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建凤(浙江湖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全球经济化趋势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管理环境更加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要求企业应当对内外部情况进行掌握,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保障国有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在这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能够对国有企业经营战略、经营计划、业务发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整合,对各类资源实施最优配置,保障企业经营战略得以落实,也可以推动其实现稳定发展。现阶段,全面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其中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了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降低预算管理的效果。
因此,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更好地发展,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经营过程中的内外部风险进行合理管控,有效降低风险因素对经营过程的影响,提升企业获利能力,也可以保障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以此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预算作为管理工具,逐步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有效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协调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精准性预估现金流量等,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模式,能够对经营活动实施监督和评价。主要流程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等。
全面预算管理有四个特点:第一,长效性。全面预算管理贯穿整个经营活动,企业借助预算管理对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可以对内外部因素进行控制,也可以对资源进行协调,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第二,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全人员参与、全过程管控,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流程,基本上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有相应的指标;第三,战略性。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是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分解,促使企业价值得以实现[1]。第四,系统性。全面预算管理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需要各部门、各人员协同工作,从而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有利于体现出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国有企业未来经营期间内经营活动、资金等方面各项业务收入、支出等实施的总体性预测。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工具,也是管理方法,确保企业管理层可以实施计划制定、协调资源、监督控制、评价等工作。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也可以提升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竞争力。第一,保障战略目标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实现的,对整体经营过程有着指导意义,但是战略目标不管如何符合实际情况,一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基本上都没有办法转为现实,甚至因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国有企业经营失败。为确保战略目标实现,需要让目标更加具体化、细节化,并且将其划分到不同部门、人员中,使其得以量化,有效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第二,增强管控能力。全面预算管理是整体性的工作,既需要关系到战略目标实现,也会影响到内部管控能力。通过对相应指标进行明确,可以将责任划分到不同部门、人员,使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让所有人员按时完成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可以对实施流程进行监督管控,对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预防和处理,有效控制风险因素,以此提升内控能力。第三,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具备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每一个经营活动都需要消耗相应的资源,如何将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现代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结合不同的预算编制工作,将不同部门需要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也可以协调资源的使用过程,确保现有资源得到合理使用,降低资源浪费,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此推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基本上规模较大,组成机构、业务部门、人员构成等非常复杂。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一般都是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承担预算管理的职能,但是其中的人员组成都是不同部门管理层兼职的,预算工作也由相应部门完成,并没有设置独立人员、独立岗位等,也没有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更多只是为了完成相应的任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出发。预算编制过程中还会涉及部门预算,其中包含内容众多,主要是应对一些未知情况,保障其资金快速支付,从而减少相关人员责任[2]。这种编制过程没有参与力度,更多以消极态度指导,没有办法与企业经营战略融合,难以产生较好效果,也没有上升到管理层,主要是内部控制相互联系,导致全面预算形式化。并且,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依靠财务部门执行,信息数据收集、审批、差异分析等都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没有参与,但是全面预算涉及整个企业,仅仅依靠财务人员难以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尤其是预算监督环节,财务人员只能对预算方案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却没有办法对业务开展进行关注,很容易给业务部门造成阻碍。有预算就有执行,没有预算支持就退回的做法往往会影响国有企业正常工作,也是造成预算差异严重的主要原因。
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形式不同,都有众多分支机构,工作区域相对分散,在预算管理上都是独立自主,没有什么沟通联系。但是,全面预算管理是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从整体层面进行考虑,一旦实施“独角兽”的预算过程,完全根据自身需求开始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活动,没有全局性的考虑,只会存在更多的重复性支付行为。
例如,国有企业负责一些项目时,需要提供相应资料和证明材料,业务部门只负责具体项目的执行工作,如果负责预算管理的部门需要业务资料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资料借阅,加上时间短任务重,难以对编制工作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很容易影响到相应项目的承接效率。如果可以在预算编制中将各类计划进行整合,就可以定期将相应资料准备好,在遇到各类项目需要时,只需进行复印就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也可以节约工作时间和成本,有利于高效开展工作。
国有企业规模大,内部管理非常复杂,很多信息技术为主的系统应用运行速度较慢,加上专用系统研发时间长,旧系统更新改造慢,还需要进行繁杂的审批流程,并且对各个部门意见进行全面考虑,导致信息化推动速度慢。大量国有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其中OA、ERP系统等功能并没有完善,没有办法与企业实际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并且,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非常单一,国有企业基本使用增量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方法,虽然使用成本较低,但是增量预算实现的预算数据,难以保证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没有关注导向性、全面性等原则。并且,国有企业只是使用财务预算,对其他预算编制过程没有重视,没有形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制约了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发挥[3]。
在国有企业开始全面预算管理中,主要是依靠兼职人员完成预算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员,导致负责预算的人员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也没有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系统性学习,知识内容掌握不清晰,也没有对数据资料合理收集。并且,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包含了诸多内容,如,经营战略目标、经营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等,涉及多个环节,有着全面性、计划性等特点,对企业整体业务活动全面涉及,需要专业人员对实施方向进行明确,有助于分析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但是,国有企业并不具备专业人员,基本上没有配置专业预算管理人员,难以保障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
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分析,其经营规模非常大,组织框架繁杂,要想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保障预算目标实现,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等。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包括但不限于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紧密联系,需要进行实时跟踪。国有企业应当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预算管理工作,通过设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具体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执行,并且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划分到不同部门,指导其完成相应的工作。针对需要上报预算数据的部门,应当安排专职人员,对全面预算工作进行负责,结合部门工作情况,上报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对于部分部门没有办法设立专人开展预算工作的,应该由部门管理层负责全面预算工作,指导监督部门对预算工作进行落实。通过设立数字化的组织结构,能够将预算指标落实到个人,有效保障预算方案的真实可靠性[4]。
全面预算管理并非财务部门单独的工作,而是涉及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因此要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沟通,有效保障预算管理的落实。在预算过程中,应当定期召开预算工作会议,每年至少要举行两次,由年初或者年末召开,对全面预算数据和实际数据对比,分析预算差异,尤其是预算中的调整事项,应当作为重点事项进行分析,分析每一个调整事项存在的价值,以及是否应该进行调整。分析重点应当包括收入、利润等指标,一旦产生差异,需要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每年预算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国有企业经营过程的成果进行呈现,也可以让员工对企业经营发展具备信心,积极参与下一年的工作规划。在沟通过程中,需要对下一年实施的预算工作进行规划,既要把握上年度实施的预算目标,又要提出新趋势,对新一年的预算进行合理规划,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后,能够让国有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良好互动,有助于对预算工作全面了解,也可以增强部门间协作能力,实现跨部门工作,有效保障业务活动的落实。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普及化应用,各个企业都在实现信息化建设,开发和应用了不同线上系统。
如,OA、ERP、云服务等,功能非常丰富,能够满足企业经营活动需要,为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提供了有效支持。但是,只有适合国有企业的信息系统,才能满足国有企业的需要。国有企业需要对自身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与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匹配,和相关系统开发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支撑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便于对系统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合理设置风险点位,充分实现风险预警功能,发挥风险控制作用。如果预算执行过程出现问题,可以对相应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发挥监督作用,让相关部门进行重视,并对管理部门进行预警。应当关注到全面预算管理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在建立信息系统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并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可以有效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5]。
在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中,应当配置专业预算管理人员,有效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价值。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依托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调整,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让所有人员掌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使用方法,有效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培训中,应该对全面预算执行过程的问题进行收集,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为后续预算执行方法进行改善。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调整和优化,能够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既可以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也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全面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需要专业预算管理人员参与,对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这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层加强预算人员培训。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有效实现持续经营。但是,需要注意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需要企业全人员、全流程、全部门参与,这对预算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促使企业完成预算管理目标,也可以对成本实施有效控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找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因此,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战略,能够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此实现经营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