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展与提升视域下的议论文阅读策略

2023-04-06 09:24:51徐安慰
中学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议论文观点导图

徐安慰

促使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条理性,学会对比分析、辩证思考,学会将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分析,试着进行创造,进行迁移运用。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议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深入解读作品,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绘制导图,梳理行文思路

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在整合归纳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教师要给他们提供支架,辅助他们整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总结归纳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整理文章结构。教师组织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的创作思路,并将不同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总结归纳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如在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给学生介绍思维导图法,让他们在初读作品的基础上总结核心思想。学生认为“论述中国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这就是中心思想,教学者让他们将其写在思维导图的核心,然后辐射出若干条线,分别标注作者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证。如有学生认为作者先提出了对方的观点和论据,然后提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最后又总结观点。他将这些内容也标注了上去。教学者再让他们围绕其中每一个点,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论据,论证了什么观点。如“提出了对方的观点和论据”部分,作者提出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前只希望“国联”;现在一味地求神拜佛,最后总结“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在“间接反驳”部分,提出还有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论据是从古到今一直都存在的那些中国脊梁。在整理后,学生总结认为作品运用正反结合,直接间接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最后,再组织自由讨论,让他们补充思维导图,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的文章结构。

学生可以先总结归纳作品的核心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用思维导图整理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观点论证,也就是找出作品的分论点有哪些。在他们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其发散思考,说说自己对议论文结构的理解。

二、群文比较,指导辨识分析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能找到不同之处,并进行辨识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议论文放在一起,进行群文对比活动,让他们找到文本的异同之处,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采用同中存异、异中求同的方式进行对比,又或者结合彼此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分析,看看它们的异同点。如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开头入手,看看不同的作者如何引入话题。学生发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采用的方式是提出对方的观点,让人们看到其荒谬之处,那么自然就认为作者的观点更正确。《怀疑与学问》的开头引用了名人名言,起到了强化语气的效果,让读者感到该观点得到了古代名人的认可,所以很有信服力。《谈创造性思维》的开头则更为新颖,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出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很多个。由此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作品在引入话题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学生还可以试着将课文和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思考如何提升写作水平。

课程标准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发现。在群文对比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宽松交流的情境,让他们能主动交流,在探讨中提升辨识分析能力。

三、知人论世,探寻生活本质

由于作者生活的年代不一样,人生经历不同,那么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也不一样,在议论文中所写的内容也不一样。所以,要更好地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就要引导他们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当时的时代特点,并结合作品分析,这样才能提升理解效果。

在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特别将是否有自信力限定为‘中国人’呢?我们当代的中国人都有着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为何作者会想到写一篇文章论证中国人是否失去自信力呢?”如果不了解作品的背景,学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在阅读了创作背景后,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创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后,当时中国屡遭外国欺凌,所以国内悲观的情绪很浓厚。因此有人就认为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希望为国民党政府推卸责任。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发出了呐喊,认为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每一个人都要激发出自强自信。在了解了这些后,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作者希望用此文号召大家关心时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在创作议论文的时候,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理性观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高度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人生有很多独特的思考,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不够全面,所以其创作的议论文也常常缺乏深度。如果能让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阅读作品,他们就会得到启迪,认识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积极探索、反思,写出既有生活性,又有深度的议论文。

四、读写结合,引导迁移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分析、综合等基本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教授议论文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读写结合的活动中,让他们运用掌握的思维方法构思作品,打通写作路径,进一步确定逻辑层次明确清晰的写作过程,进而提升他们的读写综合水平。

如在学习《论教养》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他们发现本文通过各种“有教养”和“无教育”的例子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了什么是真真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组合学生参与创意写作:“你对教养有什么个性化的看法呢?尝试围绕‘教养’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创作,注意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用丰富的例证,让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如有学生探讨了问题:“将优雅精致的生活,作为一种炫耀的工具,这种优雅,是否是真的优雅呢?”他列举了一些例子,包括某些人喜欢在朋友圈、微博中晒自己的精致生活,甚至故意造假,他认为这些人只是希望在炫耀中满足自己的欲望,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真正的优雅是内敛含蓄的,并不是他们那样的。最后,教学者又组织学生互动讨论,看看同学是否认同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提出意见,帮助自己找到不足之处。

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总结写作方法,还要促进其创新能力,让他们写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运用更新颖的结构。最后还要提升他们的反思能力,组织其交流讨论,阅读他人的作文,对比自己的作品,找到差距,并改进。这样的读写结合,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议论文观点导图
议论文阅读专练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4
简谈“议论文”写作
观点
第6章 一次函数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新锐观点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