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青年群体使用动物表情包现象研究
——以微信平台为例

2023-04-05 22:49卢孟洁
声屏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宠物社交群体

□ 卢孟洁

相关概念界定

青年群体。“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有所不同,并且青年的定义也在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985年,联合国首次将15至24岁之间的人定义为青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医疗事业的发展,人类的寿命相较于之前有所提高,对于各群体年龄阶段的划分也重新进行了界定。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15至44岁之间的人定义为青年。在我国,国家统计局将青年的年龄界定为15至34岁,本文中所提到的青年群体就在此范围内。

动物表情包。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互动时使用的符号除文字外,还有颜文字、emoji表情、表情包等。目前,学者对表情包的定义突出了表情包的共性: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以文字图像为媒介,以表达感情为目的存在。[1]本文将动物表情包界定为:互联网上出现的以动物形象为主要元素或辅以文字,可以传达意思与表达情感的静态或者动态的视觉符号,在交流中主要起到辅助语言、代替语言或者营造氛围的作用。

动物表情包出现的背景

宠物经济的兴起。随着社会的演进发展,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狗为例,在农业社会,它作为被驯服的对象屈服于人类的意志,成为人类捕猎的得力助手。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急速变化,社会出现大量的空巢族、丁克族、单身族,他们选择养宠物作为缓解孤独的重要方式。[2]如今,宠物已经进入无数家庭,甚至被置于无以复加的位置,自降身份成为宠物的奴仆,“猫主子”“铲屎官”的称呼虽然略带戏虐成分,但是反映了人类在动物面前的低姿态。

目前,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青年独居、晚婚晚育等问题都在极大地刺激着宠物市场的发展。据《2021年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犬猫仍在宠物类型中占据大头,2021年城镇宠物(犬猫)达6899万,比2020年增长8.7%;猫类的数量超过犬类,成为人类饲养最多的宠物;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低、宠龄低是宠物主的四大特征。随着与宠物相关产业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有宠一族”,他们对宠物的消费更多是出于情感消费,会将宠物当作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在与宠物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宠物的拟人化行为或者极具特色的瞬间被他们记录下来并分享,由此为动物表情包的制作提供了基础。

青年群体对丧文化的防御。在网络时代,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流行,表情包就属于丧文化的一种表现。“丧文化”最早在我国官方媒体中被提出,是在2016年9月30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引导青年人远离“丧文化”侵蚀》一文中,该文章认为散发着绝望气质的话语辅以“葛优躺”“懒猫瘫”等表情包形成了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和风格,包含有浓厚的消极情绪,“丧文化”正在青年群体中流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导致人们面临的社会风险剧增。当代青年面临着众多压力,比如激烈的职场竞争、遥不可及的房价、分布不均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晚婚晚育焦虑等,面对这些问题,青年们时常会有一种无力感和失控感。当遭遇挫折时,青年群体会采取防御型悲观策略,通过降低期望值来缓解外界压力,[3]这体现在在网络社交中使用各种带有戏谑、自我调侃、娱乐属性的表情包来消解这种孤独感与压力感。发送含有宠物元素的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示弱行为,容易营造“人畜无害”的社交形象,这种弱小感、蠢萌感更是能降低人们的期待值,为人所包容。

其他类表情包存在侵犯肖像权的法律风险以及解读不一致的现象。在网络空间,青年群体间的交流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表情包,这些表情包多取材于明星或名人肖像、影视剧截图、网络红人肖像等,例如“洪荒少女傅园慧”表情包、“恶搞尔康”系列表情包等,这类表情包虽然能够营造轻松活跃的聊天氛围、丰富社交语言,但是存在侵犯肖像权的法律风险。另外,取材于流行影视、社会热点事件的表情包,不同个体由于年龄、文化背景、个人经验等差异对其解读也不一致,对于某一表情包所代表的含义不一定能形成共识,而动物表情包具有日常化、生活化特点,更容易让人对其形象和情感形成一致性的解读。

动物表情包的制作和使用

在形象选择上,标准多样性。常被用于制作动物表情包的动物有猫、狗、鸭、兔、猪、马等,其中以猫、狗为主要元素的动物表情包居多。被用于制作表情包的动物一般都具有以下标准:

一、近人性。近人性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在距离上相较丛林动物有更多接触,二是由于历史驯化造成的心理上的亲密感。这些动物从古代就被人类驯化,与人类长期共存了很长时间,物理距离的接近性会产生情感距离的接近性,容易生出亲近感。在现代都市社会,部分动物实现了功能上的转变,以宠物的身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有机会拍摄记录,从而有了制作表情包的素材基础。

二、弱攻击性。宠物形象多以弱攻击性的动物为主,且部分动物具有蠢萌感,而以此类动物为主要元素的表情包给人一种接近感,可以缓和文字信息的严肃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聊天氛围。而以熊、虎、豹等具有力量感与攻击型动物作为主要元素的表情包适用场景有限且会给人一种压迫感,因此此类表情包较少且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较低。

三、谐音梗。用于制作表情包的图片多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与调侃性,人们选择动物元素时也会出于一种恶搞、娱乐心理,其体现之一就是谐音梗。例如,以柯基犬为元素的表情包有跑步基、老司基等;以鸭为元素的表情包有冲鸭、加油鸭、怼你鸭、被现实鸭垮等。这些动物表情包能够瞬间缓解聊天的严肃性,丰富文字的表达性。

在制作和使用上,具有情绪伴生性。表情包的制作和使用蕴含和承载着主体的情感需求。表情包制作者会将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体验赋予动物表情包,在制作表情包前,制作者内心已经酝酿好了情绪,并依据自身的审美倾向与社会意志,拍摄、选择、截取动物形象图片,将之与文字素材进行组合加工。在使用方面,青年群体由于自我意识增强和个性化发展,会倾向于选择动物表情包这种生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我情绪。交谈过程中他人使用的表情包是我们判断交谈对象情绪状态的可靠依据,方便我们调整接下来要发表的话语。[4]除此之外,使用者还会结合聊天场景、交谈对象、聊天氛围、自我情绪等选择表情包。关于动物表情包的分享行为,同样饱含情感因素,个人会考虑自身的情绪是否会被他人认同。

在表意上,辅助与模糊并存。动物表情包视觉化的符号更具生动性、形象性,在交流过程中使用动物表情包,可以辅助文字表达意思,甚至在某些情境中可以代替文字进行表达。在动物表情包的制作过程中,多以动物的神态和动作作为主要呈现内容,其共同特点就是拟人化,比如微笑的猫咪、皱眉的小狗、两只小猫击掌等,能让接收者在头脑中代入交谈对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等,弥补了因身体的不在场导致的副语言缺失,这样就更容易感知到交谈对象此时的情感状态、心理感受,也方便展开接下来的交流。当然,使用动物表情包也会影响接收者解读交谈对象的真实意图。动物表情包没有文字解释,自然可以做给予不同的解读,或者表情包中的图文意思不一致,意义不明确,也会影响到解读。此外,动物表情包的解读也和接收者的使用经历有关,在此场景中使用的动物表情包可能是接收者与其他人在其他场景中交流时使用过的,但是在之前的使用经历中此动物表情包表达的是另一种含义或者情绪,如此也会模糊动物表情包所传达的信息,可能会因此导致双方之间的无效交流或误解。

动物表情包使用的影响

动物表情包使用的积极影响。一、由于人与一些被驯化的动物长期相处,会对它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而这种接近性能够激发人们表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社交媒体中,使用动物表情包交流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大胆地发言,提升人们及时回复消息的积极性,其视觉化、形象化特点更是能够表达出主体的情绪或思想。部分动物表情包中的动物元素呈现出类人格化特点(神态、动作等)或者与人类的某些情绪相符合,这类表情包更能生动形象地展现使用者的精神状态与情绪状况,有助于青年群体进行丰富、多变的情绪表达。

二、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表情包,动物表情包可以缓和冲突。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遵循“以和为贵”的原则,当线上交谈出现尴尬局面或者话题较为严肃时,需要适当的话语扭转局面或者缓和气氛,而动物表情包则可以替代语言或者辅助语言起到此效果。动物表情包自带萌属性,可在社交情境中发挥“润滑剂”与“缓冲带”的作用,萌蠢的动物形象和一些比较犀利或者带有消极情绪的文字组成的表情包,可以降低语言的攻击性或者起到一种反差效果,帮助使用者构建易亲近的网络形象。

三、幽默诙谐打破等级限制。在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双方存在着身份、等级的差异,二者之间的言语通常体现着各自的身份和地位,这种差异同样存在于线上交流过程中。动物表情包能够以调侃、有趣的方式拉近交谈双方之间的情感距离,消解主流文化的权威性,突破对话者之间的权力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人际交往秩序。

四、同类表情包使用赋予个体社交安全感。无论是现实生活中同陌生人或者群体的交流,亦或是参与新群聊,进入一个新环境,出于对环境与人际关系的不熟悉,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防御。换言之,在陌生场合对他人使用动物表情包其实就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其他参与交流的人以同类表情包回应,会给个体带来一种社交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有利于个人融入集体,也有利于群体对新成员的接纳。

动物表情包使用的消极影响。一、“拟在场”模糊了传播主体的真实信息。表情包可以构建主体间的交往互动关系,然而却并不适用构建“身体在场”。因此,这是一种脱离身体语境的“拟在场”。表情包主要是对情绪、态度或者感觉的传递,并且是以一种可控方式在表达,这就使得表情包所传递的不一定是主体想要传达的真正意思。[5]

二、图文意义分歧降低沟通效率。在动物表情包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网络流行语同表情不搭配的现象,这种无序拼接是无法表达动物形象本身的初始意义的,阻碍了正常的信息传递,降低了人们的沟通欲望和沟通效率。此外,过度使用此类表情包,容易使人陷入表面化和幼稚化的沟通状态,有让网络交流和文化呈现扁平化的风险。[6]另外,人们以网络表情包作为话语载体,在身体不在场的情况下以图表意、畅所欲言,用户之间的沟通呈现出强烈的狂欢色彩。[7]这种全民狂欢满足了大众的自我表达需求并带来了使用快感,却使得有效交流的信息减少。

三、低俗类表情包危害青年群体的思想,也不利于人际的正常交往。表情包经常通过恶搞、讥讽等图片来叙事,经常出现一些暴力、低俗化、污名化的现象。人们在使用不当的动物表情包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讨巧心理,试图用动物的蠢萌、柔弱来中和文字所带有的敌意、侮辱性、消极意义等(诸如草泥马、你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吗),长时间使用此类表情包会导致个人的价值观扭曲,使不良风气在网络上蔓延[8]。对于一些思想不成熟、社会阅历不足而又喜欢跟风的青年来说,这些不当的表情包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结语

表情包的使用在当下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现象,相较于以达意为主的文字,表情包更偏向于传递情绪、态度。与娱乐性、戏谑与调侃意味十足的其他类型的表情包相比,动物表情包虽也具有这些特点,但因其自带蠢萌属性,能够更加轻松地表达个体的情感和观点。动物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上的应用一方面缓解了青年的孤独感与压力感,促进自我认同;另一方面由于动物表情包的快消性与内涵的缺乏,青年群体使用动物表情包更多的是出于迎合社交潮流,出于真实情感的交流较少。在社交媒体中使用有辅助文字表意的动物表情包,可以促使人们主动表达,更为生动地反映交谈对象的情绪状态,造成反差效果,但是要警惕以图代文、颠覆传统线性叙事思维,摒弃不能传达有效信息与完整意义的表情包,并重视因为长时间使用表情包导致个体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退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警惕动物表情包的萌蠢属性以及暴力低俗动物表情包的使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心理认知,甚至会消解主流文化。

猜你喜欢
宠物社交群体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社交距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抬起脚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