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媛媛 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
随着我国对各类财政项目投资的不断加大,支出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理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水平,在执行中应建立科学完善的体系,从而使项目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应着重关注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避免因贪污、舞弊、建设质量等原因而引发资金损失等问题,在后续工作中应打破原有模式的边界,预先明确基本目标,完成工作分解与评价,充分发挥出绩效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加速内部管理改革。
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是提前判断资金投入的产出和效果,为了保证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国在2018 年颁布了《关于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在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标准,对现有模式进行优化改进,其中包括日常指导、绩效会议、工作反馈、分析评价等,以此推进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进程[1]。预算绩效管理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此作为后续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充分地发挥出其优势,进一步提高实际执行的效果。
现阶段,财政项目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则能够将各类问题妥善解决,明确项目的实施情况,对总体产出和结果进行判断,实际工作中需要以绩效评价为基础,把控资金建设的总体投入,使后续执行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预算绩效管理拥有相应的体系与制度进行约束,贯彻落实中可以根据财政机构财政项目资金情况展开分析,有效掌握财政项目现状,后续则综合各类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向着科学化的层面发展。
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工作主要是衡量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明确围绕绩效目标而进行设定,强调资金投入所达到的产出和效果,配合财政部门开展绩效目标评审工作,确保管理有序、有效运行,现已成为全过程控制的关键要素。若想确保后续执行的效果,就需要强调职责划分,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实践中,要注重审核、批复等事项的安排,清晰界定相关人员所需负责的各类事宜,前期符合要求则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这样的方式能够规范工作开展。在此基础上,应配合相应的制度完善部门归属和职责安排,围绕绩效目标管理而形成的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健全责任机制后如发生问题可以此作为基本判断依据,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可立即进行调整、修改,在此上报则应对预算部门(单位)数据信息进行审核,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撑[2]。
目标设定是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中应结合发展规划进行安排,应包含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基于预算部门(单位)的需要,可将项目目标分解到不同的子项目,目标要从成本控制、项目产出、效果和影响等方面设定,最终形成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并详细说明目标拟采取的工作程序、方法、资金等相关信息。在项目开展前,应将绩效目标设定内容转换成为“程序”,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进行表述,区分数量、质量、时效等,全过程需要按照标准执行,使预算能够做到产出、效果和影响均衡,最终确定具体的目标值、评价值,使后续的执行能够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在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工作实务中,应对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维度进行细化与调整,明确需要相应配置的年度财政预算资金,内容要尽量定量表述,从而提供参照和依据。
财政项目中的公共产品居多,其主要包括了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两个大分类,从整体上看具有较强的发展性和营利性,投资回报周期长,在完成后可以提升区域总体竞争力。财政项目以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有用资金以社会公共性、公用性和行政性为主,此类项目与一般性的投资存在一定差异,如运营存在风险则会降低最终所取得的综合效益,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加大了对此方面的投资力度,为了使各类资金能够被有效应用,需要加强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不仅有利于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又有利于降低投资项目的运营风险,以此进一步优化地方的产业结构。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调整,其中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对于后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在2018 年修订了《预算法》,明确提出要积极建立并完善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的相关要求,将发展中的经济支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同时,应从整体角度进行系统化分析,结合得到的各项信息进行规划,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把控,高效应用现有的资源、资金和设施等,制定相应的措施使相关政策能够深入贯彻落实,从而进一步提高项目开展的综合效益,最终向着深化发展的目标迈进[3]。
预算绩效对于财政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审核,提高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断提升监督能力,这一方式有利于加强工作执行的具体效果,最终达成项目的预期目标。在执行中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细化了解业务的实施效果,将工作贯穿于创新发展建设的全过程,从而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成效,有助于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深度挖掘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提高各项制度的完善性和连续性,使预算绩效管理能够突出自身功能,以此为后续综合发展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避免出现与时代脱节的情况。
2019 年我国财政部门对绩效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对项目管理非常重视,但执行却处于被动状态,理念还未从根本上牢固树立。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部分单位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仅仅是一种形式,在全面实施的要求下不得不认真对每个环节进行上报,但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工作不实不细的情况,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过低,单位业务部门自行设置绩效目标、业务部门实施、业务部门自评、变成自己出题、自己答题、自己判卷的现象,绩效目标管理形同虚设现象。同时,也有部分单位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就是一种形式,整个过程太过繁杂,执行中对项目的整体实施关注较少,此类情况都是因理念确实所导致的,为此后续必须对此方面着手进行解决,避免为后续埋下隐患。
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执行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事前评估、目标申报、执行审核、过程监控、结果反馈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性、综合性较强,每个环节都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如基础薄弱则难以满足预期要求。目前,部分单位存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管理工作只能勉强完成,无法做到精细化、规范化,如选择委托第三方机构也会因缺乏统一而降低最终成效,加之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办法,执行中未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部门制度开展工作,操作起来规范性较差,使得整体质量也在随之下降[4]。
现行财政项目的预算绩效评价在执行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部门根据财政部门要求开展项目绩效自评价规范性较差,每年抽取的绩效评价项目比例较低,基本由财务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实施,所得结果的客观性较差。同时,当前评价主体独立性较差,且客观性、公允性较低,原因在于各部门可以自行抽取重点项目进行组织绩效评价,存在维护绩效较差项目的情况,这一方式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项目的实际绩效,导致不同项目最终所取得的效益存在严重偏差,评价工作无法切实发挥出自身的实际作用,这一方式也难以发挥管理职能。
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配合各类手段扩大空间,在执行中需要建立相关模型,能够使各项机制能够进一步完善,在执行中应预先设置各项管理体系,全过程必须保证公平合理、切实可行,如出现不契合的情况则难以对发展起到正向作用。同时,应保证管理均衡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并针对现存各类问题提出具体意见,从而保证后续经济的稳步提升。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项建设的发展速度正逐年加快,但现如今部分财政项目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现象,为此后续应对相关工作加大关注,各优先进行资源配置,消除现存两极分化的问题,最终达成预期的建设目标。在当前改革创新发展形势下,还需要对现存不平衡现象进行调节,配合经济价值规律自发性作用,以此降低各层级的差异,切实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5]。
当前财政项目执行中存在工作分散的情况,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则能够对此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相关的制度为基础,不断创新绩效相关活动,使自身能够适应发展需求。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体现出直接性行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入手,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在财政项目中的效果,有效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风险矛盾问题,从而满足稳定建设的需求。
正确的观念是保证财政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相关单位的认知直接影响到执行效果,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在工作中能够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和解决问题,合理运用绩效管理机制使资金能够被有效利用。同时,要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可在内部邀请相关专家解读最新政策,对工作内容进行深刻了解,及时调整自身的工作观念,确保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执行。
规范管理是后续工作执行的基础,为此要健全事前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结果反馈,出台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办法,层层分解和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此深化工作制度,实现管理工作有规可依。在此基础上,要明确项目单位和其他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时将工作进度与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并调整事前、事中、事后整个绩效管理链条,对每个环节进行模块化管理,使绩效管理环节的执行方操作标准统一,防止浪费、舞弊行为的发生。
若想要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全面性,要求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做到规范严谨,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必须发挥出自身作用,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规范的绩效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成本效益、资金效率、社会效益,部门之间形成制度合力,内容上要与已制定的目标相对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和细则,通过合理利用项目资金使效益最大化,使整体性和连续性得到保障,避免工作中出现断层。
简单的自我评价结果难以起到作用,为此需要完善工作体系,注重对绩效结果数据的统一分析与管理,可以在内部建立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度,使用绩效良好的项目可以进行奖励表扬,反之则应进行警告、处罚等,起到激励和监督的作用。同时,可以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结果上报小组,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共享性,保障财政部门及时准确的对于信息的获取,各类问题也能够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
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主要目的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保证自己的独立性和公平性,通过调整预算绩效管理流程。综合项目预算资金使用要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对财政项目的实行全周期跟踪,判断出当前执行中的效益和潜在风险,重大项目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预先绩效管理流程与个人考核方面需求进行结合,以此反映当前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应对绩效低下的项目及时调整,强调协调管理的作用,避免出现资金消耗与进度不符的情况。
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可以削减或取消低效项目,实现对前端风险的控制,相关工作开展中应从新业态上激发需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安全性,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经费保障,审计部门要对预算绩效管理过程进行监督,为后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资金进行跟踪检查,反映工作中的困难、问题、不足,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落实各项基本保障措施,如果项目实施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则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在财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中,应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和流程及时修改,积极采取相应应对策略,规范工作人员的各项行为,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使资金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国家财政项目的有效落实,为后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