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闯,曹南华,刘福月
(山东潍坊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600)
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关于能源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抽水蓄能电站通常设置在山谷、河流等区域,受降水量、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工程建设过程具有参建人数多、施工作业面广、工期长、工作强度大等特点,在人员生命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繁重的工作任务离不开大量施工作业人员,其中大部分为新产业工人(农民工)。据统计,在建筑行业中农民工占一线人员的90 %以上,作为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农民工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然而由于部分农民工安全素质偏低,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更使他们成为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首要受害者。有研究表明,在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中,农民工伤亡人数占总伤亡人数的85 %以上[1],因此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刻不容缓。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新入厂员工必须经过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公司级培训主要内容为安全法律法规、行业基本规范、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等;部门级培训围绕部门工作环境特点、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安全职责、自救互救方法;班组级培训主要针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所在班组接触的工作隐患及案例等[2]。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过程中,新入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是农民工了解安全知识、作业注意事项最直接的方式,对其提高安全意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全国范围内各行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得并不顺利,真正能够达到国家要求培训时长的农民工只有极少一部分,且培训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 施工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愿意承担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过多的责任。由于施工单位与农民工特殊的雇佣关系,往往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变相地增加了培训成本,因此施工单位更看中短期的成本收益[3]。
(2) 施工单位自身培训力量有限,针对农民工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往往形式单一,授课方式呆板。再加上工程建设高峰期农民工数量多,施工单位往往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导致不同工种农民工接受“普适性”教育,针对性不强,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 农民工工作强度高、时间长。有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1天,每天平均工作时间长达9.2 h,最长工作时间为每天14.5 h,每周101.5 h[4],严重影响了其受教育的积极性。
(4) 农民工流动性大,进场时间不统一,既存在同一批次大规模进场,也存在分批次零星进场,安全教育培训不便于统一开展,施工单位往往采取“积少成多”的培训方式,即进场农民工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统一开展教育培训,导致部分农民工出现“窝工”现象,也增加了其留存成本[5]。
(5) 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安全知识接受较慢,培训必要性认识不足,且培训期间企业一般不会发工资,导致其对安全教育培训有抵触心理。
针对上述现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的形式,通过深入了解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求、建议,分析得出提升培训效果的措施,为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提供指导,从而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稳定。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方式,从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单位管理人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施工单位作业队长、施工单位农民工五个维度,分别对8家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进行调研。五个维度的选取主要考虑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抓手,其中施工单位对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负有直接责任,三方管理人员对负责工程范围内的教育培训情况比较了解;另外作业队长是作业队的负责人和组织者,和农民工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对教育培训实施情况更加熟悉;农民工作为培训对象,其意见和需求颇为重要。
调查问卷每个维度设置40~45道问题,主要围绕个人基本情况、培训看法、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监督管理、收集培训建议等方面来收集相关信息。座谈提纲作为调查问卷的补充,更多地从管理层和执行层收集信息,制定了“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调研方法。每次调研均分三个步骤:
(1) 分别邀请基建项目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座谈,围绕座谈提纲收集信息。
(2) 邀请作业队长和农民工座谈。
(3) 组织相关人员填写调查问卷。
为了尽可能让收集的信息全面、准确、有效,同农民工的座谈并不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还包括“唠家常”的方式,尽量让座谈人员表达出对安全教育培训最真切的感受,使调研人员能倾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调研全程采用书面记录+录音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内容有记录,谈话有录音。在收集信息时,做到“五不”,即:信息不遗漏、内容不缺失、人员不抵触、工作不耽误、时间不冲突。
经统计,8家基建项目单位总计座谈272人次,其中基建项目单位管理人员39人次、监理单位管理人员36人次、施工单位管理人员53人次、作业队长66人次、作业队员78人次。
实际发放问卷587份,实际回收问卷587份。其中管理人员问卷151份,包含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问卷73份,基建项目单位管理人员问卷39份,监理单位管理人员问卷39份;作业人员问卷共计436份,包含作业队长问卷76份,农民工问卷360份。
农民工的工种包含了安全员、普工、电工、焊工和钻工等工种,基本涵盖了电站建设的各个作业面,尽可能在收集信息方面做到工种全覆盖、岗位全包含,使收集到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3.1.1 培训管理经验不足
施工单位中30岁以下的管理人员占比55 %,人员较为年轻。所有管理人员中有63 %仅参与过当前项目建设工作,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教育培训职责不清楚、内容理解不全面。
首先,大部分施工单位外聘了安全培训师讲,这对提升培训质量有一定帮助,但是大部分培训人员还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授课经验,授课内容以规章制度和个人经验为主,授课形式以讲课为主,很难激发被培训者的兴趣,培训效果不理想;其次,安全考试虽然有专用题库,但是管理人员一般1~2年进行一次题库更新,且部分题库内容与培训内容不一致,导致培训与考试有偏差。据统计农民工中有15.6 %的比例以补考的方式通过安全考试。
3.1.2 培训监督检查及效果评估不全面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均会对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进行不定期检查,但是检查形式更趋向于书面材料,即合规性检查,对培训过程了解较少,容易造成对安全教育培训执行情况的错误判断;后续培训效果检查也多采用现场询问的方式,评估方式单一、有局限性。
对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问卷分析后发现,大约22 %的管理人员认为监理单位在培训期间的检查监督工作不及时。结合“是否开展评估工作”的问题,发现有将近25 %的施工现场并未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培训评估。由此可见,监理单位在安全教育培训的检查监督方面仍存在漏洞,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开展情况并未做到随时检查随时了解,仍存在“盲区”,无法全面评估培训的质量,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改进意见。
3.1.3 培训职责划分不清晰
通过对管理人员调研问卷的统计分析,在“安全教育培训考试专用题库”等培训职责相关题目中约有16 %的人员选择“不清楚”,结合座谈发现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对培训各阶段的岗位的职责并不了解。针对综合管理人员的问卷,在“安全教育培训题库编制”问题上各级管理人员的样本数据呈离散状,说明培训管理的职责划分及履职方面存在漏洞。
3.2.1 农民工年龄结构不合理
问卷调查显示,年龄在18~40岁的农民工占53 %,51岁以上的占16 %。座谈时51岁以上的人员表示在培训时注意力会由于精力不够而出现分散,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农民工中工作经验不足4年的人数占到了45 %,侧面说明建设施工行业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
3.2.2 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下
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占11 %,高中或中专的占27 %,初中的占39 %,小学的占20 %,有3 %的农民工未接受过教育。反映出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培训内容的接受程度也受到影响。3.2.3 农民工流动性大
根据问卷流动性相关问题的数据,工作3个月至2年内更换工地的人数占39 %,高达9 %的农民工没有水电工程建设相关从业经验且从事该项工作时间不足2年,说明施工单位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较大。结合问卷的其他相关问题及座谈交流收集到的信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工资待遇低,胜任不了工种,身体原因,工作环境差,手机信号不好等。
3.2.4 农民工安全意识薄弱
调查问卷中,关于“为了满足施工进度,个别领导要求冒险作业”的问题,26.1 %的农民工选择了“同意领导冒险作业的要求”;关于“凭经验工作还是按操作标准工作”的问题,有11.4 %的农民工选择“仅凭经验工作”;关于“参加过安全培训教育次数”的问题,有1 %的农民工选择“在施工期间从未参加过安全教育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民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理念并未完全深入人心、安全生产培训的效果有待提高,农民工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到农民工在作业现场的安全工作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由于部分农民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导致“习惯性违章”的情况时有发生,说明安全教育培训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目标。所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也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在施工作业时投入更多的精力予以关注、纠正,对农民工进行正确引导。
3.2.5 农民工劳动强度大
根据问卷统计,58 %的农民工工作时间为8 h,结合座谈发现,有30 %的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其工作总时间由于追赶工期等方面的原因远远超过了8 h,这部分农民工在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时容易产生疲劳,影响培训积极性。
3.2.6 培训积极性不高
问卷显示,0.6 %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安全培训的意愿,3.6 %的农民工认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是没有必要的,说明少部分对安全教育培训认识不够,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结合座谈情况,影响其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原因有:授课讲师水平有待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偏低;讲解不直白通俗、理论过多、培训时间过长、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4.1.1 培训时长和方式
收集了农民工对培训的看法,绝大多数农民工对安全教育培训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在培训时长方面,选择希望每节课培训时长为30 min至1 h的人数达到了42 %。
在培训方式选择上,“更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是利用影像视频培训和各类的体验式培训。对于“更乐意接受的考核方式”,75 %的农民工不希望通过闭卷考试进行。
可见,适当安排课程时长和培训时间,增加现场实操和新媒体应用,以更通俗易懂、接地气的风格进行授课可以提升培训效果。
4.1.2 培训针对性
在“培训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上,59 %的管理人员认为目前的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一般,3 %的人员认为目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针对性。在“安全教育培训是否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上,也有5%的管理人员认为目前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可见现行的安全教育培训在内容设置的针对性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并未做到“按需培训”,培训内容设计前未进行调研,缺乏针对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
4.2.1 培训计划制定
问卷显示,未参加过安全教育培训的农民工占比0.9%,结合座谈分析,主要是由于目前对于安全教育培训尚没有科学、规范的培训计划,导致施工和培训时间冲突。可见培训要根据施工进度、作业种类、人员进场节点提前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并实施,使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全员覆盖。
4.2.2 培训奖惩机制
通过问卷数据和座谈记录,发现在农民工安全教育方面,施工单位的奖惩机制不健全,多数只有“惩”而没有“奖”。从问卷中相关题目所收集的数据来看,农民工对安全教育培训奖励措施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同时对有奖励的安全竞赛,有89.6 %的农民工也表示出了想要参加的意愿,证明在安全教育培训奖惩机制方面的举措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4.2.3 培训效果反馈
对于问卷中安全基本知识相关的题目,农民工回答正确率仅为55.5 %,例如调查问卷中关于心肺复苏、安全帽使用期限等基础问题正确率较低;而在岗位安全方面,有2.3 %的农民工不清楚本岗位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害后果;13.9 %的农民工不会对工作位置的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检查。这说明农民工对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远未达到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可见对于培训效果评估,建立有效反馈机制的重要性。
4.2.4 培训期间薪酬制度建立
通过座谈了解到部分施工单位在入厂三级教育期间并未向农民工支付薪酬,这对农民工培训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导致个别人员因此离职。而入厂三级教育作为整个安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环节,培训效果不仅影响到农民工的安全,也对后续其他方面安全教育培训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可见“带薪”培训不仅能提升农民工受教育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培训效果。
通过座谈了解,目前部分施工场地没有专门的安全培训场所,且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入厂三级教育、再培训教育、复工复产教育等日常培训需要,只能安排农民工多工种同时进行培训。有些施工现场安全培训场所设置不合理,农民工往往需要从施工地点转移到距离较远的培训地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农民工培训热情。施工单位适当增加投入,完善培训场所设备设施对保证培训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问卷和座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培训讲师专业能力较好的人数占81 %,而认为培训讲师专业能力一般甚至不好的人数占19 %,因此认为培训讲师的专业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座谈,发现讲师的授课方式对培训质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讲师主要以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为主,在培训的广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反映出了施工单位在师资管理工作上存在不足。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师资体系建设,完善讲师的聘任以及培训、薪酬等师资管理制度,促进培训讲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1) 政府、企业要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大培训力度。政府可采取集中教育培训、讲座宣传等形式,或者通过适当补贴企业,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其积极性。企业要履行主体责任,将农民工教育培训列入成本,落实各项培训产生的费用。
(2) 施工单位要着手提高培训质量。配置足额的人员负责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外部聘请讲师,积累授课经验,及时更新课件内容及题库,提高培训针对性,分工种开展培训;规范授课过程,使其形成流程化、制度化;提前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安排的合理性。考虑到农民工接受程度,要多采取实践性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尽量避免对农民工产生负担。
(3) 施工单位可以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提升培训效果。要确保硬件设施完备,保证教育培训场所和条件;可以建设安全体验馆,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告知施工现场禁止事项;多利用互动交流、座谈等农民工更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培训,转变考核方式,尝试采取实操类考试;建立教育培训奖励机制,做到带薪培训,对参加日常培训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农民工的受教育积极性。
(4) 参与建设的单位要加强教育培训过程监督和效果跟踪反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参与到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过程和考核中,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完善考核体系,结合日常安全检查和反违章工作,对发现的问题以教育为主、罚款为辅,并将出现次数较多的问题列入后续培训内容。建立举报有奖制度,鼓励农民工发现身边存在的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