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的意义

2023-04-06 08:09汪雨萌
青春 2023年2期
关键词:开题加缪论文

汪雨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题季,虽说叫开题季,但与开题差不多时间进行的还有论文初稿的完成、预答辩、中期考核等与严肃的毕业论文相关的种种事宜。每到这个时刻,我总是和我指导的学生一样紧张,除了帮他们解决逻辑和语言上的纰漏,最最复杂的工作,是为这些学生的研究寻找和奠定“理论基础”。有些学生的理论基础如同戴帽子,找个最大的往论文上一扣就算齐活;有些就像插簪子,左一个右一个,花团锦簇,土洋结合。我一边帮他们把帽子改得合适些,簪子拔掉一些,调整调整位置,一边胡思乱想:写作家论、作品论、文类论,他们找这么多的装饰物,看起来头头是道的,他们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了解几何呢?看到这热闹的开头之下越来越简略的正文章节和看起来模棱两可的结论,总忍不住叹一口气,他们读了几遍自己的研究对象呢?他们对自己的研究究竟有把握吗?

文本细读是个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挺考验耐性和悟性的活儿,至少我是这么觉得。没有文本细读就谈不上文学批评甚至是文学研究,这也是很多文学从业者的共识。但文本细读究竟该怎样读,大家却各自有各自的章法。有认为所有文本自产生起便独立存在,绝不可再听作者解释的;有认为版本变化相当重要,不能只看一版本就妄加评价的;有认为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应当系统讨论,不可单独视之的;有认为应当将读者、作者、文本、世界同时纳入阅读宇宙,不应偏听的。无论如何,相比起在对研究的作品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去寻找锦上添花的理论解释,我认为对文本下足够的功夫也非常重要,但我好像很少在学生那里看到单纯的文本细读论文。其实一篇好的细读论文甚至会和原著一样精彩,读者与作者在细读中所产生的跨越时空甚至跨越文化和文明的共鸣,往往会像文学作品那样酣畅淋漓,令人击节赞叹。曾几何时,这样作品化的文本研究是优秀和才华的证明。

本期刊发的是上海大学文艺学专业汪灿同学的论文,虽有些稚嫩,却难得地在文中读到了一些恣意的感觉。汪灿对《局外人》中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给出的结论有时显得非常绝对,我总忍不住想要改得中庸一些,保守一些。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我想还是应该留着这些斩钉截铁的话语,这代表了文章背后的研究者对自己研究的肯定,代表着汪灿对自己研究状态的自信。整篇文章几乎没有注释,孤零零的几个还来自加缪的原文,我觉得这也很好,作者所有的结论都来源于自己对文本反复的阅读和充分把握,也来源于作者顺藤摸瓜,从一篇文本开始逐渐深入、逐渐完成的对加缪的侧写。文章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仿佛是在与加缪对话的语句,即使加缪早已不在,也不妨碍汪灿与他展开灵魂的交流,更不妨碍汪灿隔着漫长的时间,跨越不同的文化对加缪认真地说:你写的每个字我都读懂了,我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我理解你每个句子背后的意义。

唯有认真的读者才会产生这样的顿悟,唯有细读的作品研究者才不会辜负自己的研究对象。

猜你喜欢
开题加缪论文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秋是第二个春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