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秋云
河南省新密市认真落实省委“把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重要举措”的要求,坚持高位布局、系统谋划,通过“三个保障”“三个建设”“三个环节”,纵深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见实见效,为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执法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机构保障,聚合力。在机构整合上,将市直部门派驻的市场监管、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机构及其编制下放,划入乡镇属地管理,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队伍组建上,打破行政与事业身份标签、年龄限制、资历壁垒,所有人员起立重新找位,突出以岗选人,双向选择,缓解综合执法机构人员不专业问题。
二是强化职能配置,提效率。实行“综合执法+专业执法”,按照乡镇“点菜”、部门“端菜”,将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部门多头交叉、基层频发易发的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市场监管3个领域和农业、交通、文化等N个领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权纳入综合执法范围,构建“3+N”执法模式。打破行政与事业、属地机构与乡镇人员的身份标签、年龄限制、资历壁垒,突出以岗选人,属地机构人员与乡镇执法大队人员合署办公,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工作分派有序、无缝衔接。
三是强化工作保障,促运转。围绕落实“十个不得”、乡镇人员待遇、公务保障等配套政策,分块明确责任,强化政策研究。市财政部门牵头,制定随用随报等措施落实乡镇财政保障;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制定《新密市落实乡镇公务出行保障若干措施》,科学调配相关部门下设站所公务用车,签订无偿使用协议,归属乡镇使用,切实保障综合执法公务出行。
围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场所、队伍、制度建设,对照评估标准,拉高标杆,严格规范实施。
一是设立“三项标准”,规范场所建设。围绕乡镇机构场所设置、功能布局,立足“便民、利民”,联合政法、司法、大数据等部门定细则、明标准,强化“一个窗口对外、一体化办公室、一站式服务”作用。设立选址标准,坚持节省成本、因地制宜,协调已搬离的派出所或计生服务中心等闲置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与乡镇政府“5分钟办公圈”。设立场地标准,规定办公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满足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环保等站所集中办公和执勤休息需求。设立建设标准,严格对照评估标准,规范建设“三室一库”,有条件的增设投诉举报接待室、执法装备室、联席会议室,配齐办公设施,配备执法设备,保障执法工作有力开展。
二是做实“三项管理”,管住用好队伍。立足稳定大局,坚持改革和人文关怀并重,制定《新密市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派驻机构和属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建强人员队伍。做实属地管理,实行属地机构人员与乡镇人员一体化管理,除人事关系保留在原部门外,其他日常管理、监督考核、执法保障等由乡镇负责,切实增强乡镇的实际调控力和属地机构人员的归属感。做实交流管理,参照新密市驻村干部制度,明确属地机构人员服务年限,调整必须征求乡镇意见,如需抽调人员,必须经所属乡镇同意,保持队伍稳定性。做实考核管理,明确年度考核、平时考核标准和程序,所在乡镇确定考核结果,人事关系所在部门办理考核结果备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及续聘、解聘、晋级的基本依据,严格落实奖惩。
三是健全“三项机制”,强化执法联动。健全责任落实机制,统一制作乡镇综合执法工作手册,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为主管领导,属地机构负责人兼任副大队长,队员联系包村,层层压实责任。健全“互联网+”工作机制,建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厅,属地站所轮班值守,专人负责接听记录举报电话,建立线索台账,分派工作任务。联动党建网格,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将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与全市三级网格运行体系有机结合,打造综合行政执法的立体网格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全民执法”。健全执法联动机制,印发《新密市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配合联动机制》,制定常态巡查、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动各派驻机构,集中开展镇区市场、交通、环境等重点领域执法,确保一次执法“净化”镇区,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重复执法等问题。
立足改革见实见效,紧盯关键环节,出实招、下真功,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抓实“四级”督导。紧盯改革的难点、堵点,县处级领导率先垂范,分包乡镇、全程指导。成立市级督导组,每周全覆盖督导,把好标准关。将13个乡镇分为5个片区,市委编办班子成员包片,深入乡镇一线指导,及时收集问题、梳理归类,第一时间研究政策、统一答复。明确乡镇副书记具体负责实施改革、规范化建设工作,抓协调、抓落实、抓进度,确保时间任务同步。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抓实规范执法。建立长效培训制度,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执法人员到乡镇实地教学,让乡镇人员既学到专业法律知识,又能够灵活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明确执法程序,根据执法事项,分类确定执法主体部门和配合部门,统一执法标识、统一服装、统一执法文书,设立执法录像组、人员秩序维持组、交通秩序维持组,规范记录执法全流程,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坚持结果导向,抓实宣传引导。结合调研督导,开展“下沉式”宣传,讲解改革政策,组织乡镇干部学习部门职责职能,明晰主责主业,增强依法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公开栏、发放宣传页等,公开监督电话,畅通网上举报渠道,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自觉守法、监督执法的浓厚氛围。
这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改顺了体制、改出了活力。一是理顺了乡镇执法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站所、派驻机构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由改革前的“多头执法”向“聚指成拳”转变。二是实现了综合执法“一平台”。通过下放执法权限、整合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畅通线索来源,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效能更优。三是增强了乡镇行政执法能力。通过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建立健全乡镇与市直部门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及协调协作机制,切实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