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 陕西省西安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要重视组织行为学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创新升级的同时,促进各项工作更加高效、高质地开展。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尤其是在发掘人的潜能方面,可以引导员工认识自身的价值,并在不断探索、增强工作能力、提升素养等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个人价值,获得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最终形成组织、员工共同发展的局面[1]。
20 世纪末,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Csikzentmi-halyi 等发起了一场探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品质的心理学研究运动,这也是积极心理学运动的起源。这项研究运动的开展,十分注重个体的积极心理力量,并使其在提升积极体验中获得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对其未来发展更加充满希望。
与此同时,这项研究运动对积极人格塑造也较为关注,尤其是在强化个体自尊方面,除了要使个体更具有智慧、勇气和责任感外,还要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运动,培养、锻炼他们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最终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发展目标[2]。
1.促进积极心理学发展
虽然在积极心理学运动之前,组织行为学也对员工的正向强化、积极情绪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其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有效解决员工工作存在的问题方面,比如员工工作主要压力分析等,对如何使员工轻松快乐地工作、激发员工的心理潜能等较为忽略。通过研究积极心理运动,可以对组织行为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依托积极心理学,开发和提高领导效能,促进员工绩效目标的更好达成[3]。
一方面,组织行为学有效借鉴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研究思想,开展组织行为学研究,涉及的对象主要为组织行为特征及其规律,并通过激励引导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组织行为学吸收与利用了相关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具有可测量、易习得和易开发的特点。可将积极心理学运动涉及的自我效能、情绪智力、主观幸福感等概念有效融入组织行为学,丰富其内涵,并在实际运用中提高组织与员工的绩效[4]。
2.推动组织行为学兴起
受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影响,组织行为学也意识到要从积极的视角深入挖掘组织的力量与效率,这也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与传统组织行为学相比,积极心理学更注重人的积极动机、积极现象促成因素与最终取得结果之间的关系。在积极性方面,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是一种状态,并倾向于对良好的行为模式的培养。
在组织性方面,积极心理学更为注重积极组织环境的营造,并强调与组织环境相联系的积极状态与过程,在全方位解释、理解积极行为的发生原因与结果后,就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通过做好能力建设、领导力提高等工作得到更加积极的效果。
在学术性方面,在积极心理学运动重视实验、实证和纵向研究的影响下,积极心理学也开始重视对科学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的研究,侧面表明组织行为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是建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基础上的[5]。
1.提出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
心理资本最早出现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积极心理学中的自信、乐观等概念相互融合,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心理资本核心概念,统称为积极心理资本,并作为个体积极的核心心理要素。其主张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培育活动,开发和挖掘个体潜能,并提升实际竞争力。
同时,积极心理资本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反映个体的优点,相较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强调“你知道什么”和“你认识谁”,积极心理资本明确员工受教育程度及需要掌握的技能、注重关系网络和人际沟通、关注个体的实际心理状态等,已远远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价值。
此外,针对积极心理资本,可以采用有效措施实施开发和培养,在具体工作中可产生更大的绩效,最终提高组织竞争优势[6]。
2.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
积极心理学运动使管理者开始意识到,要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并使顾客和员工感到满意,必须加强对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特别是在人员招聘选拔、员工培训考核等方面。
除了要关注学历条件和工作经验,还要关注员工是否具备开放乐观、精力充沛等积极心理品质,同时开展员工培训考核工作,将注意力放在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工作技能素质培养等方面,并通过引导员工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等,使员工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
另外,要健全、优化员工管理机制,并在增强员工自我价值认同感和创造更多学习实践机会的过程中,挖掘员工潜在的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积极心理学运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获得了创新发展,特别是在实践应用后,积极心理学发挥了更大的效用。
以人为本是积极心理学运动的重要内容。其认为个体只有在得到尊重、关心、信任等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创造价值的快乐,并产生幸福感和提高工作满意度。这也表明,开展组织行为学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使其更加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从而获得自豪感和幸福感。
一是重视员工的个体价值,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员工的支持,员工工作时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实际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员工的个体价值,在日常开展工作和管理人员时,要做到充分尊重员工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使员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和完成工作[7]。
二是改善组织领导风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单位领导及管理者要打破等级观念,将自己与员工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对员工取得的工作成果要给予肯定,对员工遇到的工作困难要提供帮助,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其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员工也会因为被领导重视而获得满足感和荣誉感。
三是构建正向组织文化。在构建组织文化时,要将以人为本理念放在首要的位置,并围绕实际工作内容构建正向的组织文化,要从积极心理学运动入手,优化、完善现有组织文化。
以往普遍认为薪资、工作、同事关系、职位晋升等,会直接影响员工的满意度,但是从积极心理学运动的角度出发,人们开始意识到积极工作制度在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要结合实际建立积极工作制度。
一是明确工作性质定位,简单来说,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围绕不同职能部门、实际工作内容等,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细则,以帮助员工对工作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使员工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在取得较好的工作结果后也能从中获得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8]。
二是建立综合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比如建立授权、分配、晋升及休假等制度,在为员工提供足够的组织支持的同时,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积极心理学运动认为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本是能够开发、管理和培育的,如果能够在积极心理资本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干预,就可以起到使员工提升积极体验、形成良好品质和产生乐观向上心理的作用,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和协作,最终促进组织管理目标的达成。
一是渗透思政教育,教育培训员工时要注重渗透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认识,使其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系统地分析和了解事业单位开展的工作内容、应具备的能力素质、需要遵循的要求等,并将思政教育与这些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既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又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形成[9]。
二是注重心理体验,将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纳入员工教育培训,在重视知识经验的同时,培养和塑造员工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员工在参与工作中能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并完成良好心态的塑造,为工作的高效开展、问题的有效解决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职业规划。积极心理学运动认为,当一个人确立了工作目标后,就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并从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员工职业规划,并将其与个人生活、个人兴趣爱好等联系起来,可以提升员工的竞争力,更好地达成组织管理目标。
通过研究积极心理学运动对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可以发现,如果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具备良好的心理需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员工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并形成更好的工作状态,外界环境的干扰会减少。事业单位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为使员工积极发挥价值,推动事业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薪酬激励体系,要从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入手,健全完善现有薪酬激励体系。在物质需求方面,除了要根据工作岗位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外,还要注意将绩效工资纳入其中,以起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在精神需求方面,要根据员工的实际发展需求,开展评优评奖、外出学习等活动,使员工为达成工作目标、实现个人价值不断努力[10]。
二是渗透竞争考核机制。竞争考核机制的融入,可以使员工更好地把握自身情况,并在不断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在具体操作中,要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考核机制,鼓励员工在良性竞争和互帮互助中,取得个人进步,并根据最终考核结果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常见的奖励有奖金、晋升、培训等。
积极心理学运动会极大地影响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在促进积极心理学发展和组织行为学兴起的同时,加快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的步伐。这也提示事业单位在开展组织行为学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要高度重视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培育,并通过做好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建立积极工作制度、优化教育培训内容等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