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厉宝仙, 怀燕, 李婧, 王月星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20)
油菜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区域分布最广、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1],每年可提供优质食用油约520万t,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0%左右,是国产植物油第一大油源。而且我国是菜籽油消费大国,菜籽油消费总量占世界消费总量1/4以上[2]。油菜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分析浙江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加快浙江省油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五年来,浙江省油菜种植面积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基本保持在11.67万hm2左右,油菜籽总产量25.7万t左右,油菜籽产量处于稳步增长态势,2020年全国油菜籽的产量水平为2 076.82 kg·hm-2,浙江省油菜平均产量达2 264.7 kg·hm-2,比全国高9.05%,产量优势明显。但省内各地之间的产量水平不够平衡,2020年浙北的嘉兴、杭州的油菜产量分别为2 685、2 655 kg·hm-2,而浙南温州、台州的油菜产量只有1 965和1 950 kg·hm-2。另外,由于耕作制度的演变和种植结构的调整,浙江省油菜生产逐渐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杭嘉湖平原、金衢盆地两大优势产区,2020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7万hm2和4.34万hm2,占2020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32.5%和38.2%。
油菜作为浙江省的主要油料作物,是浙江省的传统产业。近年来,政府重视程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发布了《关于增强油料供给保障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油菜生产挖潜扩面,充分发掘耕地资源潜力,有效利用冬闲田和冬季光温资源稳步扩大油菜生产;并且从2020年冬种开始,浙江省重设油菜扶持政策,油菜播种面积3.33 hm2以上的规模生产主体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1 800元·hm-2的直接补贴,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油菜种植补贴标准大幅提高。同时,油菜籽市场行情向好,2021年浙江省油菜籽的收购价格平均每kg在6.4元左右,浙西南部分地区高达7.0~7.4元。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加大使油菜籽价格走高,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为浙江省油菜产业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3.1 种植品种基本实现“双低”化
近年来,浙江省重点推广本省育成的浙油50、浙油51、浙大619、浙大622、浙大630等“双低”油菜品种;同时从湖北等地引进中双11号等“双低”油菜品种。“双低”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9年全省油菜种植品种已基本实现“双低”化,油菜籽品质得到优化,为城乡居民食用优质菜籽油提供了保障。
1.3.2 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为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发展浙江省油菜生产,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广油菜稀植绿色栽培技术和油菜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通过开展试验示范和组织系列培训观摩会,有效促进了油菜两大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2021年全省油菜稀植绿色栽培技术应用面积1.73万hm2,产量2 452.5 kg·hm-2,比常规种植方式增产13.31%,减少纯氮施用量10.92%,减少施肥21次·hm-2,真正实现了绿色高产高效。2021年全省油菜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应用面积4.62万hm2,产量2 094 kg·hm-2,比常规种植方式增产4.61%,节本1 973.25元·hm-2。
近年来,浙江省各油菜主产区因地制宜开展油菜“菜用”“花用”“蜜用”“肥用”等多功能开发,比如舟山、宁波、台州、衢州等地引进紫色、白色、土黄、橘红、翠绿等不同花色油菜品种,设计种植图案,开展油菜花休闲观光区建设,举办“油菜花节”,有力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增加油菜的附加价值,显著提升了油菜种植的综合收入。另外,以油菜与高粱轮作种植的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已在浙江省开化、诸暨和兰溪等地成功示范推广,合理利用冬夏两种作物的种植季节,充分发挥了“油菜黄”“高粱红”农旅观光与“菜籽油”“高粱酒”农产品加工的产业优势,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共同富裕。这种“粮油组合”模式,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土地轮作养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显著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土地、人工和农资成本是油菜生产的主要生产投入成本。各地的田租水平普遍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并且随着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农村务工劳动力明显不足,用工成本不断上涨。而且近年来受国际形势等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过快,2022年农户普遍反映化肥价格较去年上涨50%以上,除草剂等价格上涨100%以上,柴油等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另外,由于浙江省主要是稻油轮作的种植模式,在秸秆禁止焚烧之后,水稻秸秆的处理费用增加,而且也增加了防病治草的费用。综合成本不断上升很大程度上挤占了种粮利润,导致油菜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油菜机播、机收是油菜生产中技术难度最大的两个环节[3],目前浙江省油菜生产中这两个环节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明显滞后于当前油菜产业发展的需求,2020年浙江省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仅为42.8%,与水稻等其他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差距还很大。近些年来,省内也引进示范了一些油菜直播机、移栽机和改良收割机,但由于机具对田块要求比较高且收获损失率大等原因,作业效果不是很理想。而油菜生产机械化是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根本之路[4],亟待进一步研究提升。
一是浙江省油菜籽的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全产业链建设,多数自产的油菜籽加工以乡村榨油作坊和小型的油脂加工厂为主,而且大部分采用的是传统的榨油设备,加工效率和出油品质不高,季节性经营的特点明显,不能形成标准化生产,因油品质量难以控制和加工能力不足等原因不能进入超市等系列高端市场,无法形成品牌效应,销售量和销售渠道有限,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强。
二是未充分挖掘利用油菜的内在价值,目前大多数农户只单纯种植油菜,忽略了油菜菜用价值、观赏价值、饲用价值等其他功能的开发。
三是由于广大消费者对菜籽油的营养价值认知不足,优质菜籽油的品质宣传不够,导致“双低”菜籽油没有实现优质优价。事实上“双低”菜籽油是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且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更为合理和健康的大宗食用油[5],非常符合人类营养与健康对不同脂肪酸的需要,其营养价值可以与被人们传统视为高端油品的茶油和橄榄油相媲美,因此,亟待实现菜籽油油品高端化,提高菜籽油市场竞争力。
生产主体是油菜生产中的最基本单元,油菜生产规模经营是油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6-7]。依托农业主管部门和推广部门,鼓励开展冬闲田季节性流转,重点培育油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油菜生产规模化发展,从而稳定油菜生产面积。整合省级粮油产业团队专家和其他农技专家资源,建立油菜规模生产主体一对一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农技服务团队和结对专家的作用,定期开展相关走访调研和技术指导,做好油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应用的指导服务,保障规模种植油菜的产量、效益“双提升”。
按照“以油促稻,以稻稳油”的思路,大力发展“油菜-单季稻”水旱轮作两熟制,积极推广株型紧凑、适合机收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充分利用油菜落花、落叶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促进水稻稳产和高产。大力推广早中熟晚稻品种,及时收获晚稻,早腾茬口,为适期播种油菜、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留出季节空间,也为油菜早栽促冬发夺取高产创造有利条件。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分区域建立优质稻油生产示范基地,种植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和优质水稻品种。同时,引导浙江省内的粮油加工企业、收储公司与基地内农户建立订单生产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粮(油)源基地,并实行优质优价收购。
组织农业、教育、科研等部门和有关农机企业,开展科技协作和技术攻关,解决油菜生产技术瓶颈,促进油菜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大油菜育种、栽培和适用农业机械等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支持抗倒伏、抗裂角、适合机收的早中熟“双低”油菜新品种选育。建立省市县协同推广机制,并建立省、市、县的农技推广部门以及油菜种植主体联动的示范推广网络[8],边试验边示范推广,打造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新模式的示范基地,尽早使科研技术成果落地,加快先进农机农艺的推广应用速度。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开展油菜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重点解决油菜栽种、收获关键环节费工费力问题,改进完善油菜移栽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性能,全力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进程。
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油菜生产的经营理念,政府出台扶持油菜全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激励政策[9],将油菜生产关键环节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油脂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并在用地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和支持油菜种植大户、油菜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购买油脂加工设备,大力培育产地化加工型小企业并将传统小型油脂加工厂的设备改造升级,把优质油菜籽加工成高品质菜籽油,满足消费者的高端需求,并注册商标,通过浙江省农博会、电子商务等平台开展品牌菜籽油的宣传和销售,提高油菜种植的综合效益。开展为周边农户提供油菜籽代加工业务,解决油菜种植散户的后顾之忧。结合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快开展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在产出油脂和蛋白质的同时,将油菜生产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促进其多元化发展,培育壮大一个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油菜三产融合,实现油菜全产业链发展。
菜籽油作为国产植物油第一大油源,油菜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食用油供给安全,因此,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的迫切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稻油两熟制、开展科研协作攻关和协同推广、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等措施,加快油菜机械化、优质化、高效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扩大浙江省油菜生产面积,增强油料供给能力,有效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并引导健康消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从而不断推动浙江省油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