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2023-04-05 10:47姜德志
考试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美育劳动

姜德志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综合素养非常关键,使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对生物学习的动力与欲望,在不断地驱使下充分落实五育精神,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入高中生物课堂之中,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理念,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 融合德育教育

教育教学的职责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育人甚至胜过于教书,教书与育人两者相互结合、不可分割,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在“五育共举”的背景下,将生物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捕捉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渗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让素质教育沁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例如,生物作为一门科学课程,很多知识与内容都是经过无数先辈呕心沥血地探索而成,每一个知识点都汇集了他们智慧的汗水与结晶。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领学生积极向上,敢于拼搏与努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具有伟大生物科研成就的人物或事迹。如在学习“蛋白质”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分析蛋白质的功能,如免疫功能、运输功能、结构功能、催化功能等,并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邹承鲁院士合成激素类蛋白胰岛素的过程,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在艰苦的条件下,科学家始终坚持自己内心的科研梦,不计较成败与得失,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高难度的课题,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关于遗传方面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袁隆平爷爷,他热爱科学并锲而不舍,经过八年的艰辛研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无数次的失败与无数次的尝试让他最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通过这些科研事迹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我国科研技术的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学生对祖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引领学生向更多的科研学者学习,坚定日后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部分高中学生在网络的影响下产生了不良心理,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五育共举”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在学习关于“神经调节”方面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生命教育内容,为学生讲述某些药物或兴奋剂能够引起兴奋,这是神经元中兴奋传递的过程,兴奋使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会同时产生兴奋和抑制作用。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公益的宣传图片为学生展示毒品的危害,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去了解一些危险物品,降低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可以结合生物课程知识为学生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在学习关于种植的一些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参与种植之中,观察不同植物的特点,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懂得种植的真正意义;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板报、宣传画等宣传活动,将生物课本与德育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融合智育教育

智育主要指的是开发智力的教育,是学生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才智,并积极地开展自身智力的活动,也是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在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沉迷于题海战术中,机械式的学习导致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持续下降。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与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什么被称之为遗传病,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吗?请为大家简单地举例说明。”“你认为如何有效避免遗传病?”“如何做到对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在问题的引导中,使学生对基因遗传病有一个基本了解与认知,接着为学生导入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继续向学生进行提问:“怎样才能够做成优生优育?”“什么是近亲结婚,危害是什么?”“如何降低非近亲所发生的遗传疾病风险”使学生对遗传类疾病的危害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上问题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问题的探讨中,在条件的允许下,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与交流,引入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为学生未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生物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想要增强对学生的智育教育,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去了解知识,逐步养成自己的学习风格,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相应的评价,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创新中实现高效的智育教育。

三、 融入体育教育

体育学习与高中生物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体育的作用下不仅丰富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健康的了解与认知,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高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如比较明显的是眼睛问题以及体重问题。不理想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而且对学生的身体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迫在眉睫。因此,在“五育共举”的背景下,将生物学科知识与体育教学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感受体育知识与生物之间的紧密关联,引领学生形象且具体地去了解体育中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学习。

例如,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部分学生沉浸于每日的学习中而忽略了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肥胖是最典型的特点之一,校园中逐步出现了很多“小胖子”。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开展相应的体育锻炼,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危害,并积极寻找运动与生物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对运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运动中。如很多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些学生对这两种运动并不是十分理解,教师可以站在生物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辨这两种运动的特点与区别。有氧运动的强度较低但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是在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气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体育锻炼,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慢跑、快走、骑车等;无氧运动则是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而进行的一种运动,属于一种高速运动,肌肉的细胞功能不足,利用乳酸发酵提供一部分能量,但是在此期间人体的肌肉会感觉到明显的酸胀乏力。教师通过生物知识让学生对两种运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3至5次运动。将生物学知识与体育相互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如,在学习“免疫调节”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当前比较热门的疫情话题,通过生物学知识对病毒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让学生了解到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有一整套的护卫队,即“免疫系统”,当病毒进入人类的身体后需要突破皮肤黏膜、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三道防线,病毒突破前两道防线后,会引发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这种物质被我们称为“抗原”。一旦感染病毒后,根据不同的人的体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但是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部分感染者的症状相对较重,其根本原因与自身的免疫系统有很大的关系,接种疫苗非常关键,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教师通过生物学知识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免疫系统的作用,并引领学生真正意识到预防疾病最好的方法是运动。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度,可以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方案,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运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学业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对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不懂得运动的重要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人体形态以及生理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生物学科与体育之间的契合,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建立更好的体质。

四、 融入美育教育

生物作为一名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其中包含自然美、科学美、和谐美等。美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的本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很多生物知识都有独特且深刻的美育功能。纵观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发现部分教师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度明显不足,不仅不理解美育教育的真谛,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关注。有些学生认为美育教育可有可无,只学习物理知识与概念即可,根本不用多此一举地去感受生物知识的美,很少有教师将生物与美育教育相互融合。因此,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教学内容,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资源,让美育真正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感受生物学习的美妙体验。

例如,在学习“基因的本质”的生物知识时,教师要积极将教学内容进行美的转化,与学生共同去欣赏美,从美学的角度去综合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去观察美并分析美,让美育真正渗透学科知识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示DNA的分子结构,与学生一起去探究DNA的结构之谜,让学生充分感受基因的美丽之处,引领学生一边赏图一边思图。另外,还可以运用动画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为学生配备相应的文字解说,如在引领学生欣赏DNA双桨螺旋结构模型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配备相应的解说:“平静的心湖荡起一圈圈淡淡的涟漪,像那调皮的小孩儿跑进了梦境之中,惊起了一个个慌张的核糖体,又像远方的来信,投进了细胞核轰隆隆的信箱……”又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内容时,生物教材中蕴含很多关于美的素材,作为教师和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并灵活运用,用美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细胞是一个具有朴素美的物质,但是部分学生却没有发现细胞的美丽之处,教师可以借助显微镜引领学生去观察细胞,使学生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的细微之美,感受显微镜下被放大的美丽世界。细胞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存在于学生的身体之中,却不能够直观地看到其结构,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细胞模型制作大赛,使学生通过制作能够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制作过程中兼顾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与美观性,学生对这种活动十分感兴趣,纷纷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其中。学生想要做好精美的模型就需要详细且认真地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全面梳理细胞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分工与合作,推荐学生使用超轻黏土进行制作。学生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将微观且肉眼无法看到的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呈现出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制作能力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拉近学生与细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感受美的存在。

美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于点滴的教学环节之中,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美的习惯,为学生打通走向美丽世界之路。教师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多角度地去探索美的存在,将生物与美育相互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美学欣赏环境与氛围,塑造学生爱美、知美、赏美和创美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真正作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五、 融入劳动教育

劳动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过程,以劳动育人是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新思路,是实现祖国发展与建设的基础。纵观现阶段的高中学生,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学生的劳动认知相对弱化,劳动观念和意识也相对薄弱,有的学生认为只进行“脑力劳动”即可,尤其是在部分家长的溺爱下,部分学生的劳动机会被剥夺,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理解也存在偏差,对劳动精神的理解不到位,认为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必参与劳动教育之中。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劳动教育的融入,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优质的劳动精神与品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例如,生物学知识自身就是一项较为特殊的劳动过程,很多知识都是在不断的实验与探索中而得来的,整个过程需要使每个人具有尊严以及吃苦的劳动态度。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为学生融入劳动教育,使学生通过劳动能够掌握专业的生物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在学习“发酵工程”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开展动手操作,以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为操作内容,带领学生开展“制作腐乳”活动。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出的发酵食品,制作时需要提前准备好含水量为70%的豆腐,豆腐的含水量较高腐乳则不易成型,不利于毛霉的生长,相反含水量较低,也不利于毛霉的生长,准备好豆腐后切成大小适宜的块状,将豆腐腌制48小时之后会出现毛霉生长的情况,三天之后菌丝会生长得更为茂盛,经过5天之后豆腐块表面会布满菌丝,后期再经过8天左右的发酵以及加盐腌制,最后再进行储藏等步骤。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发现整个实验过程相对较长,同时还需要不停地进行观察与记录,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懂得生物的成果是专业知识加劳动的付出所换取来的,凝结着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补充相应的科学史实,如陈日胜为海水稻繁殖工作奋斗了2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在国内外多地盐碱区进行试种测产等,无数科学家和研究团队都付出了巨大的辛勤与劳动,成功的秘诀不仅仅是来自知识的积累,也来源于每一位科研者劳动和汗水,只有脑力与体力的相互结合,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如在疫情居家期间,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劳动锻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物学知识设计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健康食谱,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烹饪技能,而且在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劳动是万象生活的基础,能够引领人类的生存与进步,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劳动中,结合学科教学让劳动走向现代化,发挥学生的无限潜力,引领学生肩负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五育融合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我们高中生而言,正是国家力量的中坚储备库,他们的素养直接影响后期的培育目标,因此,培养出高素质的高中生,应该是当前教育的中重中之重。同时,“五育融合”为现代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全面推动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有效发展,在有机结合中构建立体且多维的课程结构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一步细化教学方案,在“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的背景下,坚持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在实践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美育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热爱劳动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