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红
1月30 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一地铁站,一女子发现一名6 岁男童在女卫生间中,表示这里是女厕所,男孩子不能进来。随后,男童的家长认为该女子此举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将其堵住并要求道歉,双方因此在卫生间内发生激烈争执。近日,这则社会新闻持续发酵,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其中很多评论不是理性看待问题,以及针对这个问题给出建议,而是引发了“口水战”。
类似这样的话题和争论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很多家长都遭遇过这种尴尬。其实不光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主要是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出门在外着急如厕,女性这边排队如长龙,而男性那边空无一人,急迫之下冲进男厕。有道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情急之举,大多数人能理解,更不会引发争论。但如若反之,就不是理解问题,可能涉及法律层面。为什么?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就会引发争议,男童也不例外。多大的男童可以进入女卫生间、女更衣室、女浴室?是按年龄、按身高?这些客观存在的看似小问题,实则是困扰成年人的大烦恼。
此次“6 岁男童上女厕”引发的“口水战”,症结在于6 岁的年龄、孩子母亲的态度,还有男童的父亲在场。6 岁的孩子早已有了性别认知,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学校都知道自己该去哪个卫生间,不知道的是进入异性卫生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和反应。从这点来说,孩子是无辜的,而视频的广泛流传、网友的过激言论、事件的持续发酵,或许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的伤害。从当事女子和孩子母亲来说,双方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不同,因此都无法感知对方的认知、需求和情感,就更不能相互理解和共情了。而网友的抨击甚至谩骂更多来自当事人的语言和态度,进而上纲上线臆测孩子的未来实在不应该。“口水战”的结果忽略了事件本身的真相——孩子上厕所的问题。
其实,早在2016 年,相关部门就曾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建设的通知》,要求所有5A 级旅游景区必须具备第三卫生间。但实际的情况是,这一落实可能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困难,比如资金、场地、维护等等,因此在现实生活当中公共场所第三卫生间并不多见。
其实大多数人对这样的事情比较理解和包容,孩子的家长也大多处置妥当,既解决了孩子的需要,也同时能尊重和保护别人的隐私,且能表达感谢。年轻人对个人隐私的关注度更高,这合法、合理、合情,不应该被指责。通过此事的争议,如果将关注点放在推动第三卫生间的加快建设,以及让更多的人想一想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如何面对?如何解决?这场“口水战”就有了真正的意义。
建设是必要,尊重和理解更是刚需。
微评
@ 黄巧文:随着类似矛盾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想办法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应该被提上日程。从对孩子教育负责的角度出发,家长应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比如,在有母婴室、第三性别卫生间的情况下,或有同性家长同行时,坚决不带孩子进入异性卫生间。要知道,家长坚持科学的性别教育,受益的是孩子,这与教授孩子文化知识同样重要。
@郑晓边:相较于成年人,幼儿的确对规则、边界以及他人的感受认识较模糊,缺乏自主判断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抹去他们的性别认知和界限感。男孩子已经6 岁,己经应该有一些性别的意识、规范和行为的要求,孩子在3 岁进入幼儿园之前甚至3 岁之前,家长都要培养和引导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须对小孩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一味的溺爱,其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