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江苏长荡湖旅游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柚山村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柚山村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南与溧阳市上黄镇隔河相望,西傍长荡湖。全村现有6 个自然村,村民1 163户,总人口3 218人,总面积7.6 km2,其中水产养殖面积467 hm2。柚山村是江苏省50 个现代化农村试点村之一,也是金坛区第一个成立村级经济股份制合作社的村庄,2018 年被确定为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1)第一产业基质优异。柚山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以水产养殖为主,池塘和网围养殖面积达1 200 hm2。2)第二产业基础雄厚。柚山村山石资源丰富,创办了采石厂、石灰厂、预制厂,虽因环保问题现已关停,但产业基础较为牢固。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产养殖向多元化转变,有20多户村民开办了湖中餐饮,2009 年网围整治后,统一规划在水街做起水上餐饮船,年游客量过百万人次。
村内保留有小桥、流水、古刹、古碑、古树及古道等原貌,历史厚重。1)储氏文化。柚山村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的故乡,村内建有储家宗祠、储氏碑亭,2010 年被列为金坛市文物保护单位。2)宗教文化。村南侧有一海拔35.6 m 的大涪山,素有“蓬莱仙境”“小普陀”之誉,是长荡湖周边唯一的山峰,尤以供奉观音菩萨的水月道场出名,佛教文化深厚。3)民俗文化。放灯节是柚山村一项古老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放河灯,已成为柚山村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文化,被列为金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产业转型,柚山村经济发展由依赖资源型向绿色发展型转变,关停了采石场、石灰厂、水泥厂等村办工业企业,退圩还湖后网围蟹塘面积减少,产业结构面临挑战。为推进乡村振兴,金坛区实施了柚山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
1)以上位规划为基础。项目前期,项目主要围绕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做到了“多规合一”“一盘棋”。金坛区柚山村美丽乡村项目规划按照“专业团队设计、公开征询意见、群众讨论参与”的办法,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群众生活便利,避免千村一面。2)以村庄特色为前提。通过实地调研,考虑村庄环境、产业现状、文化特色等因素,突出全域化的新理念,因地制宜、还原自然,保留村庄传统风貌。柚山村规划充分挖掘“山水田园诗”等资源,以“洮湖鲜香、诗意柚山”为定位,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宜居乡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项目倡导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或一刀切,尽可能在保留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1)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具有独特内涵和魅力特色的乡村景观。柚山村建设了多处公共景观和景点;沿道路敷设高低压管网、雨污管道、燃气管道;修建村庄内部道路,使村内交通更加畅通便捷;实施污水治理、垃圾集中处理等工程,整治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2)完善功能配套。整合现有资源,打造规范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施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卫生院、警务室、党员活动中心、生活超市及物流电商联络点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方便村民、节约土地,形成一个政治、文化、生活中心,实行社区化管理。
1)水产养殖是柚山村的传统产业,本次重点打造了千亩“阡陌蟹塘”项目,建成后形成池塘规整、进排水渠齐备、水质在线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的生态循环养殖体系,建设景观化生态净化池,真正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2)利用柚山村“湖宕山寺”“塘林河筑”的自然资源优势,挖掘“储庙灯鲜”文化旅游资源,对传统养殖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打造长三角地区首个以“工业遗迹+湖鲜美食+乡村文化”为特色的长荡湖生态国际青少年体验营地。
柚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初见成效,到当地旅游的游客大量增加,仅2022年“十一”黄金周游客就达到6 万人次。当下,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如火如荼,结合柚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后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考察常州市众多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探析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大量青年外流,村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大部分村民参与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尤为严重。例如,部分村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将自己置身事外;部分村民存在“美丽乡村建设是发财致富新途径”的认知,在征地及清障工作中胡乱开价,增加前期矛盾。在思想认识和群众参与方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干部埋头干、群众围着看”的现象。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无论基础建设、绿化美化,还是环境整治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前期基础工程由政府投入打造,但尚未引入和启动市场化开发运营项目,资金压力凸显,因此建设过程中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基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十分迫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后,会增加景观和设施等大量养护开支,由于游客增加,给整洁村庄环境的保持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美丽乡村建设的公共设施、景观亭廊、草坪绿化等维护成本高,如果当前管理经费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无法解决,将给村庄建设背上沉重的包袱,带来负面效应。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村庄环境、提升农村建设水平的大事,是民心所向的实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要突出创新提升,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美丽乡村事业发展[2]。
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要力量。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村干部要带动村民提高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和专业本领,熟悉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牵引者”“带头人”作用,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好、落实好。
1)树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宣传推广等方式,逐渐增强村民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进一步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村中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实行群策群力,最大限度地凝聚共建合力。2)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与意义,使村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改善村居环境、增加收入,实现构建和谐生活空间的美好愿望,由“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3)加强典型榜样的引领性。随着政府前期项目的开发建设,打造了民宿示范样板,目前村内已有多户人家自行改造民房做民宿。通过对典型榜样的宣传,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全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3]。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合理利用各类资金,打好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与农民这套“组合拳”,各部门共同出力、协调配合,有效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1)通过与受委托方共同成立运营公司,合资运营后期物业管理、物业销售、业态招商、营销宣传,为村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创业平台,使农民由单一的收入模式转变为多渠道、多元化、持续稳定的增收模式。2)引进社会资本,实施二次旅游开发。按照市场化模式实施滚动开发和统一运营管理,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吸纳村民在本村就业,从而使村庄的产业形态由单一型转变为集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高附加值产业形态。3)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借助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相关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投资,推动美丽乡村后续的产业升级和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是改善人居环境,核心是提高村民收入,关键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1)促进产业兴村。进一步调查村内可用的存量资源,编制操作性强的村庄产业特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不仅要加大产业引进力度、做大做强现有特色产业、延伸相关产业,还要增加高层次人才的引入,结合产业特色发展美丽乡村游,丰富民宿、露营基地、农耕研学等体验活动,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2)拓展服务项目。树立联合开发、抱团发展的思路,引导各村联合发展,探索乡村自身具备造血机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4]。不断壮大村集体、合作社等组织的力量,承接道路、园林绿地、公园、河道的保洁和管养等工程项目,通过提供劳务等服务增加村民收入。3)用好土地政策。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动态跟踪指标的使用与管理。对村庄进行改造提升和功能配套,利用村民闲置的房屋布局乡村产业,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上市流转。构建融合“原有居住者—新增居住者—游客”三者的新型关系,打造江南水乡特色的休闲旅游乡村,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乡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5]。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远宏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构建美丽乡村的长效发展机制和内生动力,管理好村庄内外环境,持续发挥美丽乡村建成后的示范引领作用。
1)建立公共设施管护制度。针对村庄道路、给排水、路灯、垃圾处理等设施及周边河道,村委会应及时设置专人管理,通过培育村内合作组织、成立管护团队,做到及时维护、常用长新。2)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镇政府与村委会相关人员成立领导小组,结合村庄特点,探索优化建设管理制度,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方式和途径。明确村民维护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责任,并通过最美家庭、最美院落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3)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等多种模式,提升乡村管理水平。以自然村为单元,实现网格全覆盖;搭建督查信息平台,畅通问题快速解决途径。进一步加强规范,以规范促习惯,让习惯成自然,常抓长抓,抓出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且深远。切实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关键是要发展产业,重点是促进产业融合,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城乡融合互动,吸引青年返乡创业,以人才振兴为核心,积极探索“生态+文化”“乡村体验+民宿产业”等模式,给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应通过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径,建立起保证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的常态化机制,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业态,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治理模式,以点带面促进金坛区美丽乡村建设,助推柚山村乃至金坛区的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