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继续教育的核心要义、功能定位及实践路径

2023-04-05 09:52李中国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成人跨文化学习者

○赵 薇 李中国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倡议,以此冀望各国经济开放互动,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希望之路。“一带一路”直面沿线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冲突与鸿沟,为顺利推进这一伟大建设工程,亟待加大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继续教育跨文化学习比重,不断增强成人的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在此背景下,跨文化素养成为新时代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跨文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亦成为当下继续教育的转型方向。

一、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内涵

跨文化教育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是指面向所有学生和公民展示某一特定文化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对别国文化的尊重与理解[1],增进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鉴、和谐共处,最终达到人类和平发展的理想样态。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跨文化教育指南》,全面揭示了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操作原则与规范框架[2]。在国际教育组织的推动下,跨文化教育成为当下教育民主化的重要思潮与国际运动,跨文化能力成为当代人才培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3]。可以说,跨文化教育与继续教育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方式,二者的纵横交替、有机结合使跨文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现实。值得说明的是,跨文化继续教育不是指某一具体教育形态,而是以跨文化教育理念对继续教育施加影响,唤醒成人的跨文化意识,使成人树立尊重、包容、互动的跨文化态度,并以成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推动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型,最终培养跨文化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形式。跨文化继续教育内涵丰富。“跨文化”说明其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继续教育”说明其教育过程的终身性与民主性。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应运而生

(一)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应运而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建议(1976)中较早指出成人教育与跨文化教育的联结。首先,成人教育应“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创造对习俗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其次,任何教育计划都应适应“成人学习者所属的每个国家与社会的文化、经济和制度因素”;再次,应承认学习者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使他能够同时扮演学习者和教师的角色;最后,成人教育应考虑移民工人、难民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他们在东道国适应的要求。不难看出,继续教育与跨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具备可能性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势不可挡以及逐步深入,文化交流、文化认同、文化差异等话题的讨论愈发热烈。尤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世界各国交流互鉴、贸易往来,带来更多的文化碰撞,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跨文化教育重视不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下个体以及群体之间的和谐互动,强调个体要秉承正确的文化差异态度,自觉解决文化冲突,最终实现文化适应,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对不同文化的人本认同。成人作为“一带一路”伟大工程的建设主体,更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对话人,如果成人不具备较高的跨文化素养,将掣肘跨文化对话的产生,阻遏“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因此,借助继续教育的介质优势培养成人的跨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优势,跨文化继续教育自然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国际形势变化的正确选择。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跨文化继续教育的耦合分析

教育的经济功能促进“一带一路”与跨文化继续教育的价值联动,二者之间存在着耦合关联。“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众多,强调沿线国家的交流互动,包括贸易、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联合,而各国存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特征、语言体系,这就需要具备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各国联合互动的支撑。“一带一路”倡议为继续教育发展注入跨文化新活力,更是促进跨文化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有机结合,使跨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现实。在社会发展以及国际交往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跨文化继续教育焕发生机,彰显时代生命力,成为培养跨文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施以跨文化能力为主的继续教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手段。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继续教育的核心要义

成人要想将外在于人的文化习惯、风俗差异、文化机制等转化为主体内部的文化融合、文化适应等品质,就必须发挥继续教育的介质优势,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交际圈。基于此,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实施必须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目标、以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以教育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为战略支撑、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本质要求,最终指向成人的跨文化素养提升。

(一)提升成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基本目标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获得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个人进行有效交流、互动所需的特定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持续的过程,它使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其中[4],可简要概述为,在跨文化情境中进行有效沟通和适当交流的能力和态度[5]。全球学习、全球公民等术语与跨文化能力息息相关,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现代人特别是成人适应、参与、投入国际社会全球化潮流的重要品格,成为继续教育愈加突显的重要课题。多数学者从跨文化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内涵剖析[6]。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其中涉及国际与民族意识的统一、相互尊重与合作平等的思想、广博的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扎实的外语交流能力等各个方面,是多种维度下的能力综合体[7]。可见,其内涵的丰富及复杂性。另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与语言教育相融相通,已成为当下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一带一路”加强沿线国家、民族的贸易往来,亟待大量国际型贸易人才作为沟通媒介,如各国企业要想落于实地,实现地区性的贸易交往,必须有通晓当地语言的跨文化人才作为支撑。因此,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开展必然要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目标,提高成人的跨文化素养,为各地区的贸易往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真正实现继续教育“走出去”的现实愿景。

(二)坚持成人个性全面发展,是跨文化继续教育的目标导向

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人是统一整体,教育不能割裂人的全面性。继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其基本功能亦是追求成人的全面和谐发展[8]。即使“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依赖性使得教育尤其是以发展成人技能为主的继续教育出现跨文化转型,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崇外,不是对他国文化的全盘接受,而是拓展成人的国际视野,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差异,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这种跨文化转型,不是摒弃已有继续教育内容体系、降低成人专业知识掌握的要求,而是拓宽继续教育内容体系,在重视职业知识学习、技能培训的同时,将跨文化知识、技能以及敏感性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实施是全面性的,它强调要重视成人的全面发展,不应困囿于成人谋生技能的掌握;它又要求课程要凸显多元文化特征,赓续本国文化血脉;对它的评价要注重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与尊重,加强针对性评价。概而述之,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型要以实现成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跨文化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

(三)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是跨文化继续教育的战略支撑

21世纪以来,出国留学、跨国务工、外籍人才引进等现象成为大众化趋势,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秘籍,其中教育对外开放是重要一环。我国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型离不开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支持。2016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建设“五通”,即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相通,聚力构筑教育合作共同体。同年,《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教育对外开放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我国与沿线国家各行各业的深度合作以及经济往来对具备跨文化素养的技术型专业人才产生较大需求,从实践需求的角度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体现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必要性。2020年,《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明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与重要推动力。基于此,继续教育迎来跨文化转型的国际宏景,并具备跨文化转型的政策支持,跨文化继续教育成为应对文化冲击、直面文化差异的必然选择。

(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跨文化继续教育的本质要求

文化反映族群的特征,不同族群具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具备较强的异质性,表现出群体间的文化差异性以及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10]。文化多样性反映出不同文化群体本身所具有的且不同于其他文化的价值体系、生活习惯、民族信仰等。文化的多样化与异质性容易带来个体身份认同的混乱。社会心理学揭示了身份认同的社会属性,即社会认同。社会认同体现个体与不同群体的归属关联。当个体受到不同群体价值观的冲击时,容易陷入身份认同桎梏,最终导致自我认同的混乱。可见,在多元文化相互交织、激烈碰撞的当代,尊重文化差异、实现文化认同成为学习者应具备的重要素养。

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丰富,可以表现在语言、宗教的差异上,或风俗、礼仪、建筑的区别上,抑或是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的异同上。正是由于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学术界亦把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等同起来[11]。“跨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相融相通,二者都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尊重以及文化适应的推动,区别之处在于文化共存的主动与被动[12]。跨文化继续教育意在超越被动共存,旨在推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尊重、对话与合作,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生存方式。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应摆脱文化偏见以及刻板印象的影响,学会解决各种跨文化冲突。简而述之,多样性是文化的基本特征,跨文化继续教育要以非本质主义的文化差异观与身份认同观为基础,以成人跨文化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成人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教育对外开放战略为支撑,尊重文化差异,直面应对文化多样性带来的自我认同以及价值体系紊乱的现实挑战。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

由于继续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具备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独有特征,因此,作为继续教育的转向方向——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功能在定位上必然具备自身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弥合文化冲突,跨越文化鸿沟

贝内特(Bennett,M J)提出,即使无法掌握全部文化,但是为学习者提供理解文化差异的框架是有必要的[13]。全球交往的不断深入,使得由于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日趋普遍。“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几乎涵盖世界各种主要文明,因此,在国际化贸易进程中,必然面临多层次、跨领域、全方面的跨文化沟通挑战。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不同文明形态的对立与冲突,以潜移默化影响人们价值观念、思想体系的方式来解决文化冲突产生的矛盾,并在文化碰撞中发挥教育的弥合功能。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继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具备缓解文化冲突以及矛盾的弥合功能,而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向正是弥合不同文化矛盾的必然要求。同时,各文明间的沟壑并非无法跨越,“跨文化”成为解决办法的代名词。跨文化继续教育正是要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基本目标,进而帮助人们跨越各民族间的文化鸿沟。

(二)实现文化认同,促进文化适应

认同指个人对他人或群体在感情、心理上的趋同过程[14]。任一族群中的个体都必然拥有所属族群的身份认同感,即文化认同感。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经常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建构、整合自身的文化认同感。阿德勒(Adler,P S)较早讨论跨文化认同理念,批判单一文化认同,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多元文化人(multicultural man)理论,并剖析跨文化认同的内涵与特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交往环境下,文化认同成为适应他国文化、缓和国际关系的正确态度。当然,这种文化认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全盘接受,不是所谓的“拿来主义”,更不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盲目推崇,而是在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对本民族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理性思考与价值判断。跨文化继续教育直面文化间的差异性,主张理性、适度、恰当地尊重他国文化,反对文化霸权。

文化认同感是文化适应的前提。文化适应是指某个人或群体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外国文化时所经历的过渡过程,这通常涉及身份、行为、思想、态度和感受的变化。贝瑞(Berry,J W)的跨文化适应理论影响较大,贝瑞首次提出文化适应包括两种维度:一是个体对所属文化以及身份认同的保持;二是文化群体间交流的倾向性。“一带一路”的传播就是获得文化认同以及文化适应的过程。比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企业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阵地,企业要想在沿线国家站稳脚跟,必须适应当地文化,对其作出积极回应。鉴于此,跨文化继续教育直面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文化认同与适应的现实需求,这亦成为跨文化继续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及功能表现。

(三)提升文化自觉,唤醒文化自信

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个体对所属文化具有“自知之明”,熟悉所属文化的来源、特征以及发展趋势[15]。换而言之,个体对本民族文化具有清醒认知,并在对所属文化自我审思、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顺应新环境的能力。文化自觉成为文化自信的基础。当个体或群体对所属文化愈加了解,那么其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维护与传承就愈加自信,并且在与不同文化群体交流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展现出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获得较好的跨文化适应结果[16]。

文化自信体现某一文化群体对其文化生命力所拥有的坚定信念、自豪感以及荣誉感,是对所属文化价值的坚定认可[17]。“一带一路”倡议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与拓展中华文化发展历史和空间的重要举措。可以说,“一带一路”既是经济之路,又是文化之路。跨文化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以及批判性意识,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深谙母语文化为基础[18]。可见,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增强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的过程,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他国文化,实现各文明积极互动、借鉴的过程。

五、“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实践路径

依托“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结合新时代国际社会发展特征,精准分析继续教育跨文化转型路径,分门别类从国际合作、政府支持以及人才培养三个层面探讨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促进国际合作,协调推进全方位、多维度的整体布局

1.联合职业教育,贯彻“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是相互交融的。由于继续教育对象的成人性以及教育目的的技能化,使得继续教育本身具备职业发展性质,二者的交融部分可体现为中高等职业院校或普通高校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工培训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国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成为畅通国内、国外双循环的重要举措,亦是促进世界各国和谐互动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国企业不可避免面临所处国家文化差异的挑战,面临跨文化管理、经验、技能人才不足等问题,在语言、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不适感,以致阻遏其在当地发展。为促进跨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跨文化继续教育应联合职业教育,构筑教育合力。比如,借助跨国企业的独特优势,结合当地所处文化特征,对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进行精准定位,着重发展员工的外语交流能力以及尊重、认同、适应当地文化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可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实施必须借助职业教育优势,依托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对接机制,才能更好实现继续教育“走出去”发展图景。

2.依托留学教育,实行“你来我往”的合作办学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留学教育的大力发展体现世界教育的互联互通。借助留学方式培育、汇集人才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留学教育成为沿线国家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等品格更是成为当代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人才,尤其是适应多元文化发展潮流的跨文化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动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培养方式必然依托于留学教育,并助力世界各国开展“你来我往”的合作式办学。基于此,当下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型应主动借鉴并利用留学教育的办学优势。一方面,吸引外来优秀教师或加强与来华外籍学生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近距离接受他国文化的机会,并积极开发跨文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只局限于国内是不够的,必须使继续教育“走出去”,为学习者提供亲身接触他国文化的机会。因此,跨文化继续教育应积极组织国内外各级教育团体的学术研讨会、专家讲座等,在交流互动中吸收国外优秀办学经验,真正实现文化间的对话与和谐互动。

(二)加大政府支持,完善跨文化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1.政策支持。与其他类型教育一样,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型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首先,政府应加强继续教育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精准对焦跨文化能力素养的提升。虽然我国高度强调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并颁布相应政策,但缺乏跨文化教育的专属政策,更缺少以继续教育为主的跨文化人才培养法令。因此,我国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继续教育与国际跨文化教育思潮对接。其次,完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提供全方面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施行借力于沿线国家、民族间的合作交流,在此背景下,继续教育要想走向国际化道路,与之相符合的运行机制就需要变革。因此,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型既要对接国际视野、适应国际规则,又要构建跨文化继续教育机制。最后,政府应大力营造继续教育“走出去”氛围,拓展对外交流合作途径。不仅要加强继续教育院校与高职院校的积极互动,更要加大跨国企业以及校企合作中的跨文化素养培训,多维度促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沟通,扩充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型通道。总而言之,我国继续教育要想顺利转型,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统筹作用,唤醒继续教育的跨文化意识,提供继续教育经费支持,培养参与全球竞争、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的跨文化复合型人才。

2.师资支持。学校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场域,欧盟的跨文化教育项目证明跨文化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文化资本积累[19]。教师的跨文化素养对学生跨文化学习的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提升以跨文化敏感性为核心的跨文化能力成为教师教育的公认目标[20],亦成为继续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下,继续教育师资培养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以及实践挑战。对此,我国应在加强继续教育院校与沿线国家深入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完善继续教育院校教师跨文化交流制度。比如,遴选优秀教师前往沿线国家任教或聘请对本土文化熟知的外籍教师,并配备跨国教学以及学习的教师激励制度。另一方面,革新师资培训制度,除必备的专业教学知识、技能外,将跨文化敏感性、跨文化专业知识、跨文化教学能力等素养视为新时代继续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指标。同时,继续教育院校加大与沿线国家或院校对接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合作项目,加强跨文化沟通。

3.资源支持。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发展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单打独斗,需要借助各国、各民族的多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为促进跨文化继续教育的发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提供资源支持。一方面,构建国际性继续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型涉及目标、理念、管理、制度、方法等多维度的转变,是各种要素相互联动的过程。可见,“一带一路”建设中,亟待搭建跨越国别、跨越民族、跨越文化的国际性共享继续教育平台,打造继续教育沟通网,实现各要素相连相通。目前,我国积极与他国建立继续教育合作平台,如中国—东盟等,旨在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以及研讨会议,加强各国政府、各种学术团体的教育资源共享,搭建国际性跨文化继续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发挥地方团体教育优势,编织继续教育协作网络。与官方教育组织不同的是,地方团体更具有普遍性、渗透性,其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便捷。因此,应加强各级职业院校、各行企业以及社会机构的交流共享。同时,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及时根据“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发布国际化人才需求通知,以此推动继续教育跨文化转型内部动力。

(三)发展跨文化敏感性,注重成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有关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的研究较多,可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即构成型、同向型、发展型、适应型和因果路径型。其中,组合型模式和发展型模式经常被应用在外语教学中。前者确定了跨文化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后者强调跨文化能力的发展。拜拉姆认为,可从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方面着手培养跨文化能力。其中,知识方面应侧重于成人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掌握,技能方面应掌握必备的与不同文化交流的能力,态度方面主要体现为尊重文化差异以及对不同文化环境的适应和心理调适,最终培养适应多元文化发展趋势、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跨文化人才。

1.掌握跨文化知识,革新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一方面,继续教育的跨文化转型要以实践为基础,开发综合性跨文化继续教育课程。文科(历史、哲学、文学和语言学科等学科)为学生探索、反思自身以及人类社会蕴含的信仰和价值观提供无数机会。可以说,在课程上设置包含文科和其他以文化为重点的项目,有助于继续教育挖掘成人跨文化学习潜力,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成人自我导向性的学习特征,使得跨文化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要注重激发学习者兴趣,促进学习者对不同文化自我建构,建立自主式的跨文化体验路径。另一方面,由于成人适合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文化互动活动应成为跨文化继续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开展跨文化互动能使学习者亲身感受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而跨文化互动活动的开展必须借助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的多方参与,各方分别发挥宏观调控、协同管理以及人员培养等作用,共同促进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互动开展。另外,跨文化继续教育课程以及教学的实施与革新离不开“互联网+教育”的高速发展。正是由于云课堂、MOOC、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兴起,使得跨文化继续教育课程、教学实现全球共享,最终形成特殊的文化学习圈。

2.发展跨文化技能,促进成人教育层面的跨文化对话。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民族孕育出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体系与语言体系。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跨文化对话成为人们尊重文化多样性、解决文化冲突的重要手段,而跨文化对话能力的提升以及技能的掌握直接体现在语言教育中。基于此,为促进成人跨文化技能的发展,其一,加大成人对他国语言学习的比重。在跨文化方法中,语言教育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整体个性和认同感的良好发展,以应对语言和文化中丰富的差异性体验[21]。跨文化继续教育意在使语言教学与学习者的生活相关,让他们既学习语言,又发展和应用跨文化能力。因此,成人跨文化技能的培养必须扩大其接触他国语言及文化的机会,加大跨文化语言学习的比重,促进跨文化对话的实现。其二,精准把握跨文化技能的丰富内涵。拜拉姆提出跨文化概念下的五种技能,即好奇和开放的态度、知识、解释和关联的技能、发现和互动的技能、批判性意识。诺尔斯主张,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应该减少对学习材料的关注,而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技能。可见,跨文化技能并不指单一的语言交流能力,更是包含批判性、积极主动的跨文化态度、涉及不同文化的知识以及一系列应对现实交际情境的各种技能。其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继续教育的转型应重点关注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一方面,开设品类繁多的外语基础课程,并以必修的方式安排课程任务,学习者可根据自身兴趣、工作选择相应课程,如企业培训中设置相关工作的外语通识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开设各种口语交际课,帮助学习者沉浸式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沟通场景,发展成人的跨文化交流策略与技巧,使其从容应对多元文化提出的挑战。

3.转变跨文化态度,发展跨文化敏感性。跨文化敏感性的发展与跨文化能力的获得息息相关。跨文化敏感度可被定义为“辨别和体验相关文化差异的能力”。跨文化意识(认知)是跨文化敏感性(情感)的基础,而跨文化敏感性(情感)反过来又会导致跨文化能力(行为)。跨文化敏感性体现出成人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度。跨文化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能够自觉感知不同文化情境下的差异。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跨文化敏感性的培养并不是要求学习者完全赞同、接受他国文化,而是在自身原有文化框架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不同文化间差异并辩证地作出接受与理解。既要拒绝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又要拒绝肯定一切的“拿来主义”。另一方面,正视跨文化敏感性的重要性。跨文化继续教育的落实必须将跨文化敏感性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制定符合学习者特征的跨文化敏感度测试量表,精准分析、准确把握成人跨文化敏感程度,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发展成人的跨文化能力。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动,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教育在其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其他要素不可替代。在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时代,继续教育要帮助成人正确对待多元价值观带来的思想冲击,使其在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中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可以说,跨文化不仅是继续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更为继续教育跟上时代潮流提供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成人跨文化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成人不自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Un rite de passage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