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 福建省泰宁县财政局
目前,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者希望通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有效地提升内部管理的效果。然而,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如何实施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缺乏足够的认知,从而使实施效果不佳,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专项体系,能够针对事业单位的整个运营情况实施动态监管,通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运营的全面合规。随着我国合规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已经成了事业单位内部监管的重要项目和方式。作为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与之匹配的外部环境,深入研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中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开展有效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综合效果。
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制度加以约束,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没有针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开展制定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例如,事业单位对于资金账户的管理相对比较随意。首先,随着网银转账体系的完善,制度的缺失容易引发资金管理的风险,导致事业单位内部风险进一步提升。其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针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建立与之匹配的制度体系,很多制度的内容与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不匹配,导致制度的约束性效果不佳。再次,事业单位内部没有针对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缺失导致内部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内容缺乏足够的认知,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动态监管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一些具体的细节没有落到实处,监管效果得不到全面提升。最后,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案出台后方案无法切实落地,预算方案的可执行性下降,事业单位的考核结果与预算方案脱离,预算的约束性效果无法全面发挥。另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管机制落地过程中各部门的人员受到了影响。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适应新的预算执行动态监管要求,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落地性差,影响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首先,事业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拥有与之匹配的动态监控技术。但是目前阶段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不是非常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不足,动态检测技术的优势无法全面发挥。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结果已经纳入事业单位的考核范围,而动态监控技术较低影响了考核结果,使得考核结果与实际数据缺乏必然的联系。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过程中监管部门想要进一步缩减预算,但在事业单位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监管不到位,导致预算执行的目标无法全面实现,财政资金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其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的范围有限。动态监管系统监管的数据更倾向于财政资金的监控,对于非财政资金监管不到位。最后,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的软件开发速度较慢。事业单位想要实现真正的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必须全面提升公务卡和监控系统的兼容性。目前,公务卡和监控系统的兼容性能相对较差,影响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由此可见,动态监控技术直接影响了监管效果。
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联动的管理机制,各部门之间需要积极配合、有效互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动态相关的效果。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事业单位之间的互动也相对较少,动态监管的整体效果不佳。另外,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披露机制。因此,无法实现最大范围的监管动态,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受到了影响。事业单位通过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实现对内部的有效监督和管控,管理者想要进一步地提升监管效果必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这样才能提升监管的力度。然而,目前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够清晰,追责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到问题后的解决效果不佳。另外,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没有针对监管情况进行有效的核查,很多数据指标异常依然无法被及时有效地发现。
预算执行动态监管依托于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方案,事业单位根据预算方案开展动态监管。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案的具体内容与实际的运营情况不符,很多预算数据在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因此动态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预算数据进行调整,加大了预算管理的难度和监控的效果的提升。另外,预算管理方案没有全面地涉及事业单位运营的各个方面,范围不够全面是目前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无法更好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非常重视。然而,事业单位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和合规性都没有进行全面的审核,这成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最大阻碍。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账户管理,完善账户管理机制。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账户管理机制,通过账户管理对于单位内部的各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及时更新,完善信息管控系统。事业单位对于开立党费、工会经费等专用的收款账户进行严格管控。一旦发现没有按照要求开立相关账户的单位必须进行严厉处罚,以此来全面落实资金管理制度,保障事业单位账户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制度体系,通过监管机制提高监控效果。在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针对目前的运营情况开展有效的梳理,建立与之对应的监控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得以全面落实,这样才能让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制度约束性作用的全面发挥提供保障。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指标,提升管控要求,严格管理资金,保障资金安全。
再次,事业单位需针对大额资金使用有效的管理办法,合理设置支取结果和支取次数,保障大额资金安全,为动态监管提供指标性的保障。事业单位针对大额资金管理办法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分析管理办法的落地性。在真正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中需要设置专门监管人员,保证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得以全面落地。一旦有人员没有按照管理办法规范自身行为,给予严重处罚,提升员工对于管理办法的重视。
最后,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重新规范预算管理流程,保障预算方案科学合理并得以全面落实。根据落实结果,考核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管控效果。事业单位开展预算考核的过程中必须保障资金安全合规,建立配套的预算体系,提升预算考核效率。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分配考核结果以及预算绩效指标,考核内容与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动态监督和管理。
另外,事业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地优化内部管控体系的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管机制下的事业单位应该把财务部门的工作从事后监管提高到事前审核和事中监控中来,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的效率,提升事业单位运营效果,让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宣传预算执行动态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大意义,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地配合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保障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结果能够全面落实。通过事业单位合理地管理单位内部的资金会更加安全,让工作人员的行为更加规范,这对于整个事业单位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工作流程,根据预警的规则和控制措施实现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全面管控。事业单位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状态设置灵活的预警指标,只有保障指标灵活调整,才能够提升动态监控的效果。事业单位在设置动态的运行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动态监控技术,应开展调查分析目前事业单位运营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指标,保障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及时更新管理系统内的各项管理规则,保障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其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把监管的结果纳入事业单位的人员绩效考核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对于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的重视,为预算执行监管工作力度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事业单位出现乱花钱的问题。
再次,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地扩大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关注财务方面的指标,还要把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的范围扩展到业务层面上来,通过业态融合实现动态监管范围的全面扩大。事业单位针对财政资金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而对于非财政资金也要进行有效的跟进,二者相互作用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监管效果。在针对各环节进行监控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优化监控模块,保障技术领先,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提升经营指标的科学性,保障动态监控的准确性。
最后,事业单位需要加快公务卡和金融平台的信息共享。通过公务卡了解和规范资金支出情况,提升支付的效率,进一步的强化公务卡与监控系统之间的联系,实施数据动态化管理,降低执行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的管理风险。随着大数据的应用,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系统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想要发挥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效果就必须提升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查询功能、监控功能,利用大数据实现有效管理和及时预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降低事业单位运营中的各项风险。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联动管理体制,针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数据实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才能够全面提升数据的共享性,保证预算数据更加科学合理,还能够加大部门之间的沟通效果,提升事业单位资源利用率。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建立汇报机制。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对各项政策实施有效梳理。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应辅助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其次,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通过信息披露实现对违规行为的全面曝光,降低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给财政资金带来的危害。通过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违规行为,降低事业单位的损失。事业单位在开展信息披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这样才能发挥信息披露拥有的价值,让信息披露成为预算执行动态监管的重要手段。再次,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通过追责机制实现对事业单位预算动态监管人员岗位职责的全面梳理,让每一个预算执行人员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规避相关问题的出现。最后,事业单位必须在内部建立核查监管机制。通过有效的核查监管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全面考核,对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数据指标是否异常,针对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保障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效果得以全面提高。
事业单位想要很好地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就必须依托于预算管理方案。事业单位在建立预算管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未来的发展目标设置与之匹配的预算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够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更好的完善。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管理方案的考核审核,从多个维度针对预算管理方案的可执行性进行全面的监管。其次,事业单位应该针对预算管理方案实现动态化的管控。根据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工作的开展。最后,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过程中必须考量自身的工作内容与预算管理方案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这样才能够降低预算执行动态监管概率。
目前,我国对于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在全面提升,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对于更好地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无论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还是社会各界人士对于事业单位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都非常认可。而目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监控效果的全面提升。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对于相关问题的重视,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实现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完善内部管理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从根源上防范违规行为的出现,保证国家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