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东省小水电可持续发展探讨

2023-04-05 19:25:21沈思敏刘树锋曾晨军崔静思汤楚翘
中国水利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水电水电站电站

沈思敏,刘树锋,关 帅,杨 晨,曾晨军,崔静思,汤楚翘,肖 妮

(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510635,广州;2.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510635,广州;3.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310012,杭州)

农村水电作为农业生产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助力。广东是小水电大省,通过分析广东省小水电现状、存在问题、新时代面临形势和发展思路,探讨新时代下推动广东省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小水电朝着生态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管理规范、经济运行合理的目标发展。

一、广东省小水电现状评价及存在问题

1.现状评价

广东省是小水电大省,共有小水电站9858 宗,电站数量居全国第一。总装机容量788.4万kW,主要分布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单站平均装机容量为799 kW(全国平均数为1729 kW),其中10 000 kW 以上82 宗,占比0.8%,500 kW 以下6667 宗,占比68%。广东省小水电站56%为私营电站,79.4%为引水式电站。可见,广东省小水电主要呈现数量多、单站规模小、分布零散、地处偏远的特点。广东省小水电分布与贫困人口分布基本一致,在山区农村用电、防洪灌溉、经济发展、脱贫致富、人员就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乳源县全部乡镇享有小水电集体收益共1200 万元;乳源县投入9353 万元精准扶贫资金入股当地国有水电公司,每年为5353 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小水电分红约1000 万元。阳山县105 个贫困村每年享有小水电分红约810 万元。此外,小水电也是冰灾、地震等灾害条件下可靠的备用电源,便于就近保障农村供电安全。

2.存在问题

广东省小水电受行业早期发展理念、技术、管理水平等限制,主要存在安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问题。

(1)部分小水电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由于广东省水电站开发早,建设历程长,部分水电站设备老旧,运行多年,设备未技改或及时更新,加之维护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996 年以前建成的小水电站数量占广东省小水电总宗数的39%,老、破、旧问题突出,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难以管控。据统计,全省335 宗小水电站附属水库大坝未按要求开展安全鉴定工作。汛期部分电站影响河道防汛行洪,存在安全风险。

(2)部分小水电违规建设,影响生态环境

由于早期发展理念滞后,违规建设、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地区的小水电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审批手续不全,部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水电的现象,损害了原河道的天然生态环境。小水电早期开发未关注厂坝间生态流量需求,电站未设置专用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或未按要求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枯水期取水发电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引水式电站厂坝间河道减水脱流现象明显。

(3)部分小水电水能利用率低,自动化水平低,监管难,经济效益不稳定

广东省部分小水电站水能利用效率不高,受流域降雨及来水影响,经济效益不稳定,流域小水电群缺乏高效运行调度技术体系支撑,各自为战。广东省全自动运行的农村水电站数量少,自动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村水电站分布小而散,地处偏远山区,由于城镇聚集效应,农村人口减少导致人力成本及维修费用逐年提高,压缩电站利润,加之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技术水平低,传统的现场查勘任务重、数量多,监管难问题突出。

(4)部分小水电站厂容厂貌差,文旅产业缺乏,社会效益不突出

部分老旧电站厂容厂貌差,与周围环境不协调,难以满足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农村小水电低碳效应尚未形成市场效应,大多数电站注重经济,文旅产业缺乏,社会效益不突出。需要通过小水电多元价值挖掘,多产业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广东省小水电面临形势和发展思路

1.新时代广东省小水电面临形势

广东省小水电经过“十二五”“十三五”增效扩容改造已呈现较好发展面貌。广东省小水电站数量居全国第一,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三,产业具备集聚发展基础;广东省电站多分布在粤东西北山区,具有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产业驱动山区经济的作用,发展优势较大;目前国家正处在能源低碳发展的转型时期,农村水电作为重要的低碳清洁能源应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为解决早年的粗放式发展遗留的生态环境、违规建设等问题,推进小水电行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广东省自2020 年以来开展了小水电清理整改核查评估和退出试点工作。根据电站现状情况将全省小水电站划分为三种类别进行分类整改,分别为保留类、整改类和退出类。其中整改类的占比最高,达到83.65%,为8332 宗;其次为退出类1548 宗,占比15.54%;保留类最少,为80 宗,占比0.8%。通过小水电清理整改,退出一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电站、未办理环评或环评不通过的电站、对生态有严重影响的电站,整改不经济的“僵尸”电站,在整改一批存在生态影响、安全隐患的电站基础上,再淘汰一批综合效益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为负的电站,小水电存在的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在安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得到一定提升。新形势下需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新的机遇、新的定位,担当新的使命。

2.新时代广东省小水电可持续发展思路

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水电的外部面貌和内部条件都面临更高的要求,小水电的发展面临新挑战。对于占比接近85%的广东省内整改和保留类小水电站,全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和落实生态流量泄放等工作。通过小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消除安全隐患。通过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为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树立示范标杆。通过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改善厂坝间河道的生态环境,恢复河道连通性。生态流量泄放减少了小水电发电收入,而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增加安全投入,对小水电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但新时代“双碳”目标和科技发展为小水电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远程集控和能源互补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为小水电绿色转型和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多地引入第三方机构,探索对电站群进行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开展河流梯级调度,开展水风光储多能互补或小微型抽水蓄能改造,开展小水电文旅产业融合等,通过一系列举措降低电站运营成本,减少弃水,提高水能利用率,新增发电量,实现小水电多元可持续发展。

对于占比15%左右的广东省内退出类小水电站,开展核查评估工作,评估后仍需退出的需要指导其有序退出。而对于拆除成本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二次环境破坏的退出类小水电站,需要挖掘其剩余价值,探索与文化弘扬、旅游推广、乡村产业振兴等融合发展的模式。综上所述,新时代广东省小水电可持续发展思路应在保障安全基础上,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小水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三、新时代广东省小水电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1.改造老旧设备,强化安全生产

针对广东省整改和保留类小水电站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对症下药,消除安全隐患。一是要按规定对电站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对蓄水不足10万m3但存在“头顶一盆水”情况的水库或前池进行安全评估,电站要按规定开展安全检测与评价。二是要按要求及时更换或改造老旧机电设备,对影响公共安全的挡水引水设施、金属结构等进行改造、加固或更新,淘汰落后产能,消除安全隐患,增设上下游水位监测设施。对弃水较多且有扩容潜力的小型水电站技改时可考虑增容。三是按照《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要求,对全省农村小水电站进一步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及评级工作。通过这些举措,强化小水电安全生产,守牢小水电安全运行底线。

2.推动绿色转型,复苏河湖生态

广东省小水电实现绿色转型,恢复河流生态,需要进一步推进落实生态流量泄放和绿色小水电创建工作。目前广东省已成功创建58 宗绿色小水电站,占全省整改和保留类小水电站总数量的0.69%,占比极低,绿色小水电创建工作仍有待深入推进。而生态流量泄放工作对电站的发电效益存在影响,部分电站业主为了提高发电效益,存在未安装生态流量泄放装置、少放或者不放生态流量的现象,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的监管工作也需要进一步落实。对于复苏河湖生态,一是要根据生态流量相关标准和电站历史生态流量保障情况,以河流为单元逐站复核生态流量,必要时进行调整或明确生态流量调度要求。二是可以新增或确定生态机组,新增或改造生态流量泄放、监测设施设备。三是在落实生态流量泄放后,河流生态功能自然修复仍存在困难、减脱水河道水生态问题仍存在的,采取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措施,如新增生态跌坎、生态堰坝等。综上,通过创建绿色小水电,落实生态流量泄放,修复减脱水段河道水生态,进而改善流域生态系统,更好地实现广东省小水电绿色生态发展。

3.发展集约智能,提升现代化水平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监测技术与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科技创新融合相关技术,推动小水电产业数字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提升小水电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破解小水电站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方向。广东省目前仅有1000 多座农村水电站实现了现代化改造,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全省小水电的现代化发展。一是要加快小水电自动化改造,全面提升电站智能化水平。按照“无人值守,远程控制”要求,改造电站自动控制系统,提升自动化及信息化水平,实现真正智能监管。二是要大力发展小水电集中控制运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以区域或流域为单位组建小水电站群,建设集控中心,实现电站群综合运行方式决策,逐步开展电站远程监控、集中监控的集约化运行。整合安全、生态监管与集控运维,构建运维平台和监管平台,以小水电站群替代单个小水电站,通过规模化经营为产业链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动力。三是要高标准实施小水电现代化提升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先试点、再推广”的模式,选择符合条件的区域或流域开展小水电现代化提升试点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示范工程。

4.探索“风光水储”,助力低碳发展

小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应自觉服务“双碳”目标,探索利用电站周边自然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推进“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发展,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打造低碳效益。一是在光能、风能资源丰富的电站库区或周边,探索风光水多能互补发展。风能、光能与水电年内的发力峰谷存在错位,在发力时间段上水电与风电、光能存在较好的互补性,风能、光能“枯期”水电发力,而水电“枯期”风能、光能可提供一定支撑。如在水电站非丰水期以外的时段,利用电站并网线路空闲容量来传送新能源电量上网,可为光伏发电节省接入系统部分的投资,实现水光互补。通过风电互补,可解决部分自用电的需求,特别是大坝的日常照明。二是探索小水电改造为混合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储能工厂的新模式,提高小水电的现有资产利用率和运营效益。根据小水电站上下库条件,利用小水电站原有设施设备,通过改造顶峰机组、增设储能泵站等,实现混合式抽水蓄能。夏季洪水期水量大可以发电,枯水期发挥抽水蓄能作用调节风光。小水电融合“风光水储”发展可以在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领域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用于风光水互补与水电储能改造科技创新领域,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供给能力,推进水电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5.探索产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小水电作为广东乡村发展和转型的见证者,应主动扛起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通过挖掘全省小水电蕴含的水文化、周边的农林牧副渔产业、旅游资源等,探索以小水电为核心多样化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一是要提升小水电内外部厂容厂貌,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匹配。二是挑选条件合适的梯级电站或片区,开展小水电工程生态化、景观化改造,整合当地水生态、水文化、民俗传统、旅游、产业等资源,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打造水利风景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对于退出类小水电站,挖掘其多用途价值,实现资源再利用。如广东省佛山市甘竹滩洪潮水电站,通过挖掘其工程建设的历史意义,打造了弘扬小水电先进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退出类小水电站探索改造为物资仓库、休闲娱乐场所、民宿、徒步驿站、科普或历史展馆等的发展新模式,助力报废电站“枯木逢春”。四是可充分利用保留下来的建筑物和设备等现有资产,开发旅游、文化、民俗、民宿、餐饮等经营性项目,不断创新小水电发展新模式,盘活周边的农林牧副渔业。同时,积极挖掘流域民俗历史文化,兴建“青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农村风貌,推动周边农业、产业链转型发展,发挥小水电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小水电水电站电站
里底水电站工程
西北水电(2022年1期)2022-04-16 05:20:06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54
农村小水电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小水电
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探讨
含小水电配网电压分析及治理研究
以灌溉为主小水电水能的改进计算方法
溪洛渡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