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特约评论员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具有基础性、广泛性、深厚性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对于凝聚精神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基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在长期发展中创造的器物、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文化融入一个国家民族的血脉基因,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社会的生活方式,是维系国家民族的重要纽带。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国家民族的力量,首先表现为文化上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创新发展的基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没有先进的文化指导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就难以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自信是历史积淀形成的坚定信念。自信是对自身持认同肯定态度的精神性范畴,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文化自信建立在对文化历史和社会实践科学认识基础上,体现为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观念、发展趋势等高度肯定,并以此指导未来的行动。我们的文化自信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崇民本、讲辩证、尚和合等鲜明特色,中华文化影响力遍及许多国家。近现代以来,面对中华民族发展困境,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它们的契合点,如天下大同、亲民爱人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表达人类共同价值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焕发了传统文化的新活力,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进一步巩固了文化自信的基础。
文化自信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一种肯定性社会心理意识,文化自信具有价值判断、社会凝聚、情感激励和思想指导、智力支撑等多方面重要功能,能够转化为促进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既不断改革创新,创造强大的物质力量,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创造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谋求独立发展的主心骨,从精神被动转向精神主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极大改变了中国面貌;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不仅拥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形成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因此,坚持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有机整体的自信,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转化为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