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刃
1949 年春节前后,平津战役正酣。新春伊始,200 万北平人没有心情过年,也不敢燃放鞭炮——尽管城内不曾交战,但没日没夜的枪炮声足以令人胆战心惊……太平岁月,回首这段往事或许有益于后人了解历史。笔者翻检旧日报纸和当时记者笔记,逐日撮录若干见闻以飨读者。
1949 年1 月15 日,农历腊月十七。解放军以29个小时的战斗解放了天津。北平前途如何?会不会打仗?不仅万众瞩目,而且忧心忡忡。
1 月16 日,腊月十八。国民党华北“剿总”在傅作义主持下连日开会到深夜,研讨应对之策。老百姓都在议论天津解放的消息,希望北平不致遭受炮火的摧残。毕竟,北平这座文化古都,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但是,在不战不和的局面中,北平百姓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在沉默中守望,期待北平有一个新的生机。
1 月17 日,腊月十九。凌晨四点,距离故宫东华门只有几百米远的锡拉胡同传出了连续爆炸声。被炸的是原北平市长何思源的住宅,造成五死一伤的惨剧。是炸弹还是流弹?若是暗杀谁是凶手?一时众说纷纭。但明显的事实是,何思源力主和平解决北平前途,而且是北平参议会推举与中共和谈的代表之首,这次爆炸显然是“杀鸡给猴看”。事后证明,此举的确是军统特务奉蒋介石之命所为。
1 月18 日,腊月二十。何思源家被炸,促使“华北人民和平促进会”的代表们加快了工作步伐,决定尽速出城会晤中共代表,包括何思源在内的“和平代表”在警备中出了西直门。军方政工处也改了腔调,开始宣传如何爱人民、守纪律。
1 月19 日,腊月二十一。一早,隆隆的飞机声惊动了北平百姓。人们发现,冰封的北海变成了投掷场,天上居然掉下“馅饼”(大米)来了。不幸的是,30架飞机投掷下来的粮食包砸伤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大米洒得到处都是。据现场指挥士兵扫米的负责人说,1000 包大米只有4 包是完整的,一半摔碎了,损失三分之一,收不回来的米只好喂了北海里的鱼。下午,和谈代表们悄悄回城,据说中共承诺不再向城内打炮,给北平人民带来了希望。
1 月20 日,腊月二十二。《平民日报》发表“观察家”的话说:“北平的局部和平到来已更近了,过去的和平努力现已汇成一条主流,相信终有一天的早晨,大家会听到和平的钟声。”
1 月21 日,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市场上的糖瓜每斤110 金圆券,相当于两斤玉米面钱。400 圆一斤的猪肉很少人买得起,一棵白菜要50圆,一把老菠菜也要12 圆,多少人还有闲情逸致“送灶”呢?下午传来蒋介石下野的消息,北平的物价开始下降。
1 月22 日,腊月二十四。上午10 点,傅作义与中共方面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13 条。新闻记者聚集,关注中共如何执行他们的城市政策,并由此来估计其政治实力……事实上,黎明之前已经有国民党军整队出城,开向指定地点听候改编。城里商店照旧开业,银行照旧开门,公务员照旧上班,但是“冷弹”仍在天空飞射,东城五天里已经落了40 多颗炮弹。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宫内小九龙壁前拾了一把弹片,指着四周的弹痕对记者说:如果稍有偏差,这个乾隆时的建筑即告毁灭。
1 月23 日,腊月二十五。昨晚城东北的枪炮声再次响起,到凌晨一点才告一段落。北平物价40 多天来第三次跌落,街头倒卖银元的贩子都慌了,到处是他们充满焦急的吆喝声。粮食市场也起了变化,10 圆一个的烧饼绝迹了,5 圆一个的减为4 圆,几个月不露面的牌价挂了起来,面粉15 圆一斤了,玉米面13 圆,窝头也落到16 圆一斤了……东单机场扩建停工了,没有拆完的牌楼将重新装起来。老百姓说:“和了,就是活了。”“至少可以过一个和平年了。”
1 月24 日,腊月二十六。大公报记者徐盈采访国民党高层,代表傅作义出城谈判的邓宝珊将军说:“两边都有几十万人,不必说打,就这么一摆,人民已经受不了。这时候,哪怕是一条生命的牺牲也都是冤枉的。”“向人民低头是不耻辱的,人民不需要战争,事实上也不能再战争。若是打仗,当然是不怕死的;若是和谈,任何性命及财产的牺牲都是多余的。尤其是北平,这是中外注意的焦点,这里有多少再建中国的人才,谁也不能毁灭他。”
1 月25 日,腊月二十七。围城继续,但城门陆续开放了,首先是军队的出入,跟着就是物资交流,清华与燕京学生带进城的消息,都是他们如何改善生活和抓紧学习。在傅作义的布告旁,是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和军管会主任兼市长叶剑英的告示,“一切都是那么尖锐的对比存在着。这就是现实。”中共接收清华后宣布,学术研究的独立与自由是被尊重的。这等于一个“定心丸”,给学者们的研究打了不少的气。
1 月26 日,腊月二十八。北平城里相对平静,但城外仍有断断续续小的冲突,官方一律解释为地雷爆炸,但人们听到的分明是机枪声。在双方对峙准备交战时,国民党军为了扫除射界,在北平城门外至少拆掉了一万间民房,使得几万人破产或流离失所。和平将临,中央社北平分社开始转发新华社的稿件,登载痛斥他们自己的文章,成为新闻史上罕见的转变奇迹。
1 月27 日,腊月二十九。从天津到丰台的火车开通了,不仅天津的消息不断传来,而且天津的大批金圆券也涌入北平,北平成了全华北的“蓄钞池”。由于金圆券大钞发行、恶性通货膨胀的刺激,由于城乡经济的不平衡,北平的物价从25 日以后又逐步腾涨,一个烧饼卖到了20 圆!为了顺利接管北平,工厂和工人受到了照顾,工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1 月28 日,除夕。签订了和平解放协定的北平,枪炮声又响成一片,代替了年关的爆竹,20 多万军队及装备把北平变成了大火药库。和平协定签订后,国民党军出城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移防前夕,由于无法约束,士兵们向空中开枪消耗弹药来泄愤。流弹如雨,行人随时可能被击中毙命,有人抛了一颗手榴弹,炸死了四个人。流弹造成的火警使救火车怪叫着四处狂奔,北平不平凡的除夕。
1 月29 日,正月初一。北平城内密集的枪声依旧,间杂着五颜六色的信号弹,有人调侃“虽然没有火树银花,却也五色斑斓”。百姓到处在咒骂实现和平的阻挠者,期盼“解放军早点进城吧,他们会带来粮食、安定和幸福。”
1 月30 日,正月初二。联合办事处的中共代表进城了,准备明天迎接解放大军进城。一周来,北平的大小十家报纸,都变得“进步”了,除了重新刊登毛泽东文告及中共文件外,所有的论题都在歌唱春天,歌唱新时代的来临。
1949 年1 月31 日,正月初三。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宣告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除有步、炮、骑兵及坦克武装外,中间还有人民群众的队伍,清华与燕京两校各以500 人的阵容集体参加。筹备人民日报创刊的范长江邀请了部分在北平的老记者,与人民日报记者一道配合采访入城式新闻。北平市民照旧到东岳庙烧香,到财神庙祈福。北平的兵荒马乱终于为和平景象所取代,200 万北平人民总算过了一个平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