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湖大水面生态渔业与旅游协同发展模式探讨

2023-04-06 05:35:07王丽莉刘文丽符东林王凤敏
河北渔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水面渔业旅游

王丽莉,刘文丽,符东林,王凤敏

(1.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 石家庄 050011;2.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3.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4.河北省水产技推广站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35 )

大水面生态渔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模式是指依托湖库优质山水资源,统筹推进旅游休闲与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形成全方位“陆上+水上+水下”的保护利用模式。这是渔业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促进水域生态保护,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河北省渔业主管部门制发《关于推进河北省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意见》[1],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根据区域水域定位和规模,将全省大水面资源细划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以及管控区。按照“一水一策”原则,将易水湖等湖库纳入“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基地”“易水湖大水面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进行重点培育,取得初步成效。

1 易水湖生态渔业协同发展模式实践

1.1 易水湖水域基本情况

易水湖(即安格庄水库)位于河北易县西,始建于1958年6月,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养殖等综合要求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现湖区水域面积约27 km2,最深处48.5 m,总库容3.033 9亿m3[2]。据当地水文站长期监测,湖水溶解氧、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符合Ⅰ类水质标准,其它指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个别年份或特殊季节(如雨季),因库区周边消落区被淹没及雨水裹挟,有机质增加,致使总氮、总磷等超出地表水Ⅲ类标准。库区生物有鲢、鳙、鲤、鲫等鱼类13种,虾类1种,鳖1种,底栖贝类1种。丰富的水体资源和生物资源为易水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易水湖旅游资源禀赋

易县是联合国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源远流长、人杰地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描述的著名典故“荆轲刺秦”就部分发生于此。易县也是旅游大县,以自然山水为特色的易水湖、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狼牙山、以皇陵文化为特色的清西陵构成了易县旅游“红、绿、黄”核心竞争力。易水湖流域内河道弯曲,林木茂密,自然山水特色鲜明,上连“拒马奔涛”,下启“易水寒流”,南望“狼山竞秀”,北接“云蒙叠翠”。湖四面环山、怪石林立、山水相依,素有“太行明珠、北方水乡”之美称,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优势明显。

1.3 易水湖生态渔业协同发展模式现状

1.3.1 市场化运作,建立“水上+水下+陆地”全方位管理、旅游与渔业协同发展机制 2010年以来,易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投资企业进驻,先后建成易文化商业街暨综合服务中心、金龟游船码头、大坝码头、老子峰景区、养生岛康养共5个项目,同时成立了易水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易水湖渔业有限公司、易水湖水上客运公司,实施旅游经营、渔业生产和船舶运输的管理和综合服务。运营以来,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综合效益5 000多万元,年生产优质水产品20多万千克,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河北省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并承接了首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冬捕节、钓鱼大赛等休闲渔业活动。

1.3.2 科学化实施,以发挥渔业生态功能为导向开展增殖渔业

1.3.2.1 对易水湖进行本底调查 摸清原有生物种类及渔业承载力,按照《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SC/T 1149-2020)[3]、《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SL 563-2011)[4]等方法计算增殖数量(易水湖鱼种可放养量3.85万~7.04万kg/年),根据承载力确定适宜的放养种类、放养量、放养比例、捕捞时间和捕捞量,科学有序实施大水面增殖放流。

1.3.2.2 建立生态渔业的安全体系 渔业生产安全是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前提和保障。企业经营中,易水湖首先完善企业自身管理和运行机制,从渔业生产安全管理、水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建章立制,规范运营;其次是建立水质保护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易水湖污水“零排放”制度,避免因为旅游经营行为对环境的污染,不破坏大水面生态环境,使渔业生态功能充分发挥。

1.3.2.3 适时隔离与合理捕捞 为确保水上观光旅游客运与渔业养殖水域有序共用,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将客运主航道的设置与养殖区、增殖区进行区隔。在捕捞时,根据鱼群的生活属性和水域阳光照射、地理环境等,设置2处苗种投放点和10处成鱼捕捞点,起捕使用专门的渔具、渔法,最大限度减少对非增殖品种的误捕,确保不对非增殖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1.3.3 品牌化打造,进一步延伸易水湖产品价值链 易水湖大水面渔业实施中,以有机水产品认证为契机,搭建有机鱼质量管控体系,编制了《易水湖有机水产品质量管理规范》,从养殖区选址、苗种采购、成鱼捕捞、日常管护,以及标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做出规定,同时,成立了有机水产品管理组织机构,推行企业内检员制度,定期对生态养殖管理进行监测记录,取得了易水湖有机鱼产品证书。此外,以“渔文化”为主题,开发了易水湖眼罩、手袋、冰箱贴等十多种衍生纪念品,成为易水湖极具特点的文化IP符号,促进了多元化产品形成,增强了休闲渔业品牌影响力。

1.3.4 产业化经营,促进易水湖旅游+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易水湖大水面景观资源、文化内涵,迎合市场消费需求,积极发展渔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康养、餐饮,举办特色渔事主题宣传活动,丰富游客渔猎感官体验,发挥水产品“接一连三”作用,促进了文化、旅游、体育、垂钓、餐饮、康养深度融合,在渔业最大承载基础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2 易水湖生态渔业协同发展模式取得的成效

2.1 探索出了生态渔业与旅游观光协同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易水湖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遵循“以鱼养水、以鱼治水、生态修复、产业融合”的水资源开发保护方针,建立了“渔业+生态”“渔业+旅游”“渔业+康养”“渔业+品牌”的易水湖品牌渔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一水多用、共治共享的目的。一是取得了生态保护的预期效果。通过对易水湖定期水质检测,表明水库水质稳定,库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水库鱼类增殖和水域净化作用明显。二是有效发挥了库区水产品的经济效益。通过有计划地增殖放流鱼苗鱼种,弥补了原有库区苗种不足,并通过易水湖有机鱼品牌打造,提升了渔产品的附加值,预计下一个生产周期可提高渔业产品经济收益2~3倍,成鱼销售业绩稳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三是产业带动巩固脱贫效果明显。大水面生态渔业生产为当地村镇提供劳动就业机会,企业85%以上是当地劳动力,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00多个。易水湖有机鱼带动周边特色的农家院餐饮迅速发展,吸引很多青年创客返乡,乡村振兴成效初显。优质的渔产品消费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成为乡村振兴巩固脱贫的典型案例。

2.2 探索出以企业为主体,多部门相互协调的监督管理机制

易水湖产业要素齐全,行业监管条线较多,生态渔业发展中,有效促进了协调机制的发挥:一是配合渔政管理部门,加强渔业日常管理,杜绝电鱼、盗鱼事件和违法捕捞事件发生,确保水库渔业资源不受破坏;二是配合水库管理部门,加大库区防汛、防火安全管理,与乡村两级政府呼应,及时有效调动人力、船运处置突发火灾和防汛等应急事件;三是联合当地派出所,加大旅游秩序的综合整治,杜绝私船载客、随意搭客等违法经营行为,确保了易水湖安全有序生产经营。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经营权问题。大水面生态渔业其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等是其显著特点。在市场化运作时,如何稳定大水面承包经营关系,建立健全退出补偿机制,使水面承包经营权得到有效保障,既是库区管理单位规章制度方面的问题,也是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并充分照顾退捕农民的利益。

二是企业专业化程度问题。 大水面生态渔业起步较晚,经营主体在旅游品牌打造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渔业生产管理环节较为薄弱,存在以旅游业为主、忽视库区渔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或是增殖品种、数量不足,以渔净水的效果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三是养殖管理规范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初步建立了大水面生态渔业的质量管控规范,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游客增多,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汛期上游村庄产生的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同时,群众“放生”活动的增多,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疫病等生物安全风险。建议地方政府加大综合整治和环境资金投入,渔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及技术指导,进一步完善机制,促进库区永续保持开发和保护并举、企业管理与政府监督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水面水资源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易水湖旅游+生态渔业协同发展机制取得的经验,为本省同类型大水面开发提供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的经验借鉴。但持续的效果巩固不仅需要经营主体清晰的战略定位,更需要各级管理部门的鼎力支持。希望易水湖通过更广泛的实践行动,能够进一步深挖资源潜能,实现区域效益最大化,造福当地百姓。

猜你喜欢
水面渔业旅游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世界农药(2019年4期)2019-12-30 06:25:06
创造足以乱真的水面反光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中国水产(2017年2期)2017-02-25 07:56:08
旅游
争夺水面光伏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02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旅游的最后一天
一块水面
滇池(2014年5期)2014-05-29 07:30:25
渔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