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琳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财税政策研究中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各种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会计工作提供了更多可用的工具。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但进入信息时代后,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时也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认识程度,提升会计风险防范能力。
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更多采用传统模式,各项工作基本上都需要依靠会计工作人员手工完成,由于会计核算等工作本身是一项较为烦琐的工作,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而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开始采用技术工具取代人力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单位数据共享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很多数据是需要严格保密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权限管理,提升会计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手段。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不断提升会计部门信息来源的稳定性和真实性,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单位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坚实的财务信息依据。
随着工作职责范围的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业务工作量不断加大,工作标准也大幅提升,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压力变大。对于会计部门来说,业务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会计信息的数量加大,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处理的信息更多,因此只依靠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而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则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工具,首先,大幅提升了各类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分析效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以往需要人力承担的重复性工作,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1]其次,由于很多简单的基础性工作被技术工具所替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会计数据分析等复杂工作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工具在收集数据等工作环节出错的概率更小,则数据分析结果会更加准确,能够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最终为单位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利用信息时代的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在内部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资源共享平台,为会计部门的信息收集环节提供便利,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各部门沟通不畅导致的会计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不能有效提升的问题。比如说,当某个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开展固定资产采购工作时,若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利用好现有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平台,则可以在平台上拓展传统的采购渠道,加强对供应商情况的对比,充分了解不用商家的产品性能和质量,最终保证单位能够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采购到最有价值的产品。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当前愈发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在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由于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发生会计风险的概率不断提升。[2]而通过利用各类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更快地处理各种会计信息,提升会计数据的共享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若单位面临较高的风险,则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地找到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而针对性地研究防范会计风险的有效策略,最终提升单位整体风险防范能力,为单位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会计风险进行防范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对会计化进行充分的认识。由于对会计信息化认识存在偏差,如将信息化与电算化相混淆等问题的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与时俱进地变革工作方式和树立新的工作理念,仍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开展会计工作。[3]同时,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会计核算信息处理作为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会计信息化对于风险防范的作用,这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时代高效开展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此外,还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开始了会计信息化进程,但是由于认识程度不足,未能意识到会计信息化需要相应投入足够的资源,致使单位在利用信息工具开展会计风险防范工作过程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类风险因素的增加,所以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督管理。而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机构可能不能对会计工作提供足够的约束力,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可能存在工作规范性不强、会计核算失误不能被及时发现等问题。另一方面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方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不能保证单位在应用信息化会计手段开展工作时的规范性。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建立了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但是对于信息化时代的会计监督管理方式不明确,也不能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监督管理方法,最终导致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有可能引发会计风险。此外,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发现问题之后不能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直接影响了会计风险防范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单位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信息化技术工具能够显著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会计工作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以及将更多精力置于会计分析工作中。但是,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建立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充分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工作权责划分有待明确,对于各类信息化会计软件的控制严格程度不高,不仅容易造成会计工作规范性不强,还容易造成内部控制体系失效,进而发生更高的会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并且其转变工作模式、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意识不强,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转变会计工作模式较为困难。行政事业单位因会计工作人员引发会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会计工作人员未能有效掌握各类信息化工具的规范使用方法,并且其专业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不能灵活处理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引发会计风险。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创新发展意识不强,不利于单位开展信息化建设。此外,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为了降低自身工作强度,采取对会计数据复制粘贴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会计数据失真、不能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最终不利于单位平稳运行与发展。
现阶段,虽然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复杂的运行环境,但是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未能提升风险意识,未能认识到会计风险防范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具体来说,首先,由于会计风险意识薄弱,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开展会计核算等工作的过程中规范性不强。其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导致其不能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单位发生会计风险的可能性更高。最后,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审核工作人员独立性不强,造成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为单位埋下会计风险隐患。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有效防范会计风险,首先要做的是提升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对自身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针对性地改进会计制度,加强对信息化时代的适应性,不断提升会计工作与信息管理工作的融合度。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和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引入更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和会计风险防范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高效开展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撑。
监督管理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工作规范性的重要基础。针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具体来说,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并不断提升该部门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明确信息化时代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内容,及时发现单位开展会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其次,在落实监督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会计监督管理方式,因为不同单位的会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必须在充分考虑这种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监督管理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加强数据分析,尽可能全面地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能够提出问题,还应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为风险防范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与内部控制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相互协同,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帮助单位实现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
现阶段,为了在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做好会计风险防范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落实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坚持内部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设置明确的权限,避免岗位工作人员接触到不应接触到的信息。其次,信息化时代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应包括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电子档案应用的同时采取尽可能多的安全手段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加强各类辅助制度的建设,如进一步提升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等制度的合理性,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最终提升会计风险防范制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首要基础是拥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加强单位风险防范工作,就要不断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针对性地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可以与高效科研院所、专业会计机构进行合作,帮助内部会计工作人员接触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和风险防范技能,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后续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储备足够的人才。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单位在选择会计工作人员的过程中,不仅要考察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对其个人综合素质等其他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提高实际操作方面的占比,选择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会计工作人员。再次,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入职前培训工作,为新进人员后续工作开展打好基础。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利用好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工作绩效较高、表现较为突出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而对于一些工作绩效较差、为单位发展造成一定风险隐患的工作人员,则要督促其进一步接受再培训,提升工作规范性,消除会计风险隐患。
在信息化时代,为了提升会计风险防范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还要不断提升会计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领导提升对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氛围。其次,对于会计风险防范业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养成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开展工作的习惯。最后,要提升员工运用各种先进电子信息技术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工作中自觉转变工作模式,变革会计风险防范观念。此外,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的过程中,单位要不断落实责任制度,将会计岗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保证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都能主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最终为单位整体风险防范工作作出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信息化工具为自身会计核算等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更要认识到信息化时代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也相应存在更多的风险。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首先认识到会计风险防范对于自身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对会计信息化认识度有待提升、监督管理力度有待提升、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完善、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和会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有待提升等共性问题,进而通过采取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等措施,提升自身整体会计风险防范能力,为实现单位健康稳定运行提供更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