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生物安全知识认知调查与提升策略
——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2023-04-06 07:11张才军刘云霞李洱花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病原废弃物实验室

张才军,刘云霞,李洱花

(昆明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

引言

近年来,因为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手段与装备不足,或者因为实验室管理不善等原因,世界各地的科研教学实验室中发生了多起实验室感染事故,造成了公众的恐慌和社会不良影响[1]。加之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转基因生物的无序释放与产业化造成的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生物威胁从偶发风险向持久威胁转变,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整体安全战略之中,美国、英国发布了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规划,俄罗斯、日本等国也在战略层面关注国家生物安全问题。2021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实施,体现出我国对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该法的制定旨在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其第七条规定相关科研院校、医疗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纳入教育培训内容,加强学生、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伦理意识的培养[2]。医科院校培养的未来医务工作者必将走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的第一线,如何提高他们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培养他们生物安全的规范化操作显得尤为重要[3]。

有资料显示,国内多数高校均未在本科生中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课程,导致医学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不足。为了解我校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课题组编写了调查问卷,包含生物安全多个方面[4-5],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计627人填写问卷,其中2017级106 人(16.91%),2018 级157 人(25.03%),2019 级106人(16.91%),2020级258人(41.15%)。参与调查学生中临床医学专业229人(36.52%),护理学142人(22.65%),预防医学122人(19.46%),全科医学61人(9.73%),医学实验技术31人(4.94%),卫生检验20人(3.19%),其他专业22人(3.5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了解情况分析

在上述627名学生中,系统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的学生有68人(10.84%),从来没有接受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的学生有117人(18.67%),接受过零星培训的有442人(70.49%)。对于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标准,有373人(59.49%)不清楚,207 人(33.01%)比较清楚,只有47 人(7.50%)非常清楚。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与应用,有350人(55.82%)不清楚。对高致病性微生物的概念,有360人(57.42%)不清楚。这些数据表明我校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比较匮乏,可能会出现学生在低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操作高致病性微生物,或违规操作病原微生物等行为,这会导致发生实验室感染或实验室泄露的风险。

(二)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

关于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有456人(72.73%)通过教师课堂讲授获得,有72人(11.48%)通过媒体获得,其余学生通过自己查阅书籍、同学之间交流等其他方式获得。调查显示,有342人(54.55%)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本科阶段开设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课程,有12人(1.91%)认为没有必要开设,还有273人(43.54%)认为可根据专业选择性开设。这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渴望学习和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学生希望生物安全知识的获得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依次为参观实验室477人(76.08%)、开展实体操作410人(65.39%)、开设讲座347人(55.34%)、传统上课方式322人(51.36%)、印发宣传手册300人(47.85%)、网上交流240人(38.28%)、自主学习讨论199人(31.74%)。

(三)对实验动物危害的认识

医学生在学习期间,多门课程都会开展动物实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亦会涉及实验动物的使用,因此,医学生需要对实验动物的分类等级和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一定的了解。调查问卷显示,有376人(59.97%)不清楚医学实验动物的分类等级,251人(40.03%)不清楚实验动物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种类。有303人(48.33%)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被动物抓咬伤的情况。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对动物实验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开展动物实验时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规范化操作亟待加强。

(四)实验室安全行为

随着多学科交叉发展,涉及病原微生物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少数学科,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也会涉及病原微生物或基因结构生物体的应用,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在我校病原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带教教师会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严禁在实验室内出现饮食、抽烟等危险行为,并规范实验操作。但调查显示,有289人(46.09%)在实验课期间接打过电话或玩手机游戏,有137人(21.85%)在实验室中有进食、饮水行为,有161人(25.68%)在实验室中不穿工作服或不束长发;还有学生在不同的实验室里看到实验动物尸体随意遗弃、实验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放、菌种保管不严格、化学试剂管理混乱等安全隐患。这一结果提醒我们,不仅要在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反复强调生物安全,还要在其他实验室和课程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

(五)学生希望了解的生物安全知识

根据调查问卷,我校学生希望了解的生物安全知识由高到低依次为:87.24%的学生希望了解生物安全防护手段与方法,85.65%的学生希望了解实验室实验不当面临的危险,84.37%的学生希望了解病原微生物传播方式,82.62%的学生希望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和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81.5%的学生希望了解生物安全设备的使用。这提醒我们在开设生物安全知识的相关课程时,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达到知识普及的效果。

三、生物安全知识提升策略

(一)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选修课

为提高医学生生物安全知识水平,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专门开设了“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在针对卫生检验检疫专业学生开设的“卫生微生物学”选修课中,也将生物安全知识作为必须讲授的内容。这两门课程已连续开课多年,在普及、提高学生生物安全知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选择授课内容时,尽量契合学生在问卷中反映的需求,选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气溶胶感染的特点与防护原则、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生物战剂等作为授课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进行相关实验时能够切实应用上述知识。

为提高我校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课题组编写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集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认识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并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此外,还带领学生参观我校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规划、布局,实践操作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安全柜等设备,为今后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经过近几年“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选修课的开设,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来说我校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认知度还较低,获取生物安全知识的意识还不够强烈,选修也不够积极。争取在前期授课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课程案例等进一步优化,吸引更多学生选修关于生物安全的课程,使“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成为我校的一门特色选修课。长远来看,我校也应借鉴国内部分高校的经验,将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课程内容纳入医学生的必修科目,全面推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

(二)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近些年,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有的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表明我国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与不足。我们将生物安全纳入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应急预案,张贴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安全柜操作流程,供学生学习使用。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感染性物质操作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编写成知识手册,供学生自主学习。还通过病原生物学实验室走廊文化和学校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布展、上传生物安全知识,增加学生接触相关知识的途径和渠道,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

(三)加强生物安全规范操作培训

生物安全规范操作是一项非常注重实践的技术,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安全操作水平,凡是进入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开展微生物学、免疫学实验的各级、各专业学生,第一堂实验课必须讲授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规则、流程、技术要点,由教师示范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感染性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原则,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接触生物危害标本或有害废弃物,提高其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尤为重要,在给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讲授“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时,应专门安排4学时讲授生物安全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纳入课程期末考核,使其牢固树立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四)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处理

我校目前已做到实验动物尸体统一回收处理,但其他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还存在缺陷和不足,经常能看到实验室废弃物随意摆放或与普通生活垃圾混合堆放的现象,增加了师生或废弃物处理人员的感染风险,表明我校学生对实验室废弃物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借鉴省外许多高校建设实验室废弃物回收中转站的经验,在学校层面的高度重视下,我校的医疗废弃物回收中转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实验室管理者、使用人员要以此为契机,高度重视实验室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加强对学生的培训与要求,使各类废弃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置,减少实验室废弃物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

结语

生物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近些年的传染性疾病、实验室生物因子的泄露、生物恐怖袭击的潜在威胁、转基因生物的广泛应用等,导致生物安全问题由单一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向问题多元化方向转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将生物安全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安全高度,彰显了我国对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使生物安全管理和开展生物安全活动有了适用的法律依据。当前亟须将生物安全教育纳入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在各级高校,特别是医科院校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普及,提高广大医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和防护水平,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并期待他们作为生物安全知识的应用者和传播者,对提高全社会的生物安全知识水平、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科学应对和处置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的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病原废弃物实验室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