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和实施新时代劳动教育

2023-04-05 13:50黄正平
江苏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动家庭时代

黄正平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了顶层设计,提供了具体指导。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课程。

虽然劳动教育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家校社协同不足和评价简单化、形式化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评价要求以及家校社协同具体途径等,促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最新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既遵循教育一般规律,又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形势任务而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和总遵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向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完善、要求更加明确。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强调“五育并举”,进一步彰显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早在一百多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就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主义赋予了劳动极高的地位,认为劳动使人实现专门化,进而使人发明了工具,并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唯一路径就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情景中的家长表面上看是对打卡的形式不满,实则反映的是家庭育儿观念中对劳动教育的忽视。

二、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加强劳动教育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一是作为教育属性的劳动教育,即整个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劳结合”所定义的劳动教育是一种广义的劳动教育。二是作为教育目标的劳动教育,即以专门培养劳动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实践。三是作为教育载体的劳动教育,即劳动对于德智体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以劳促全”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引和价值追求。

加强劳动教育需要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展开。马克思明确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不同于工厂中的生产劳动,劳动教育是一种教育形态,不仅要有“劳动”,还要有“教育”。因此,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既要克服“有教育无劳动”的现象,加强教育中的劳动;又要防止“有劳动无教育”的情况,加强劳动中的教育,促进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评价要求

评价不仅具有评估作用,还具有导向作用。在劳动教育中,正确的评价理念、完善的评价指标、合适的评价方式对于引导、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将劳动素养置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金晶老师认为,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多维的,因此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她建议,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要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应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统一,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表现出的劳动素养水平。

四、有效发挥家校社在劳动教育中的协同作用

《意见》指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各有其特点、各有其优势,要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姚国艳老师认为,家庭和社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助力,劳动教育尤其需要卷入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家校社共育的教育生态环境。她建议班主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劳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劳动课程开设的意义、家校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等。

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进行劳动教育应坚持育人导向。家庭是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和能力的第一场所,学校与家庭应对孩子的发展达成共识。不是劳动需要学生,而是学生需要劳动,需要在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家庭时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庭“煮”夫
热爱劳动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