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的视听符号解读

2023-04-05 22:49李燕子
声屏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先驱符号学建党

□ 李燕子

理论概述

不同的学者对电影符号学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电影符号学的代表人物麦茨认为电影有“内涵”和“外延”两层含义,“‘外延’是由能指和所指组成,为第一系统;‘内涵’是由‘外延’之派生,为第二系统,在此能指和所指的联结,产生意指”。[1]当然,不同学者对事物的直接意义和延伸意义也有不同的阐述,例如符号学家皮尔斯提出符号三分式:符号载体、对象和解释项,他强调符号表意展开延续的潜力,解释项依据接收者的理解而被解读。由此可知,电影符号学的内涵或解释项是不断被延伸的部分,其具体含义会受接收者分析过程的影响,同时人们可以从电影的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来分析电影的外延意义,从外延再进一步地分析其内涵部分。总的来说,电影符号学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研究电影语言的符号体系,主要研究其影像符号及其表意法则,为人们解读电影呈现的符号元素及其意义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以电影符号学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电影《1921》中的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类型,解读其表意功能、内涵与意义。

电影《1921》概述

电影《1921》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剧情电影,在2021年7月1日上映,由黄建新作为执行导演,任宁制片,黄轩、王俊凯、刘昊然等年轻演员共同演绎。该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开启救国救亡之路。电影《1921》官方微博在2021年8月12日发布突破5亿元票房信息。可见,电影刚上映就得到受众广泛关注。

电影符号学视角下解读电影《1921》

电影使用的符号是比较复杂的,不同的学者对电影符号学进行研究时有不同的分析视角。例如,西北师范大学胡馨月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电影符号学视野下韩国导演奉俊昊电影创作研究》中,主要从人物符号、场景符号和声音符号等研究奉俊昊电影的影像符号;哈尔滨师范大学岳宗胜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贾樟柯电影研究》中,主要从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分析贾樟柯的电影是如何运用这些视听符号刻画小人物,传播中国故事等;徐增敏认为“电影符号应该包括电影的影像和声音。因此,我们毋宁称之为视听符号”。[2]除此之外,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而作为传统电子媒介的电影和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延伸。因此,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本文主要从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两个角度对电影《1921》进行解读。

视觉符号解读。“在电影中,外延是由影像或声音所重现的景观,而内涵则是美学语言,其所指是影像风格、类型、象征、氛围等,其能指为外延的整体材料,此外延的整体材料可用‘叙事世界’来表示,叙事世界的定义包括叙事本身、任务、场景、事件和时空等,即所有在镜头画面内的再现物。”因此,在电影呈现的视觉符号中,人们主要从人物、场景和道具符号三个方面分析其外延和内涵的意义。

一、人物符号。在电影中,作为符号载体的人物影像能够体现出创作者的某种思想或情绪,进而表达特定的含义,即具有一定的解释项。电影《1921》运用的人物影像主要有现实社会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和虚构的未来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向受众传递出早期中共党员在国家危难时刻勇于担当使命、不怕牺牲的伟大建党精神。

历史人物的再现。对于真实的历史人物,电影《1921》主要围绕参与“中共一大”建党事件的早期中共党员进行展开。在当时国内军阀混乱、国外列强虎视眈眈的社会背景下,“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如电影中李达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见面时争辩的场景画面,主要体现出以李达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对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且对其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先驱的果敢和智慧。在电影1:58:26—2:02:36时间段,中国共产党先驱们被残忍迫害的画面暗指“中共一大”成功召开时面临着艰难的社会环境和早期中共党员为了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

民族未来人物的呈现。电影《1921》向受众展现的人物除了经历历时事件中的历史人物,还有对虚拟的民族未来人物的呈现,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一切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例如经常出现与李达夫妇对视的小女孩,其指涉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民族的下一代能够过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生活,代表着他们对中华民族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场景符号。电影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和人工制品等镜头画面,这些镜头画面既可作为电影的背景,也可一定程度地发挥表意作用。在镜头画面中会随着人物、情节的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场景镜头,这些场景镜头一方面可以交代事件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故事的发展线索,让受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表达的主题。例如,影片重现了百年前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伟大的建党精神。电影正式开始时出现陈独秀一双眼睛的特写画面以及十九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社会现状的一系列全景画面,这些特写和全景画面的呈现具有一定的指涉意义,一方面电影向受众呈现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另一方面暗指当时国家蒙难、人民受辱的屈辱现实,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和组织拯救民族危亡,这也为以后早期中共党员召开“中共一大”,开启救国救亡的道路做铺垫。

电影中场景镜头画面与其色彩、主题等也具有一定联系。电影可以通过镜头画面和色彩的搭配来凸显特定的指涉意义。例如,当“中共一大”会议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上成功召开后,此时暖黄色的太阳光线从船外照射进来,色调由阴冷的冷色、暗色调转变为暖色调,结合电影中全景和特写画面镜头,可知其既表明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也暗指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中国革命最终会取得胜利。

三、道具符号。道具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除了作为再现之物外,其作为物像符号也具有象征性和隐喻的作用,能够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进一步表达电影主题。电影《1921》中李达和王会悟离开上海外国语学社另外找住处时,影片中出现的道具——白色小花镜头,白色小花既映射此时面临诸多磨难的国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心中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电影1:00:48出现要修改印刷的文章时,镜头中“人民”二字的出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一直把人民装在心中,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电影中李大钊在北京被北洋政府处以绞刑时的画面,结合掉落地上破碎的眼镜特写镜头,表明为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

电影中不同道具的出现也在推动着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在电影2:02:50—2:03:39时间段,1921年8月10日,坚持20多天的烟草工人罢工运动取得胜利时,工人手中高举的标语和旗帜,一方面指明中国共产党先驱要联合工人阶级等力量共同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中国革命必然也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声音符号解读。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除了作用于人们视觉的影像符号外,还有作用于人们听觉的声音符号。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电影《1921》中体现的声音符号类别及内涵意义。

一、人声符号。电影中人声符号指视频中人物发出的声音,主要有人物对白、独白和画外音等。在电影中人声符号的运用主要用来交流和表达,同时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映射人物的性格、特征等,也使影片更加具有可视性。电影《1921》中在巴黎和会上列强要将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的消息传入国内时,李大钊发起号召:“同学们,我们赢得了欧战,却赢不回国土,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就要灭亡的地步,今天,我们要改变历史……还我主权,严惩国贼,还我山东,严惩国贼。”还有陈独秀和李大钊谈话时,陈独秀表达的“军阀让我死,我让中国生”的声音。这些人声符号一方面表明中华民族当时面临着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另一方面表现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的代表,为了解救民族危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伟大建党精神。

不同的地点、语境和不同的表情、音量,既能表达人物不同的心境,也能赋予观众审美想象,向观众传达不同的内涵,有利于电影连续性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例如李达和王会悟在天台时,李达给妻子唱《国际歌》,以及“中共一大”最后一天会议圆满召开时,在浙江嘉兴南湖上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早期中共党员一起唱《国际歌》的画面,虽然这些人声唱响的歌曲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场景、地点的不一样,表达了人物当时不同的心境和情感。第一次歌声的响起,结合李达和王会悟眼中出现的泪花和浮现的愁容特写画面,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先驱面对当时偌大一个中国,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时的无助和想改变民族危亡的使命担当;第二次歌声的响起,结合参加“中共一大”早期中共党员脸上浮现出充满希望的笑容,露出坚毅目光的画面,指涉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对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充满希望和信心。

二、音响符号。“电影文本设置的符号组合,使声响产生特定的指示性意义,从而使声响符号从像似符号转化为指示符号。”[3]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发生的,所以音响符号主要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音,用来营造氛围和暗示故事主线发展趋势。电影《1921》中出现毛泽东在湖南长沙文化书社和新民学会成员萧子升讨论中国未来道路时的画面,结合影片中下雨的自然环境音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先驱们担当使命、坚守理想,在民族危亡之时不断谋求中国的未来道路,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们得到新的启发。历史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摆脱了列强压迫和民族危亡的命运,结束了中华民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音响作为电影的重要符号之一,不但能够丰富画面内容,也能反映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变化,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特定的表意作用。在电影1:23:32—1:24:38时间段,毛泽东奔跑时的画面结合一系列不同时空镜头画面的来回切换,表征了毛泽东对国家蒙难、人民蒙辱的哀伤并坚定要实现民族独立的决心。

三、音乐符号。电影中音乐符号的运用能形成更好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为音乐作为一种符号,在传达作者特定意图的同时,也能使受众感知其符号的特殊意义。电影常常借助音乐符号烘托氛围,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处境,极易影响受众的心理和情绪,形成情感的共鸣,这是电影常用的表意手法之一,通过视觉和听觉符号的结合,加深对电影主题的印象。电影《1921》中多次运用急促、快节奏、激昂的背景音乐渲染紧张的氛围,更加具有真实感和紧张感。在电影1:48:55—1:50:50时间段,“中共一大”会议正在进行时,因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代表们开始迅速撤离。影片中运用节奏快速、紧张的纯音乐符号,一方面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先驱们进行革命面临的重重困难,另一方面也彰显出他们在面临当时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反动军阀的阻挠下仍然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李大钊、李汉俊、邓恩铭等被残忍迫害时的画面结合影片中轻缓、哀婉的纯音乐,暗含对中国共产党先驱们为了民族未来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敬畏和崇高的敬意。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音乐符号能够映射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定向,这时的音乐符号就具有了特定的指示意义。电影《1921》中出现法国国庆日镜头,《国际歌》音乐的响起结合中国旅法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在街道上高举反对法兰西共和国贷款给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传牌的画面,隐喻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日也即将到来。

结语

2021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本文主要运用电影符号学理论分析电影《1921》是如何通过一系列视听符号体现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在民族危亡之际勇担使命,成功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电影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在向当代青年们传递中华优秀历史文化时,也激励着他们要不断向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学习,积极继承伟大的建党精神,勇于担当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猜你喜欢
先驱符号学建党
循着先驱足迹 跟党走向未来
勇闯火星之登陆先驱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肿瘤预防事业的先驱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符号学理论初探
建党九秩
商业职工教育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