规范,并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部门开展专业开考和建设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将组织中国计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全国工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市场监管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等有关机构的专家,参与考试标准规范的研制工作,争取在2023年内开考。
1月5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2023年第1期省级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本次抽检信息涉及6大类食品,包括: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肉制品、调味品、糕点、冷冻饮品和方便食品等。抽检样品共计518批次,其中合格515批次、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样品为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1批次(不合格项目:酸价)、调味品1批次(不合格项目: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糕点1批次(不合格项目:纳他霉素)。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相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查处,并将相关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