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惠君,张婷,肖晶,庄楚君,蔡莉莉,张洁,王静
(广州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主题党日”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日制度”和“党员活动日”制度以及“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延续。民办高校推广主题党日活动有利于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1]。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主要路径为主题党日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不懈抓下去”。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2]。
笔者通过调研民办高校公众号和官网的报道,发现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召开党的会议、进行党的教育、开展组织生活会、处理党务工作、举办相关知识竞赛等。以下四个方面是主题党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题不够突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特征,政治性、时代性和原则性不强。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题没有很好地围绕党建中心工作,与工作、业务的融合不紧密。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题无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帮助。教工党支部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教师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对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题进行设置[3]。
少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主题党日活动存在走过场、图形式的现象。教工党支部通过拍照、发通讯稿的方式完成党日活动,并未真正将开展党日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作为开展活动的前提[4]。教工党支部的分支不发挥作用,各学科的教师党支部没有将专业方向、院系特色和主题党日活动有机结合,缺乏品牌化、标杆式、样板式主题党日活动。民办高校可以把主题党日活动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教育,以此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存在形式单一、不新颖、千篇一律等问题,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工党支部通常以演讲的方式向师生党员传达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二是教工党支部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很少有关于社会实践的活动。三是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比较单调,部分主题党日活动以观摩学习为主,党员参观一些革命教育基地、看照片或实物展览、听解说、拍照,活动内容统一,方法手段不新颖。由党员代表以固定的方式进行演讲和交流学习经验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主题党日活动没有强调学校和专业的特色,没有充分展示师生的专业精神。各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未能充分体现支部的特色,基本要素不齐全,不适应上级党组织的需要,不考虑本支部师生的特点,不贴近实际思考、学习、工作。党员生活、内涵不够丰富,代表性、示范性和适用性不够。主题党日活动的趋同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亮点和特色。
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多为党员,部分党外人员和少数民族教师认为非党员同志就不需要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这不能很好地体现非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主题党日活动不重视凝聚党外力量,这使得想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非党员同志没有机会向党组织靠拢[5]。
部分教工党支部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前未能清楚地了解主题党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只是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传达大会的精神与内容,这无法对广大党员起到教育作用。
一些民办大学的教师和工党分会对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视不够,只是敷衍地按照上级指令完成党日活动的开展,未能深刻明白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对党员发展的重要意义[6]。
部分教工党支部千篇一律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没有与支部特色、专业特色紧密联系,缺乏创新性。
民办高校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过程中,要创新活动路径,提高活动质量。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增强组织者的责任感、关注党员需求、调动党员积极性,形成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路径。广州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下的教工党支部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路径方面有一定的探索与成果。
广州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选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王副教授,发挥其在支部建设、立德树人、凝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在带头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支部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营造活跃的组织生活氛围,引导教工党员在科研教学等工作中以身作则、时刻谨记党员身份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教工党支部建设成为攻坚克难的堡垒。
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按照党员标准身先士卒,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和平台,同时给予年轻教工党员指导和帮助,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通过自身行动在教工党员中树立学术典范。2021年,广州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共立项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7项,申请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已公示),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立项1项,校级科研立项2项。教师发表论文1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6篇。
在2021年的疫情防控中,广州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号召所有成员积极参与校内的志愿者招募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践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师积极响应,第一时间进入校园守护2万多名学生,勇担学院抗击新冠疫情的急先锋,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为新华学子树立起一道爱心屏障。党员在半个多月的抗疫工作中,用坚定的信仰取得了疫情防控攻坚战的胜利。师德如炬,教工党支部是真正的战斗“堡垒”,党员是战旗。
为切实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工党支部于2021年开展走访医院的新活动。教师走访医院12家、关心学生150人次、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和交流、送去学院对学生的殷切关怀和慰问,这些活动得到2018级学生的喜爱与认可。对于2019~2021级的在校生,教工党支部积极开展以“党员爱心帮扶,情暖医工学子”为主题的学业指导活动,通过为期一周的活动,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更加了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提供更好的规划。
教工党支部注重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教工党支部组织教学骨干力量对教学各环节悉心指导、严格把关,“传帮带”收到明显效果,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教工党支部在提高教师教学本领的基础上,还注重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水平,将在教学、科研方面均有优异表现的骨干教师向名师方向重点培养[7]。
在服务学生方面,教工党支部坚持“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辐射作用。教工党支部坚持为学生开设辅导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营造“爱岗位、爱学生、爱学校”“人人争先进、人人讲奉献”的良好氛围[8]。党员要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坚守师德、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四个”引路人。
在服务教师方面,教工党支部引导党员加强自身修养,党内带动党外,党员带动群众,使教师努力向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教师发展。教工党支部围绕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研究设置党员示范岗[9]。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高素质教师群体形成。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涌现了服务指导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突出的党员青年教师、获学校授课比赛二等奖的党员青年教师、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资深教师等先进典型,初步形成了“头雁效应”。教工党支部积极带动教师参加授课观摩比赛,参与学科建设、专业和教学工作研讨,让教师在能力展示、思想碰撞、争先创优中共同进步、提升素质。
教工党支部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抓好正常教学的基础上,以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组建教师指导团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研究组建船舶工作室,编组教师到相应组别,分门别类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筹划组建学生创新团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带动了教风学风建设,形成了竞赛品牌力[10]。
党建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教工党支部以推进师生全面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党员与非党员的结合、教师党建活动与学生党建活动的结合,基层党组织激励师生成为团结统一的政治核心[11]。2021年,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合成功举办“感悟思想伟力,践行初心使命”“重温革命岁月,不忘初心使命”等微党课比赛。通过创新党建活动的开展,师生党员可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积极担当使命,积极作为,为学院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广州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总支的领导和表率下,学院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感人典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教授总体部署,党总支副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具体组织实施,全体教职工党员共同参与,实施“双进课堂”办法,加强课堂管理和学风建设,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学院公众号推出了“抗疫情——教师党员勇当线上教学表率”系列推文,遴选出优秀的课堂笔记和作业,推送优秀的学习心得体会,树立榜样,确立典型,激励广大师生共同奋进。
广州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有很多毕业生被企业、医院聘用为企业高收入的研发人员、医院技术人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很多企业、医院主动提出与学院合作。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教工党支部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21年,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骨干在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的带领下到河源参观学习,并与河源埃纳生医学科技公司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2021年12月,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教工骨干党员去往广州前海人寿总医院参观学习,就建立学生实习合作达成初步共识。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在理念、制度和实力上都取得了重大进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而高校党组织提出的主题党日活动, 对于提升高校在育人、科研和培养服务型人才等方面也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