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慧娟 江苏省宿迁市金湖县实验幼儿园
合作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代社会中,掌握合作能力是促进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经指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符合儿童认识发展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的趣味游戏活动可以为儿童获得概念、帮助认识客观世界、解决矛盾冲突等。”
趣味活动的开展,为儿童提供了合作的场所与机会,有助于幼儿在参与中掌握合作技能,学会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合作中主动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学会权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但一直以来,许多幼儿教师因为没有认识到趣味活动在幼儿合作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或者是活动的组织方式不当等原因,影响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本文拟探讨如何在趣味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在趣味活动开展之前,需要教师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需确定趣味活动的主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已经明确地指出,“学前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和幼儿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能够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寻找需要合作的活动项目,引入活动内容,确立活动主题。”其次,幼儿教师在趣味活动的开展中,应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合作能力,合作任务难度的设计不宜过高或过低,以阶段性的合作任务设计为主,引领幼儿在一个又一个任务完成中,获得合作能力的逐步提升。最后,为了保障合作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完成合理的分组任务。大量实践证明,以4—6人为一组的合作规模形式,所收获到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较小合作规模或较大合作规模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趣味活动开展之前,结合幼儿的各自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分组,建立以4—6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小组,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承担职责、发挥作用。
轻松、活跃的活动氛围可以充分保障合作学习的进行。教师可以将合作能力培养的意图渗透在活动环境创设中,打造出充满童趣的活动空间,以布局合理、材料丰富、结构优良的趣味活动开展环境创设,促进合作学习行为的发生。美国教育学家戴维·伟克特认为:“在充满探索意味、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更加容易产生主动探索、交往合作的意识,是促进幼儿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以及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想要在趣味活动中培养幼儿形成合作意识,需要教师营造出充满合作气息的活动环境,通过活动材料的投放,促进合作行为发生,如,通过投放一些半成品或生活废旧物品引发幼儿的合作互动,在活动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们进行小组讨论,如围绕如何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合作的任务,每一个成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做到有条不紊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游戏规则的设计,营造出快乐且有规矩的合作环境。例如,教师邀请幼儿参与到活动规则制订中,趣味活动总则为“三不三要”:“三不”是指不乱窜、不争抢、不大声喧哗;“三要”是指要注意安全、要协商配合、要礼貌谦让,并将活动规则张贴在活动角。
幼儿的合作能力发展是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但是,在趣味活动中幼儿常常表现为不知道如何去合作,无法在合作情境中自觉地产生合作行为,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参与和指导了。教师的教学与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幼儿发展需要处,抓住适当的时机予以适当地指导,其教育作用最大,教育效果也最佳。如,当幼儿想要寻找人合作但是却羞于启齿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鼓励的目光;当幼儿大胆迈出合作的第一步时,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幼儿在趣味活动中学会倾听,能够合理地提出请求、表达意见、解决问题,由此促使幼儿在趣味活动中获得合作能力的发展。
如在一次建构游戏中,因为积木材料不足的问题,同一个小组的幼儿发生了抢夺的现象,互不相让。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将积木块放在地上,问他们抢夺积木的目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完成积木搭建的任务。”教师继续追问:“那么,你和他的任务是不是一个呢?”幼儿沉思一会说:“是的。”教师开导:“没错,你们是同一个小组的,无论是谁抢到了这块积木,最终都是为了完成同一个任务,小组的成功才是最终的胜利,我们比赛的不是个人的成就,所以这块积木给谁都是一样的。”通过教师的开导,幼儿明白了合作的意义,纷纷开始谦让。又如,在篮球活动的组织中,虽然教师已经分好了组,但是许多幼儿在篮球比赛中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懂得如何做到团队配合,那么此时教师应给予指导,如当A同学拿到篮球的时候,对方有好几名队员都开始围攻持球者,这时持球者没有十足的把握过球、投球,就将球传递给身边的队友,只有做到默契的团队协作,才能成功进球得分。还可以通过传球小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深刻地理解合作的意义,并且促使幼儿掌握传球配合的技能。譬如,教师在距离起始线较远的地方放置了一个球筐,先让一名幼儿站在起始线上投篮,结果无论这名幼儿怎么使劲,都无法投进。接下来,教师让同一个小组的幼儿隔一段站一个人,采取传递篮球的方式,结果发现每一个人都不用多大的力气,就可以通过传递的方式,轻松地将球投入篮筐中。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幼儿的传球、接球技能,也强化了合作能力,让幼儿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幼儿更多地关注的是活动过程的趣味性,极少会主动地从趣味活动中反思与总结,此时若是教师没有做出及时而合理的教学评价,则难以达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幼儿合作学习能力的作用。实际上,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评价可以促使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从“量”走向“质”的变化,不仅能够推动幼儿在趣味活动中更加积极地积累合作学习的“量”,还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幼儿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能力,提升幼儿的合作学习水平。
在评价幼儿的合作学习情况时,教师应做到有针对性地评价,以客观完整的活动记录为评价的材料,记录幼儿的合作活动过程以及合作学习结果,采取质量性评价与情感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自主评价,如每一个小组内的成员相互评价,在组间评价中可以让小组内各派出一名幼儿,代表本组的观点,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自我评价的活动,促使幼儿在自评与他评中,能够自主地表达自身对于某一个合作行为或合作学习方法的看法,在轻松的评价对话中,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内在合作动机,提升幼儿在合作学习方面的稳定性与自觉性。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幼儿在趣味活动中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持久的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评价中对幼儿未来的合作学习给予期许,引领幼儿展望自己在未来的学习中有可能会达到的合作学习水平,树立更为远大的学习目标,将其作为继续努力的方向。
总之,在幼儿教育阶段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渗透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育人目标,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且能够做到在满足幼儿情感需求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合作意识,得到合作学习能力的锻炼,促使幼儿形成合作学习的品质,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