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雪婷
(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制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在“运用你的经验”“探索与共享”“拓展空间”等环节的设计,使其始终贯穿于教学改革之中。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许多老师却忽略了“拓展空间”的运用,导致了从理论教育到现实教育的脱节。本文从设计活动性作业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入手,论述了“拓展空间”栏目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
以课程主题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与法制”为目标,透过各种活动,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周围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制活动,从而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生活技能。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以具体的德育实例阐述德育活动所蕴含的内涵及涵义。同时,还需要有专业的教学和学生的实习。
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方法是老师在教室里讲课,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得写下并且记下来,下课就认真地温习,以加强记忆力。但是,在这个时代,“老师讲而学生听”的思想不可能再适合现在的教育形势了。例如:许多中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课乏善可陈,不爱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们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没有什么兴趣去学,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妨碍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中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在活动型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们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愿望来进行学习,使他们自己变成了活动教室的主人,而不是被教师指导。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建构起自己的道德法知识系统。将在教室里所学到的关于法律和道德的认识,结合自己对道德法律的认识,以特定的活动形式表达出来。在完成了各项活动后,老师会对其进行评估和引导,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课堂的内容。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中,老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同学们在课本中充当角色,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对别人的关心,而被关心的人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在课堂结束后,老师请同学们就之前所做的事情进行了探讨,并请同学们就他们在课堂上的成绩做出了评估和意见。这样的活动型学习,会让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为了扮演好自己,学生会下定决心深入思考,开拓自己的思维,努力让自己的表演变得更好。在课后,教师适时的表扬会加强同学们的信心,并鼓励他们把这些角色作为自己的楷模,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另一方面,为获得更多的赞扬,同学们对下次的活动课充满着期望,从而达到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
《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着重阐述了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内容,用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国家精神来培养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引导和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入手,进行教学实践。
1.发掘学生生活。《网上交友新空间》“拓展空间”一节开设小调查,让同学们对初中生进行网络交往的现状进行问卷调研。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设计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并引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让学生对自己和同学在网上的交往状况有一个相对全面、真实的认识。
2.融入社会生活。在初中阶段,教学以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性、参与社会性的学习。《服务社会》“拓展空间”一节开设了一项“微型公共项目规划计划”。老师可以依此来安排作业,首先让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有需要的人,在经过实地的考察和探访,找到真正的需要,并在计划中制订计划,并由同学们按照计划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坐而论道”,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出亲近社会的优良品格。
3.引进优良的传统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传统文化带入教室,使同学们在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体会到文化的韵味,增强民族的信心。《家的意味》的“拓展空间”部分,将“讨论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作为主题。老师们可以安排安排同学们搜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家规,搜集《游子吟》等与家相关的古典诗句,并在教室里进行交流和演示,使他们在浓郁的文化气氛下体会到“孝”是中国传统家族的重要元素,体会到“家”对中国人的独特意义。
第斯多惠曾说:“优秀的老师不单单教导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们自己去发掘真相。”在教学建议中,活动型作业也着重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在课堂上,老师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1.授权学生活动的设计权。在教学实践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合理地赋予“权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专长。例如,在《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拓展空间”里,开设了一项“分享你知道的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及收获”的课程。老师只要向他们提出活动目标和需求,让他们能够在手抄报、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与沟通,让他们有足够的发挥余地,以达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好学生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作用,并形成一种生本资源,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资源的提供者,进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就像前面提到的《网上交友新空间》所做的一篇调研报告,老师可以把调查结果转换为一个课堂情景,让同学们把问卷的资料和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来帮助他们真正解决问题。
在认识、体验和践行中,加强对学生的正确的思想和品德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和创造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使他们去体验、感悟和反思,加深他们的思想意识。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操守。
1.加深对人生的认识。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观察和参与生活中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经验,加深对课本中的观点和原理的认识。例如,在《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的“拓展空间”中,开设了“关于人民的问题建议书”,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研,撰写提案,以增进他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实性、广泛性的认识。
2.增强对情绪的经验。同时,通过对他人、社会、国家的深刻感情,使学生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内在经验。比如,在《关心国家发展》的“拓展空间”里,就开设了“我眼里的发展”这一主题。老师们可以借此收集祖国发展、家乡建设、家庭变迁等一系列的成绩,从而增强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怀。
3.对伦理的内在性。通过设计活动性的作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德育平台,使他们能够把德育转化成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让家更美好》一节“拓展空间”里,就有一个“和父母一起制定孝敬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计划”。通过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方案和行动记录下来,让同学们把“孝亲敬长”的中国传统道德变成现实,变成自己的生活意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以学科的基本素质为主,而《道德与法治》则是以“创设情境”“正视问题”“道德评判与价值抉择”“强化相应的行为技能与方法”等教学实践的逻辑性。所以,在开展活动型学习的过程中,应认真研究课标,掌握其基本内涵和培养的主要目的,从而借助活动型教学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部投入,实现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实践反思相融合、循环的过程。比如,在《共筑生命家园》“拓展空间”这一节,我们就把“写一份环境保护倡议”作为主题。在开展此项活动时,应先确定“绿色协调发展理念”,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能力。所以,开展教育行动不应仅限于写建议案,应透过提出建议,加深同学对环保观念的认识,进而培养同学对发展观念的认同感及提高公众参与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活动,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一种综合类的学科。全面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与行为、情绪相结合,并在特定的情景和活动中激发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绪的交流。实践中,实践活动应该体现形式、情境和任务的新颖型。
1.增加体育锻炼的形式。课堂作业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单纯的提问和提问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创造了一个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和表达情感的空间。所以,在实践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经验,保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延续文化血脉》的“拓展空间”,开设了一项“为学生提供一部优秀的中华道德书籍”的教学。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在完成阅读后进行阅读交流,安排同学们自己做阅读小报,安排同学参加阅读比赛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各种情绪感受,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
2.创建工作。在课堂上,应明确师生之间的联系,并在课堂上仔细地安排问题,使师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对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大胆地修改教科书“拓展空间”中的作业,使作业更贴近学生的认识需求,使作业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比如《中学序曲》的“拓展空间”,就有三个较短的作业:“写下初中想完成的事、听听父母的期望以及思考这些事需要完成的时间”。在进行教学实践时,老师可以将以上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一项全面的任务,即: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了解中学要做什么,并编写一本中学的发展计划。把一些琐碎的问题转化为一项综合的工作,有助于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理解,并在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各层面上有所提高,并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3.共享与呈现。改革教学评估方法《课程标准》中突出了高校德育课程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符合本课程特点和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评估模式,不但要注重成绩,还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变化和过程,既要注重个体的成绩,又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完成率。不管是做什么,都要先询问自己“学生的主动性有没有被激发出来,有没有从其中获得经验和领悟。”正如前面所讲的《关心国家发展》课程所安排的“我眼中的祖国发展”展览活动。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主题,老师可以将同学分为不同的群体,让他们自行组织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撰写调研报告、短篇文章等。采用教师和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分析,并将团体评估和个体评估相融合。
总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利益,采用多种形式、主动引进先进的教育要素,营造出一种让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式课堂,使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成果深植学生的内心。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时,要做到目标明确,立意高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主动参加,教师要重视活动的评估,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们互相评价。最后,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活动型作业是实现德育的延伸与延续,提高与整合课程的内容,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老师要学会用心用脑、精心设计、有序组织、让同学们“动起来”,触摸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