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对策的探讨

2023-04-05 08:56田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植被环境保护水资源

田华

(桓台县生态环境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淄博 256400)

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密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国家发展的长效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构建生态文明城市是各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的重要表现,为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另外,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基础条件,保护性地开发生态资源,既有助于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又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1 我国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表现

1.1 空气污染严重

空气污染是生态环境问题中对人类生存影响最大的表现之一,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新鲜的空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气以及颗粒物等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此种污染源虽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污染风险。我国南北方因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的差异性,在空气污染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北方每年的冬季与春季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北京以及济南等内陆城市空气流通较差,经常会出现雾霾天气,如若遇到沙尘暴天气,则整个城市的空气将会变得浑浊,空气中的PM2.5严重超标,影响居民正常呼吸,长此以往,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1]。此外,空气污染会导致空气中的病菌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加之人们出门需要佩戴口罩,在生活方面存在诸多不便。

1.2 水资源污染严重

水资源污染严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水资源遭受污染,另一方面是水资源浪费严重。众所周知,我国淡水资源紧缺,部分地区因常年缺水而经济萧条,民众生活水平偏低,水资源极度匮乏。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水资源较为充足,但因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需水量增加的同时,水资源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及废料等直接投放至环境当中,导致周边河流以及土地遭受污染,水资源便因此遭受大面积污染,影响人类生活正常用水的同时,还会对周边动物及植物的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逐步引发植被退化以及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2]。另外,水资源遭受污染不仅会导致饮用水质量下降,还会影响农业灌溉,我国是农业大国,一旦农田灌溉使用了被污染的水资源,则会使农产品内部残留有害物质,一旦人类误食将会危害人类健康。

1.3 植被遭受破坏

城市化的建设与发展,必然会对植被进行破坏,而绿色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遭受破坏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反应,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以及大气污染等。如若是在北方,植被被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过度开垦以及放牧有关。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长此以往,会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与此同时,植被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过度破坏植被会影响城市美观。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诸多人民整日穿梭于城市之间,相比于城郊生态环境优美地带,城市内部的植被覆盖率略低,居民在长期高速发展的城市生活,心中难免会产生压力和负面情绪需要释放,绿色植被具有缓解情绪,使人心情放松作用,如若植被破坏严重,大片生态资源被城市硬质地面所占据,居民无处缓解压力、舒展心情,久而久之,居民患有精神疾病的概率会增加,危害人民身心健康[3]。

1.4 化工污染严重

化工污染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化工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且普遍存在,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化工污染主要是由一些化工产品在生产或者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其所造成的污染严重度远高于化工产品本身,且污染范围更加广泛。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工业污染在我国众多污染类型中占生态环境污染比重的70%,占比较大,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引起重视[4]。化工污染的种类主要分为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等,主要的污染来源有很多方面,例如化学反应的不完全所产生的废料、工业燃料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设备及管道的泄漏、副反应所产生的废料以及生产废弃物排放等,可同时污染空气、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危害性极大,政府环保部门应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科学治理环境污染,认真落实与执行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对各化工企业的生产进行严格监管。

2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发展现状

2.1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的建设阶段,自2016年起,我国便提出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标,明确指出各地各部门需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加快促进低碳、绿色以及环保的经济发展,而各地区机关单位应积极响应以及配合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传统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是“先破坏,再治理”,此种治理观念较为落后,与当前我国保护性开发的发展理念相违背,但仍有部分地区因过分重视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在开发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因地区人员环保意识较为薄弱,进而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5]。虽然我国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方针,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加之我国的资本积累不足,无法全面性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2.2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目光较为短浅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依然是第二产业,工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相比于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工业产业的污染性最为严重,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等,不仅能够污染水资源、大气,还会对植被以及土地资源产生不良影响。当前,诸多地区存在过度发展工业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且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并未意识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危害,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目光较为短浅,制定的保护管理方案表面化以及片面化,缺少深层次以及科学化的有效内容[6]。另外,部分地区为应付生态环境监察工作,选择暂停工业生产,伪造环境监测合格报告等,规划短期的生态修复内容,临时创建生态环境区域,待巡查组离开之后再恢复正常生产,此种保护管理措施并未从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发展目光较为短浅。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制保障,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自2018年起正式执行,该项法律属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正式立法,可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规范化以及严格化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是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可为保护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法律参考。在法律法规创建与完善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应优先树立榜样作用,禁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在实际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如若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严格处罚,且法规的执行应一视同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出现漏网之鱼。而针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现象,需要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治理,科学制定治理方案,合理应用科学技术,不断总结治理经验,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修复工作[7]。

3.2 树立长远的保护管理目标,注重协调发展

经济以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与建设,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应该是可持续性的,且二者的发展关系密切,环保管理部门应该树立长远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目标,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受经济利益发展的影响,部分地区企业或者是社会组织会优先选择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进而使得区域间经济与生态二者之间的发展存在不相协调的问题,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经济的发展应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即保护性地开发与使用。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优先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明确具体保护职责,并逐步弱化经济发展指标,在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并从人类社会长久发展的角度制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方案,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又或者是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8]。

3.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之上,进而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条件。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破坏生态的行为依然普遍存在,此时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通过宣传达到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人口基数越大,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系数越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区域划分,又或者是层级划分的方式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细致化,细致性地落实到各个乡村、县级以及省级城市等,将保护宣传工作落实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指引全民了解以及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工作的同时,从身边小事做起,不破坏一草一木,不浪费水资源,如若发现污染生产企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认真履行公民的监督义务,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号召,不断提升自我环境保护意识[9]。

3.4 创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确保管理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范围较广,具体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且各项管理工作较为专业,加之管理周期较长,需要相关部门人员的长期坚持与不懈努力,为确保相关保护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及推进,创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有助于为保护管理质量提供保障。鉴于日常的生态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纰漏以及问题,加强工作监管十分重要,有助于管理人员实时监督环境保护进度以及实际管理现状等。一方面,部门管理层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坚决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方针,创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的同时,严格执法,禁止出现以权谋私以及违法乱纪等行为,影响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如若在体系创建期间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相关部门应依法给予严厉处罚,以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力度[10]。另一方面,针对污染较为严重且较为普遍的化工污染,需要创建专项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成立专项小组进入企业开展环保审查工作。

3.5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科学治理环境

经济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五花八门,为确保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效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科技时代,先进技术种类繁多,为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效率及质量,积极引进与应用先进技术,科学治理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应该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各种先进检测设备的引进与应用力度,例如污水快速检测仪、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空气质量检测仪以及粉尘仪等,检测效率高、时间短且精确度较高,是科学保护与管理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随着植被覆盖率的降低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现象严重,雾霾天气常见,可使用气体检测仪对大气中存在的PM2.5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有关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主要污染源,科学制定治理方案,并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将检测数据信息进行共享,既起到了警示作用,又可为其他地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数据参考[11]。

3.6 加大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完善管理机制

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其涉及范围较广,所以在全民参与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以及资金的投入支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应加大相关政策方针的推动力度,科学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方面的投入,将生态保护列为政府财政支出重要项目之一,随后依据城市建设发展资金投入比例,适当增加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拨款。除此之外,单凭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资金筹集效果不佳,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引资的方式引导社会各组织投资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通过融资的方式吸取社会力量,丰富环保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生态环保融资体系,为生态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应注重其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有助于相关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事实上,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但在实际的保护管理工作中,应该优先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落实到各地区企业以及机关单位等,明确各管理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保护职责,通过管理机制的创建对其进行约束,可有效防止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4 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涉及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以及化工污染等治理工作,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需要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调查污染情况以及明确污染源,依据调查结果制定保护管理方案。而针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保护管理力度有待加强以及目光较为短浅等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树立长远保护管理目标,注重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意识,创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确保环境保护管理对策的有效改善。

猜你喜欢
植被环境保护水资源
环境保护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