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甄梦莹(编译)
丹麦生猪生产中有太多仔猪死亡。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仔猪死亡率约为23%。这意味着,在2020年出生的4 190万头小猪中,有970万头死亡。
此前减少丹麦猪圈内死亡小猪数量的举措并不成功——相反,小猪死亡率正在上升。新的研究旨在改善基因帮助小猪存活。
奥胡斯大学(AU)动物科学系的琳恩教授指出,产仔数的不断增加是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
产仔数的增加是调整繁殖策略带来的结果,根据该策略,依据繁殖动物是否生育较大体重猪对其进行选择。然而,事实证明,在二十世纪,仔猪死亡率已经达到了不可接受的水平。
根据奥胡斯大学(AU)与丹麦猪研究中心(现SEGES)合作完成并由丹麦猪征税基金会资助的一项研究项目的结果,丹麦猪研究委员会决定将“尽可能多的小猪出生”的育种目标调整为“出生后第5天尽可能多活猪”的目标(LG5)。根据该目标,出生时的产仔数和第5天活下来的小猪数量同样重要。
大多数仔猪在出生后的第一天死亡,新的育种目标最初是将提高仔猪存活率的目标与同时提高丹麦育种动物的生育能力结合起来。
更多的研究,例如,奥胡斯大学于2018年完成的一项独立评估(由丹麦兽医和食品管理局委托)表明,根据LG5目标进行的饲养可以增加产仔数,并降低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中期之前的猪群死亡率。
当从繁殖群到生产群传播遗传结果和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延迟。因此,非洲联盟预计到目前为止,生产牛群的死亡率会略有下降。然而,近年来,生产牛群的情况正好相反,即死亡率不断上升。
奥胡斯大学动物科学系琳恩教授表示,问题在于,产仔数的增加以及出生体重的降低,增加了对农场管理策略的需求,以照顾超重和体重不足的小猪,确保它们的生存。此外,个体仔猪在出生后的头几周内将获得更少的初乳,从而减少了保护其免受感染的抗体。母猪产下大窝的负面作用通常是仔猪数比奶头数多——意味着应加大管理力度,例如通过产仔监测和特殊照顾、产仔过程中的额外热量、使用寄养母猪以及针对最小和最弱仔猪的其他重症监护措施。否则,死亡 率将很高,因为母猪无法喂养所有的小猪。
琳恩进一步指出,使用寄养母猪和在围栏之间移动小猪的做法能带给母猪和小猪福利;并且由于仔猪/母猪在批次之间移动,部分有助于降低感染保护。这将进一步增加疾病传播和死亡的风险。
除了动物福利问题外,琳恩还质疑大窝猪的经济盈利能力,为了让每一头降生的小猪都能存活,养殖者付出了越来越多的努力。此外,我们既没有足够的知识了解最小和最弱的小猪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生长的,也没有充分的知识了解小猪在交叉饲养或由哺乳母猪饲养时被移走并与其他小猪混合饲养所经历的不稳定生长环境的长期后果。
奥胡斯大学定量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中心(QGG)的高级研究员克里斯滕森是研究降低仔猪死亡率的遗传可能性的研究人员之一。QGG负责LG5的评估,与此相关,研究人员建议养殖者应该更直接地进行繁殖,以降低死亡率,而不是大量繁殖。可以通过LG5的替代指数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