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凤荣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车辆段)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推出,社会保险体系逐渐完善,能够有效地为员工在退休后的养老、医疗以及失业等方面提供基础保障,是国家强制推行的民生工程。当前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而社会保险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避免人才流失、保证人才队伍稳定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出发对社保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社会保险在各个领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企业员工角度来说,社会保险是其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基础保障,是企业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体现。各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及时足额的依据有关制度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上,有利于员工职能的充分发挥[1]。特别是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可以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社保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
针对我们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险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安排,无法在短期内为员工带来收益,以养老保险为例,员工需要每个月都进行一定数额资金的缴纳,但是只有在退休以后才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而且社会保险受到员工劳动合同的直接影响,员工离职以后,企业就不再帮助其进行社会保险资金的缴纳,但是其以前定期缴纳的社会保险资金不能返还,员工要想对其进行处理需要较为烦琐的流程,因此,员工会积极高效地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完成企业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保证自己工作的稳定性,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看,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员工的离职率,有利于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社保是国家规定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的保障,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企业需遵守的规章制度,劳动法中要求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基础保险。但从实践来看,多数企业社保管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当前许多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受到传统经济思维的影响,缺乏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对于社保在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部分领导或者员工对于社会保险资金的缴纳存在抵触情绪,尤其是近几年随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需要支付员工基本薪酬、绩效工资、年终奖励、节日奖励等,而且员工流动性较强,按照规定即便员工入职不满一月,企业也需足月缴纳社保,很多企业主观上认为社保的缴纳只会加重企业经营负担。同时,许多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知识的宣传时采用的方法较为落后和单一,基本上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对社保一知半解,尤其是在接受教育水平不高的群体中,对五险一金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会为了不被辞退或是每月多拿一点钱而选择不要社保。企业自然也不会主动去帮助员工正确理解社保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宣传工作中,态度过于懒散,影响了具体的工作成效。
一方面,缴纳社会保险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承担多数的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经济压力,加上规模较小的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使得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难度较高,因此,许多企业选择不为临时员工或者合同期较短的员工缴纳社保。另一方面,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存在管理模式不规范或者证件不齐全等问题,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为所有员工进行社会保险的缴纳。同时,社会保险的跨省转移难度较高,严重影响了员工参与社会保险的积极性[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福利,各个企业不但要加强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视,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及时为员工缴纳社保,而且要督促有关部门对社保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社保知识的宣传力度。
一方面,社会保险制度在不同区域进行落实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化问题。许多地区的养老保险管理选择省级统筹管理模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遵照制度进行,存在着费用计算模糊等问题,容易影响企业员工对社保制度合理性的判断,不利于社保效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类别十分复杂,社保制度的落实存在地域化差异。比如级别不同的企业费用缴纳的比例会出现差异,这些都使得社保管理的难度增加,容易出现管理风险问题。
尽管当前多数企业都依据国家的规章制度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但是企业员工缺乏对社会保险的正确认识,加之各级政府缺少社保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得许多员工为了多领取工资而放弃社保,缺乏对保险重要作用的了解。同时,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但是许多企业因为缺少专业的管理机构和足够的资金扶持,影响了社保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当前,许多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对自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未能依据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进行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新出台的政策缺乏及时地了解,使得企业社保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社保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使得财务账目的记录与社保缴纳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影响了续保工作的落实。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结合问题成因,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保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优化对策:
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成效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具有紧密的关联,会对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社保、银行、税务等各方信息的逐渐互联互通,对企业经营的审查更加严格,而且国家也是严厉打击企业不给员工交社保的行为,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社保管理工作的重视,认识到社会保险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主动为各个员工缴纳社保,同时在内部积极进行社会保险有关知识的宣传,保证员工的切身利益不受侵犯。一方面,企业要在企业内进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宣传,科学的宣传方法进行创新和升级,不但要积极利用传统的媒体形式,比如宣传栏、企业文件等,还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比如利用企业网站、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定期向员工推送社会保险政策的有关知识,使员工能够认清社会保险在自身权益保障中的积极作用,摒弃以往“不交社保可以多拿钱”的思想,明确认识到社保是对个人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有力保障,主动配合企业做好社保缴纳工作。在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要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使宣传覆盖到各个岗位流程当中,不但可以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落实,而且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给予的人文关怀[3]。另一方面,关键问题是需要引起企业的重点关注,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针对在开展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时遇到的问题,企业要在人力、物力和资金方面增加投入,及时解决贫困员工反馈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难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帮扶基金模式,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带来的温暖。
部分企业尽管成立和发展时间较长,但是在开展社保管理的过程中,受到固化思维的影响,各种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企业要积极对社保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及时动态掌握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顺应大环境发展提出的要求,具体了解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从顶层上做好统筹规划,从而为后续落实奠定基础。其次,企业在对内部社保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不但要以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梳理员工的实际情况,针对情况较为特殊的员工制定出差别化的策略和特殊化的方针。最后,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社保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有效提高社保管理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积极拓展社保管理的覆盖领域,保证员工退休以后可以领取到基础生活保障需求的社保资金。
企业要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就需要对当地的社会保险政策进行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企业要积极进行社会保险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社保意识,严格依据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法律法规定期足额地进行社保费用的缴纳,严格推动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假如某些区域在进行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管理时指导你给出了属地化的执行规范和落实标准,企业也要与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制定出科学化的落实政策,有效解决行政区域内不同企业的差异化待遇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要严格的对社会保险资金进行管理,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相关费用的缴纳,科学处理企业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有效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不但需要各个企业和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协作,而且需要各级领导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全面监督,通过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优化,构建起多维度和多元化的社会保障整体计划。政府对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支持首先体现在政策方面,只有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政策方针,才能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政府支持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这也是社会保险制度全面推行的基础保障。政府支持的第三个层面是行为支持,政府制定和发布社会保险有关政策以后,如果不对具体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必然会使各项工作流于形式,因此,政府机构要设立专门的社保管理工作小组,持续针对历史遗留和工作推进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提供保障。
1.提高社保管理队伍水平
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工作的落实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各个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培养的重视,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满足新时期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在招聘环节要认真选拔复合型人才。在招聘环节,企业不但要对应聘者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还要对其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吸收多元化的社会保险专业人才,从而为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4]。另一方面,要对岗位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企业各个岗位的员工负责的工作职能不同,需要承担的具体责任也存在差异,只有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对有关责任进行合理划分,才能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效率。企业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追责制度,不但要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避免风险问题的扩大化,而且要营造出良性健康的工作环境,避免企业遭受大的经济损失。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对各项任务的落实责任进行细化,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一方面,企业领导人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但要对激励约束机制进行调整和优化,还要为其在企业中的具体落实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各个部门要认真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依据科学的评估标准对员工在社会保险中的参与情况进行考核,针对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员工进行责任追究和适当的惩罚。
一方面,为了使员工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社会保险服务,各个企业要在社会保险管理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助力。在具体工作中,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社保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社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企业和要积极创新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定期选拔优秀的员工到社保管理工作落实效果较好的标杆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或者聘请专业的社保管理人员到企业举行讲座,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方法,推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企业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其应用于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当中,有效提高各类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好企业工作人员的根本权益[5]。另一方面,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覆盖到了各个行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进网络化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有效提高社保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路径,所以,企业要合理调配资金,在社保管理网络建设中增加投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网络化社会保险服务平台,使其具备下面几项功能。首先,员工信息自助查询。通过网络化系统员工能够动态地对社会保险信息进行查询,保证员工参与社会保险工作的权利。其次,社会保险新政策的宣传功能。网络化服务平台能够定期向员工推送社会保险管理有关的知识,使员工快速了解社保工作的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保证员工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知情权。最后,社会保险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和反馈功能。在网络化服务平台当中,员工可以将各项制度落实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从而保证员工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具有监督权。
社会保险是国家出台的惠民制度,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而且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个企业要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社保政策的掌握、人才队伍的建设、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措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