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秋梅,周浩
(红河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 蒙自 661100)
2021年,云南省蓝莓种植面积12.1万亩,产量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6%、25.7%。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云南蓝莓种植采取露地和设施两种方式,露地蓝莓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的麒麟、永善、澄江等地,设施蓝莓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勐海、蒙自、建水等地。
云南省蓝莓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蓝莓种植规模提升较快,利用外资优势明显,是国内吸引国际小浆果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种植的蓝莓以口感较好、适宜鲜食、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的南高丛系列为主,已在国内市场形成良好口碑,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其他产区。进入云南的外资企业采用基质(无土)栽培方式,在品种选择、水肥农药、修剪采摘等方面已形成成熟的标准体系,蓝莓品质、产量较高,优势明显。部分本土企业和农户则主要采用露地栽培的方式生产蓝莓,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护能力不强,所以产量较低、品质不稳定,果实普遍较小。
云南具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照射强等特点,是全球最适宜生产蓝莓的区域之一。云南所产蓝莓的花青素含量高,糖分积累多,品质上乘,大部分地区为酸性红壤土,南北方品种均可栽种。在云南低海拔地区的西双版纳和红河地区,采用防雨棚和简单的升温保温措施,可实现错峰供应,增加了云南蓝莓的竞争,同时增加了市场的需求度,供应时间为每年11月到次年7月,通过对不同种植区合理布局可实现蓝莓周年生产。
2020年,北方产区日光温室蓝莓生产明显面临云南产区的竞争压力。而在北方产区,投资高和管理成本高的日光温室传统品种只能实现4月初至5月中旬鲜果成熟。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采用常绿品种也只能将鲜果成熟上市的时间提早到2月。特别是常绿品种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由于开花期温室内空气湿度过大,存在灰霉病较为严重的问题。从目前的生产分析评判,北方产区的日光温室生产已经开始处于竞争劣势。
云南的传统蓝莓基地生产模式非常粗放,使用传统方式种植蓝莓,一般为露天种植,没有搭棚,每年只在年底施一次含有氮、磷、钾元素的复合肥。尽管为了保证蓝莓需要的生长环境,土壤在种植之前会被改良,但没法精确到让每块土地情况相同。
采用大棚种植的方式可以实现人为、精准地控制蓝莓地产期和质量。蓝莓基地大棚种植采用的基质由椰糠制成,蓝莓苗植入基质容器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好的水肥从远端管道被输送进基质中,并且随着蓝莓不同的生产阶段精确调节肥料中的微量元素。这套系统让土壤的改良变得不再必要,加上更先进的大棚技术,使大规模种植蓝莓的风险更低,产量提高和品质稳定,云南新模式的蓝莓基地亩产2000公斤左右。
云南蓝莓生产相较于北方成本更低。北方蓝莓产地常用能使气温升高、果子成熟期提前的“暖棚”,每亩地投入10万元左右。而在当下的云南红河州常用的是遮雨的“冷棚”,“冷棚”的投入成本仅为“暖棚”的五分之一。由于云南全年气温稳定且温暖,蓝莓在2月成熟,“冷棚”技术和种苗搭配就能提高蓝莓产量和质量。
2021年,共有建水、石屏、蒙自、元阳、弥勒、金平、个旧、开远8个县市进行蓝莓种植,红河州已成为云南省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州市。全州蓝莓在园面积2.825万亩,产量1.4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5.82%和98.67%(截止到2022年第一季度红河州蓝莓种植面积达3.33万亩,产量1.12万吨),形成了建水、蒙自2个万亩蓝莓种植基地,以及石屏、开远2个千亩蓝莓种植基地的规模化布局,为打造全球最大蓝莓单品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红河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没有极端低温(长时间0℃以下)或高温(长时间35℃以上),果树四季不休眠,生长量比其他区域高50%以上,具备常绿低蓄冷量蓝莓优生区的条件,采用全基质无土栽培,可实现当年种植、当年挂果。由于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同样的品种比其他产区糖度高2至3度,加上干雨分明,在10月至次年5月内少雨,蓝梅在此期间刚好处于果实成熟期,干旱少雨病虫害少,果实鲜食更安全。
在北方,采用日光温室栽培的蓝莓3月底4月初上市,采用冷棚栽培的蓝莓4月底5月初上市,采用露天栽培的蓝莓6月底7月初上市。在云南省内,采用设施栽培的蓝莓11月底上市,露天栽培的蓝莓3月上市。在红河州,设施栽培蓝莓鲜果可以在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上市,填补了1月-4月全球蓝莓市场的缺货期,3月蓝莓的价格全年最高,平均价格100元/公斤。按照行业分选标准,设施栽培蓝莓可产出果径18毫米以上优质果的比例达到80%,市场供不应求。
红河州政府采取“一把手”带队招商的方式,通过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协调对接,快速扎实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做好“用水、用电、用工、融资、物流”等协调服务和排忧解难工作,确保美国卓莓公司、澳大利亚科思达集团等世界浆果巨头以及佳沃集团、海升集团、光筑集团等中国蓝莓全产业链领军企业引入蒙自、开远、建水、石屏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投资项目稳步实施。
资源实现全球化配置,坚持“全国最优、世界一流”配置产业要素资源。以蒙自蓝莓产业示范园为例,与以色列、智利、秘鲁、美国、荷兰等国际高端企业合作,采用低温蓄冷常绿蓝莓及智利专利品种,引入法国、以色列钢架大棚、脉冲灌溉技术,引进全球最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引进新西兰日处理量6~80吨的自动分拣生产线,打造从种植、加工等上下游配套的全产业链条的国际先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园。
随着消费升级,“种植决定消费”“卖什么吃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水果成为精致生活的象征。现有的营销模式把蓝莓分为特级果、一级果、二级果和“垃圾果”,并把果粉(蓝莓表层的白霜)的多少定义为新鲜的表征。在此前提下,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就更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红河州利用后发优势,结合本地光、热、水的气候条件,再结合基质栽培标准化生产,使得红河州蓝莓产业接近现代农业模式——产量可控、质量均匀、果大味甜,但更少人工干预、更大规模和更多产量,更为精准地生产受市场欢迎的水果,满足了大城市对精品水果的需求和迎合了经销商的诉求,从企业投资的角度使每个环节都达成共赢。
红河州以创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为引领,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加工区,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例如,蒙自市佳沃集团蓝莓产业园重点打造“一部、二区、三基地”,“一部”即佳沃鑫荣懋区域水果事业总部云南总部;“二区”即水果分选加工区和冷链物流园区;“三基地”即4000亩国际标准设施蓝莓种植基地、300亩蓝莓品种选育及繁育基地、400亩浆果新品类引种试验示范基地。目前,佳沃(蒙自)现代农业产业园分选加工区和冷链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年分拣量达5000吨,佳沃鑫荣懋区域水果事业总部云南总部正在做地勘和规划设计工作,建成运营后销售产值可达10亿元。
2021年在蒙自市建成投产数字蓝莓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可覆盖170亩设施栽培生产区和设备区的全自动灌溉系统,配置国际一流的物联网硬件设备,建设200平方米智慧农业数字控制中心和400平方米VR体验中心,实现蓝莓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和专家在线指导,打造集绿色高效种植、智慧化管理和数字网络销售为一体的农业新模式。
石屏县欣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水县红森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共3200亩蓝莓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蒙自市海升集团、石屏县园丽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共3300亩蓝莓基地获得有机认证,蒙自市佳沃集团2400亩蓝莓基地获得GAP认证。蒙自市“碧色蓝韵”蓝莓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注册并对外发布,市内蓝莓企业品牌旗下产品涵盖了鲜果、原汁、果酒等,该市每年12月到次年5月上市的低蓄冷量常绿蓝莓鲜果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期,畅销北上广深地区,年销售量3500吨,年销售收入3.5亿元,平均单价为100元/公斤。
红河州蓝莓产业发展正值起步阶段,存在品种依靠进口、冷链物流不够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建设不够完善等产业痛点。蓝莓种植企业各自注册产品商标,品牌打造各自为营,品牌宣传推介的深度广度仍不够,还没有形成价值引爆点和核心增长点。
以蒙自万亩优质蓝莓产业园为核心打造全球一流蓝莓生产基地,加快佳沃鑫荣懋区域水果事业总部云南总部、水果分选加工区和冷链物流园区、数字蓝莓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建设,提升“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水平。积极争取将建水县纳入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规划建设建水县蓝莓特色小镇。
抓实佳裕蓝莓蒙自3300亩基地、建水4000亩基地,海升蓝莓蒙自1000亩基地,卓莓公司建水1000亩基地、开远1000亩基地,建水天华山公司1500亩基地,建水红森公司1200亩基地建设,建立品种专利化、科技现代化、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发展模式。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大精品生产和品牌创新力度。积极组织蓝莓产业领军企业参加省、部级高规格展会推介活动,提高市场知名度。支持引导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GAP认证、HACCP认证,申报云南省“十大名果”评选。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南博会、农博会等平台,通过报纸、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扩大红河州优质蓝莓影响力。树立精品意识,从抓精品、抓包装着手,严格实行分级管理,按产品质量等级区别包装,扩大红河州蓝莓高端市场占比,提升红河州蓝莓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