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嵘,高军军,薛喜娟
(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46)
近年来,甘肃省大部分市、县级兽医实验室已完成建设或改造,基本都具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包虫病等疫病的血清学检测能力,其中血清学抗体检测在免疫效果评判、疫病诊断、养殖场疫病风险因子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口蹄疫、猪瘟、猪圆环、猪伪狂犬、禽白血病、包虫病等抗体检测中,最常用的是ELISA检测技术,但受限于部分兽医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试验人员操作水平差异和试剂耗材品质差异等因素,造成抗体检测结果异常,无法准确判断抗体水平。因此,要客观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动物跨区域流通日趋频繁,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升高。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免疫效果是比较滞后的方法,不能对动物疫病做出早期预判,也会增加疫病发生风险。抗体监测可以准确评估免疫效果,评判动物健康情况,对合理制定动物疫病防制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基层兽医实验室(包括养殖场实验室)开展血清学抗体检测可将被动治疗变为主动防制。
目前,甘肃省大部分县级兽医实验室人员紧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既要签写原始记录,又要出具检测报告及疫情报告,还要兼任其他工作,导致动物抗体检测工作无法高效率完成。
甘肃省大部分市、县级兽医实验室已完成改造,但仍有部分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缺少设备更新维护经费,影响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部分基层兽医实验室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欠缺有效的内审和管理评审机制[1]。由于工作任务量大、时间紧等原因,存在试验操作步骤不规范、仪器设备维护不及时、生物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抗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个别记录表格设计不合理,信息不能充分填写,可追溯性不强。此外,检测报告不完善,副本中内容不全或填写不规范,有的报告中没有做到样品唯一性编号,影响报告的准确性。
3.1.1 疫苗因素 近年来动物疫病混合感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疫苗接种种类也越来越多。除了强制免疫的疫苗外,也可自主采购疫苗实施免疫,但部分养殖户所选疫苗毒株的血清型与本场疫病流行不符,且同时给动物接种多种疫苗,使动物产生临床反应[2],影响到免疫抗体效价检测工作。此外,疫苗保存、运输、使用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免疫效果整体低下。
3.1.2 动物种类因素 不同种类动物接种同种疫苗时(如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效价会有所差别,产生的免疫应答受免疫抑制剂和母源抗体的影响,还会受物种遗传疾病的影响。
一般动物接种疫苗3~12个月后(根据不同疫苗在动物体内产生抗体效价的阈值来确定)采集血清,如果血清运输或保存条件不符合标准,或多次冻融,就会使ELISA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的准确性降低。
不同厂家或不同批次的试剂在使用效果上存在差异,如果购买的ELISA检测试剂质量不好、稳定性不高,或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存试剂,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4.1 实验仪器设备的检测与维护 实验室的酶标仪、移液器都要定期校准,恒温培养箱、冰箱的温度要用计量校正合格的温度计进行校正,如果不及时校正会造成试验结果出现偏差。
3.4.2 实验室温湿度 大多血清学实验室安装1~2个挂机空调,实验室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血凝抑制试验反应时间,出现滴度错误的结果。
3.5.1 试剂放置不当 商品化检测试剂盒中所有试剂包括包被板应在检测之前置于室温(20~25 ℃)40 min以上,如果没有平衡至室温放置会导致抗原抗体反应不彻底出现假阴性结果。
3.5.2 加样操作不规范 加样过程中的人为差异是影响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效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部分基层兽医实验室在岗人员少且调动频繁,抗体检测过程中的人为差异更为明显,尤其在加样过程和样品稀释过程要规范操作,如加样或稀释过程中包被板或稀释板不能出现气泡、每次加样或稀释都应均匀定量、冷冻样品使用前及样品稀释后应完全混匀、移液器要定期校正和规范操作,以上任何一个过程出现偏差都会直接影响试验结果。
3.5.3 孵育时间与温度因素 试验操作人员未控制好抗原(抗体)包被板的孵育时间和实验室温度,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血凝试验一般在室温下孵育,未控制好孵育时间(实验室温度升高,孵育时间应相应缩短)会导致标定的抗原滴度出现错误。
3.5.4 仪器使用问题 酶标仪使用前未预热和自检就直接进行样品测试会影响试验结果,酶标仪未定期校准会降低酶标孔比色的准确度,从而影响酶标孔的准确读数;洗板机结束洗板后未用蒸馏水清洗洗液孔,会导致洗液结晶堵塞孔口出现单孔或多孔堵塞的现象,或洗板过程中使用放置时间较长的洗液也会出现堵孔现象[3],影响洗板效果。
3.5.5 结果判定因素 ELISA检测过程中,底物显色结束后需加终止液,并在15 min内完成读板,所设波长要与说明书一致,读板结束后在试验成立的条件下判定结果,如果没有准确理解说明书的判定公式或试验人员计算步骤不熟练,就会出现试验结果错误的情况。
抗体检测在免疫效果评判、疫病诊断、风险因子评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基层兽医主管部门应提高思想认识,给实验室配备足够的检测人员,保证日常血清学抗体检测工作正常进行。
应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保证日常工作责任到人;确保酶标仪、移液器等仪器设备做到正确使用和及时维护,规范处理试验产生的危险废物,并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实操考试。
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学习和实操培训,重点解析口蹄疫流行病学态势、口蹄疫各种标准化诊断技术及样品采集流程、非洲猪瘟流行病学态势、非洲猪瘟各种标准化诊断技术及样品采集流程、包虫病流行病学态势、包虫病各种标准化诊断技术及样品采集流程,使检测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从检测操作程序、检测原始记录到检测报告的出具,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记录内容应完整地体现检测依据、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数据和必要的过程数据,保证记录规范、准确,做到样品信息可追溯、可跟踪。
标本合格是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4]。严格按照规程采集样品,样品的备份和保存由样品管理员专人负责,并对废弃样品及时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根据不同试验类型选用敏感性、特异性高及稳定性好的检测试剂,每一批检测试剂最好用已知盲样或质控品进行验证,确保试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严格控制血清学实验室的温度、湿度,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诊断、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效果评价、防控风险评估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影响实验室抗体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如人为因素、样品因素、动物种类因素、实验室环境因素等,因此应加强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做好样品规范采集工作、仪器设备校准保养工作,从而确保抗体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