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3-04-05 10:27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黄培基
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材情境素养

□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黄培基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物观念,在传统的课时规划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呈现零碎状态,只在复习过程中才会立足单元整体。而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以整个单元为线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将来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随着年级越来越高,生物学习的难度也会持续增加,使用大单元形式不仅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若能够接收到科学的、系统的和连贯的教育,往往能够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而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将该优势发挥到最大,整个单元内学生的关注点在章节之间的联系中,并且还能深刻感受到教材知识编排的特点和意义,再加上教师的专业指导和讲解,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也能够有效形成。

一、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意义

大单元教学的重点在于“大”,是对长远性教学目标的分化、细化、简化,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大单元教学能够将零散的内容合理整合,使各个大单元之间产生联系,从而给予学生更简单的学习方式,更有效的联想记忆。为做好高中生物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深入贯彻“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改革方针,教师应当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三种原则。

第一,凸显学生主体性原则。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满足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这样才能高效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当关注课堂评价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生物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等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向。

第二,资源整合性原则。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将整个单元的所有资源进行全面了解,深度挖掘,并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对学习情境进行整合,使学生在相互影响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热情。再如,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教师要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展现,使学生把知识进行串联,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

第三,情境真实性原则。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设计多种多样的情境辅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在创设情境时,要做到情境真实、语言真实和情感真实。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因此对事物的理解也会更加快速和有效,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可以选择真实的生物学知识或社会热点话题,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运用知识;语言真实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语言要能影响学生,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情感真实是指教师在讲授任何知识时都应当借助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高中生物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影响,也能够满足核心素养理念的相关要求。教师是贯彻国家提出的各类关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政策的执行者,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会直接影响政策落实的有效性。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应当借助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完成。在利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德育和学科教育互相融合,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接受不同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整个单元的学习进度应由学生把控,按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何时结束学习,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及难点。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意识都能够有效被激发,然后高度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大单元教学设计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转变到现阶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这一理念的改变直接决定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会被教师重新重视,教师也会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使学生自发地感受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从而有效将生物知识以及生物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在新课标推行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其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是教师基本的教学目标。就实际而言,部分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未完全转变,所以在教学方式上较为统一,缺乏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与此同时,有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未能形成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特点

就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而言,其主要是在传统教材基础上进行知识细分和优化,是符合教学理念以及社会需求的教材。新教材对比于传统教材,在内容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扩充,删减了少部分拓展的知识,优化了一些核心知识,整体知识框架结构没有太多变化,但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且充满时代特色。

首先,在传统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理论知识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形成“死记硬背”的死循环,不会灵活变通。而在新教材中,对于这部分理论性过强的内容有相应删减,增添了一些实践活动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所以,新教材充分践行了“人本理念”,在强调核心知识内容的同时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其次,新教材对知识体系进行了分类整合,强调了环境与生命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动概念,建立了生命系统稳定与调控的思想观念。最后,新教材在作业系统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相较于传统教材,其在问题方面的设置主要以学生的情感、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更加强调知识运用和思维拓展。与此同时,新教材在每一节内容的页首设置了“问题探讨”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为教师的课堂导入做了铺垫。正因如此,教材内容的联系性逐渐增强,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了结构关系,所以,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可以充分结合教材特点,抓住单元知识的关联性,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吸收。

五、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以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 年教材中的《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课为例,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如下进行。

(一)准确制定大单元教学主题

在整个大单元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学主题的确定属于起始环节,更是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由于高中生物课程涉及内容较多,覆盖范围较广,明确教学主题可以让学生顺藤摸瓜,找到线索和方向,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帮助,有效避免学生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窘态。在每一次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时,教师都应当对全班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了解,包括学习状况、知识储备、分析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等,这样才能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主题线索。即使单元内容繁冗,对学生来讲,只要找到主题方向,就能快速把握落脚点。

在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展示细胞的生长阶段、增值阶段、分化阶段、衰老阶段、凋亡阶段或者癌变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理论知识,教师最终就可以将教学主题设定为“细胞概念”。这一主题能够把教材中涉及的与细胞相关的内容进行串联,然后再分散各个分支,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细胞状态。学生就会了解到细胞在不同状态会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分化后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细胞分裂能够实现增殖;细胞的凋亡属于编程性死亡……通过对概念的串联,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快速掌握概念内容,再借助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案例,全面把握细胞的生物内涵,并初步形成生命观念。

(二)有效丰富大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主题确定之后,就要进入目标的设计阶段。通常情况下,教学目标既要包括对教材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包括学生的素养培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直接反映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用专业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持续进步。关于课程目标的设计也要把传统目标的设计方法和三维目标互相结合,既能高度概括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又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在《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中,教师就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设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生能够根据课本中的各种图片或文字信息正确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并可以借助各种教具进行模拟。学生还要明确遗传信息在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一致性。第二,学生要学会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认真思考,学会染色体和DNA 染色单体数量等的模型构建方法。第三,结合自己对细胞生命历程的了解,谈一谈对人体衰老、癌症等相关问题的看法。三个目标由简到难,能够让学生在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原则下,逐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并结合生物技术等相关内容,感受生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此外,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检验方式,同样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结合此模式新颖灵活的特点,作为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查漏补缺的重要依据,错题归纳成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而错题归纳并不是对错题进行机械的抄写,它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自己追踪溯源发现错误、分析原因、主动学习和理解归纳等。例如,“两看法”区分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终点法”区分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这种错题归纳方法可以让学生重视查找错误的原因,训练学生仔细审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锻炼生物学科思维,强化记忆力。对课上教学目标进行丰富,对课下教学目标进行检验,通过两者的结合稳步优化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三)科学构建大单元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能够为大单元教学的质量提供最大的帮助,这是由于情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而这一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发挥情境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借助情境,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作为高中生物教师,首先自身应当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其次,要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加符合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的各种情境;再次,情境要融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周边优秀教育资源;最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和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情境中可以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也会和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并探究问题。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内容中,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后,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植物种子从发芽、生长、生叶、生枝、结果、果熟、落叶到死亡的整个过程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对整个生长过程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感想,为整节课程奠定良好的情境基础。其次,教师可以过渡到教材中的单元知识,例如受精作用、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再次,教师让学生观看个体从受精卵到婴儿阶段、少年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等不同时期的照片,学生对视频的观察过程也是初步形成知识框架的过程。最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教材中、生活中和联想中获得问题的答案,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最后形成对生命体的独立思考,锻炼其生物的思维以及探究等综合能力。

(四)持续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活动在整个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起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做针对性的评价,再从评价中获得学生的学习结果,并借助这一反馈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当然,教师也应当保证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在评价过程中,按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知识的评价中,教师应当通过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让学生讨论“癌症发病率持续增高的原因”,学生完成这一讨论之后,先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自评是学生进行自我审视最有效的方法,在讨论延伸性的话题时结合课内知识,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知识梳理、成果归纳并查漏补缺。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双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教师与学生均能自省并不断进步,让生物大单元教学不断贴近双方需求,更好地完成该学科的教学活动。若在该单元中涉及实验操作类的活动,在评价过程中也应当从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评价,使后期的实验教学更加完善。

六、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已然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学科课程设计时要从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一个大单元,两者联系紧密,因此,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立足知识的联系与规律,让学生改变学习角度,确定学习方向,从而借助沉浸式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最终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真正吸收知识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材情境素养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