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王 椰(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2022 年8 月9 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全面深化政法改革推进会部署要求,坚持政治导向、民意导向、实战导向、强基导向、法治导向,加快推进同警务体制改革相适应、相衔接、相配套的机制制度改革,推动各项公安改革系统集成、高度融合、协同高效,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人才培养的高地,承担着公安警务人才输送的重要任务。大数据的发展给公安工作各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刑事技术教学也应紧跟社会发展新形势,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打造基于校局合作的公安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促进刑事技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新要求
根据公安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刑事科学技术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有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影像技术、犯罪现场勘查、刑事化验、电子物证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实用性、技能性和可操作性3 个特点。各课程门类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案件侦破中往往需要对其综合运用,形成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条,最终证实案件的真实情况,从而锁定犯罪嫌疑人。要实现刑事技术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使其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1]。
专业教师长期脱离实战,缺乏对公安办案新形势、新技术、新手段的了解,缺乏对各类刑事案件办理程序及环节的准确把握。实验室建设较为落后,仪器设备配备严重滞后于公安实战,对刑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与实际办案技能存在脱节,公安实战部门往往反映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因此,需重新打造实战化教学团队,在理论功底深厚的专业教师基础上,吸纳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实战教官到教师队伍中,不断深化校局合作,营造协同育人新模式。
刑事技术课程属于工科课程,需要具备数学、物理和化学相关的知识储备,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切入较难,无法在教学中有机融合思政教育。但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伟大工程,教师既是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价值引领的指路人。课程思政做得不好,就失去了课堂教学应有的育人价值。
刑事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刑事技术本科教育重视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而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主要表现在实验实训课程课时量少,要求低,而且以简单的演示和机械的操作为主,学生缺乏独立的动手训练,因而造成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缺失。通过对公安基层用人单位调研,公安院校毕业学生因其在大学四年练就的警察素养而广受欢迎,用人单位反馈公安院校的毕业生沉得下去、能吃苦、上手快,但是往往后劲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要不断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刑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对各类痕迹物证、文书物证、电子物证、法医学物证、毒物及微量物证等的检验鉴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勘查能力、物证意识、程序意识和合法意识的培养。贵州警察学院培养的是能参与实际办案的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复合型的公安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从接处警、现场保护、调查访问开始,到现场勘查中物证的发现、提取、包装,到物证的检验鉴定,再通过案件分析确定作案动机、作案方式、作案嫌疑人等,由于不注重其他环节的综合培养,导致办案工作中证据不能及时得到保护、证据遗漏、丢失,证据证明效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
本科教学考试方式单一,期末考核通常采用试卷方式,以卷面成绩和平时考勤、作业等作为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学生到了工作单位“干瞪眼”,不敢动手、不会动手、动手就出错。
大学的变革发展,从最初“传授知识”的职能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再到“社会服务”职能转变过程中,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为紧密[2]。公安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一样,应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3 大职能。而这3 大职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公安实战部门的支持。同样,公安实战部门的发展也离不开公安院校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但目前的现状是,公安院校的教师深入基层较少,与公安实战部门联系不紧密。公安院校的专业教师长期存在教学和科研脱离实战、闭门造车的情况;实战部门又没有时间对公安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对案件办理中的技术难题无法进行深入研究,导致刑事技术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针对刑事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训课程比例大,实训教学与公安实战严重脱节、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无法满足公安刑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同时,根据《公安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刑事技术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其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35%。刑事技术专业教学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执法理念,使学生树立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的教学新目标,充分整合公安院校和公安实战部门的优势资源,开展系列教学改革,探索基于校局合作的刑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共同培育实用型警务人才。这也是新时代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适应大数据警务实战化需要,在刑事技术本科课程教学团队的打造上,充分考虑大数据人才、理论教学人才和实战专家的紧密融合,将人才培养与联合科研和办案协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加入大数据在物证分析领域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和智慧警务理念,提升检验鉴定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水平,提高对犯罪的精确打击和证据在案件串并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建立以专业课教师与实战专家联合打造的“校局合作、协同育人”实战化实验实训新模式。以“实战引领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警察职业能力和警察素养,培养和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大数据应用及创新能力,做到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中心。
1.树立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我国古代、现代在刑事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科学理论发现与建立背后隐藏的一个个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敢于挑战、兢兢业业的动人故事,使学生透过理论和技术领悟爱国情怀与敬业精神,激励青年一代肩负起刑事技术发展的历史重任。
2.弘扬警察追求真理、公正执法、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通过讲述刑事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通过身边的老教授、老警察的先进事例,引出刑事技术人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号召广大学生向他们学习。在各类物证的检验鉴定中注重执法公正、尊重事实、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为案件指明侦查方向和准确定性提供可靠证据。
3.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健全人格。刑事技术工作也有危险,常常会遇到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枪械使用安全、出勘爆炸现场的二次爆炸危险等问题,在讲述警察办案中各类安全事故时,向学生引出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内容,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珍惜健康、尊重和保护生命,关爱自己、关心他人,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
4.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培养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5.培养责任意识、证据意识,并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在刑事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贯穿责任意识、证据意识的培养,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通过深化校局合作,整合贵州警察学院的理论研究优势资源和实战单位的先进设备资源,实际案例教学资源以及实战化实操训练资源,创新实验实训项目。专业课程教师与实战教官共同设计紧贴实战的实验实训项目,使实验实训课时达到总课时的35%以上。特别增加适应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模拟案件现场物证的发现、提取、包装、送检”实训项目,该项目与实战专家联合设计,根据真实案例微缩呈现,培养学生从接案、现场保护到现场勘查、物证发现提取以及物证检验鉴定,再到案件分析整个办案过程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现场感”,直观体验办案流程,实现“教、学、练、战”的共通融合。同时增加了运用大数据分析开展指纹数据库比对、人像数据库检索、视频侦查综合大数据应用、DNA 数据库比对、微量物证数据库建设等实验实训项目,以拓展学生的大数据创新思维,适应大数据警务实战需要。
为解决学生对刑事技术课程实验实训中的关键技术掌握困难,以及基层民警实际办案中的操作难题,专业教师与实战专家联合制作、推广微课程理念。将真实的案例素材融合到实验实训项目操作中,制作出一些实用性强、短小、精干的微课程,并通过“钉钉”“高原邮局”等形式实现实时传输与快速联动。从而解决学生实验实训中的关键操作难题,也为基层公安现场勘查、各类物证检验工作解决技术难点问题。
团队教师依托贵州警察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贵州警察学院爆炸物品鉴定中心、贵州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以及贵州省交通事故鉴定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案例教学和司法鉴定教学,进一步深化校局合作。在参与痕迹物证、文书物证、声像物证、法医学物证、微量物证和法医毒物等司法鉴定工作的同时参与物证鉴定中心和交通事故鉴定研究中心疑难案件的鉴定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紧密协作,实现仪器设备共享,技术资源共助,共同开展司法鉴定、教学协作和科研合作。同时邀请部分对专业兴趣浓厚,有志于实际办案学习的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其司法鉴定工作能力,为贵州省公安系统物证检验、司法鉴定及刑事技术发展输送后备人才。
几年里,贵州警察学院教师与实战单位专家针对刑事技术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成功立项,其研究成果已成功转化为公安实战的新技术手段并予以推广。如“驾驶人血醇清除率研究”“油漆数据库建立”“贵州有毒植物研究”“炸药的溯源研究”等项目已在公安机关发挥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青年教师依托这4 个平台,其办案能力、鉴定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完成科研项目、申请专利、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等,并顺利实现了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
刑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均为考试科目,以往对学生的考核仅仅是平时的考勤、课堂提问、作业情况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改革以后将学生的实验实训操作作为平时成绩,以较大比例列入期末最终成绩,除了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更加关注学生平时的实验实训,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强化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过程性考核,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贴近实战”的教学理念。
改变以往凭试卷平均分、及格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通过建立“实验实训项目+综合能力实训+实习能力认定”的层级式教学效果评价新方式评价课程教学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成果。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功底,也检验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与操作技能,检验学生是否将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是否将犯罪现场勘查工作要点牢记于心,从而科学评价学生的现场勘验水平,案件分析能力以及物证鉴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高现场勘验能力水平、诉讼卷宗的制作能力,各类刑事技术物证的发现、提取、包装及检验鉴定能力,以及案件分析能力,使教学贴近实战,缩短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为将来开展刑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的条件,对学生开放刑事技术各门课程的专业实验室,提供科研能力培养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教学团队以教学改革为基础,大胆尝试科研合作,团队中的专业课教师与实战专家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由主讲教师主持,教学团队教师及本科生共同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积极申报专利及各级各类科研奖项。
2.大胆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由主讲教师主持,教学团队其他教师及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上紧贴刑事技术实战需求,拟定一些刑事技术实际工作中用得着、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训项目作为学生实训课程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掌握办案流程、现场勘查程序步骤、物证鉴定的接案、鉴定流程、出具检验鉴定意见书等流程。
3.吸纳刑事技术专业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将项目研究与本科毕业论文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中,其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统计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同时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其中多篇毕业论文获评贵州警察学院优秀毕业论文。
在国家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着力打造数字警务,建设智慧公安,全面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在教学团队打造上,吸纳了具有大数据专业知识的教师参与教学;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入大数据理念,将大数据技术与物证分析检验工作深度结合,增设与大数据分析有关的实验实训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同时引入情报导侦、大数据研判分析、精准防控、精准打击等公安工作新模式介绍,为培养适应大数据智慧警务人才奠定基础。
该团队的建立,能整合贵州警察学院理论高地优势与实战单位仪器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及实战优势,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到实验实训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再到毕业论文设计和指导、司法鉴定和科研项目的全程参与、实习见习的指导,无不体现了“校局合作、协同育人”的通力合作。从设计参与到使人才培养紧贴用人需求,切实提高学生面向实战、紧贴实战、运用实战、服务实战的能力素质。同时建立和健全“双导师制”的遴选、考核、激励、评价机制[3],使“校局合作”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常态化机制,有利于“校局合作”的持续开展。
刑事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实训课时比例。通过实验项目、鉴定书、侦查实验等动手操作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形式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采用实验实训项目考核、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加上见习实习考核多层级考核方式,检验教学效果并与实战对接,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贴近实战”的教学理念。
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更喜欢交互性、实用性、参与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改革实验实训项目,将大数据新技术引入实验实训中,使每一位学生切实参与到实验实训操作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案发现场,以侦查技术员的视角去开展现场保护、现场勘查、物证提取以及检验鉴定、案件分析等工作。加上实战专家的全程参与,案例教学更为生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大减少了学生迟到、旷课或早退现象,实验实训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刑事技术“校局合作”实战化实验实训创新模式的建立,使实战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验实训项目和综合能力测试紧贴实战,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95%以上的超高学生入警率。
学生参与教学团队的科研项目,科研能力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专业课教师与实战专家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实习工作,实行“专业教师+实战专家”双导师制度,其共同指导的毕业生,毕业论文成绩均取得较好成绩。同时,学生参与司法鉴定和实际办案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成为一名预备警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和引入,培养了学生公正执法、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警察职业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生在各项安保任务中取得佳绩,多人荣获贵州警察学院个人嘉奖。将“校局合作”融入到刑事技术专业教学各环节中,探索并实践出刑事技术专业实战化教学的新模式,让学院教师与实战专家参与刑事技术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铁军[4],努力实现公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