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怡(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夙愿与不懈追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全面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新的探索。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此,建议稿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说明,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历史起点上,党中央高度重视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摆到“十四五”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彰显了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
共同富裕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概念,“共同”意味着共享,“富裕”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基于此,学者们从定性的角度对共同富裕进行了科学的解释。李军鹏(2021)认为共同富裕是通过矫正、补偿制度性因素导致的不平等,让全体人民有机会、有能力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张占斌(2022)提出新时代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全面发展的富裕,是公平正义的富裕,是差别有序的富裕。燕连福(2021)认为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相应的,学者对共同富裕也从其实现路径、目标前景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问题引发了学界较多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继续“做大蛋糕”,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累加社会物质财富,才能有机会让每位社会成员分得更多的“蛋糕”(潘鸿雁,2022;任瑞敏,2022)。其次,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继续缩小收入差距,不断拓展收入增长渠道,提高城乡居民劳动报酬,才能依靠劳动合法地走向富裕(乔惠波,2022) 。此外,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分好蛋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逐步缩小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福利的共享(李实,2022;袁志刚等,2022)。由此可以看出,共同富裕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是农村的共同富裕,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业农村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因此,如何补齐“三农”中的短板和弥合城乡之间的各种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深刻影响着“三农”发展的各个方面,数字技术不但能够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加速乡村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助力实现数字化乡村治理,最后还可以助推乡村生活数字化、便捷化,加速乡村地区公共服务现代化步伐。
可见,数字乡村建设会成为我国乡村未来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为了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助力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帮助改善农民生活水平,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在全国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工程,这为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角。鉴于此,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共同富裕战略实施的背景上,积极探寻数字乡村建设如何助力于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并根据数字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当下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部分问题,据此提出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村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数字乡村战略实施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近年来,政府正在大力推行数字乡村战略,并在全国各地进行数字乡村试点,政府的多项举措极大地带动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速度,极大地拓宽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辐射范围,极大地加深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影响程度,由此可见,在未来,数字乡村必然是中国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不仅有助于打破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壁垒,还能调节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均等的社会资源,从而可以发挥数字经济的红利做大富裕这块蛋糕,更是可以带动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以促进分好蛋糕,最终可以加速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大数据是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基石,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构建和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来解放农业的数字生产力。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化、价值丰富等特点,通过构建涵盖农林牧副渔的农业大数据,能在农业生产中以更少更精准的投入提高劳动、土地、农业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推动如数字化农业灌溉、数字化施肥、数字化控温控湿、数字化采摘、数字化运输等的农业现代化生产,这一过程有效助力当下传统农业农村经济逐渐转向现代数字农业农村经济(涂明辉,2021),进一步扩大现有的农业生产规模并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当地农村居民的农业收入,还可以通过高效率的数字化农业生产减少过去粗放式的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从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助推农村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实现长远价值。
共同富裕不仅强调富裕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共同的深度,即实现经济发展成果要在全社会实现共享,而数字乡村建设无疑能有助于分好经济发展成果这块大蛋糕,从而助力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数字基础设施、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数字公共服务模块等项目持续加大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的力度,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其次,除了传统的乡村产业得到提质增效,智慧旅游、绿色乡村等也凭借着信息化管理、宣传、服务等而产生质的飞跃,万物互联、智能互动等潮流也同样在广大农村地区涌动。特别是数字公共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中国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漏洞,提升了乡村落后人们的幸福感、收获感和精神富裕度。另外,数字技术增加了教育资源的获取机会和可得性,弥合了城乡中小学生基础教育之间的鸿沟,降低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马太效应。此外,通过推广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方式增加农村居民造血能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
在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已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模式,也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点。但就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发展状态来看,乡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人才培养、大数据平台构建以及相关数字管理保障机制还较为薄弱,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障碍,这些严重影响着共同富裕的进程,还需要充分深入的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乡村建设是在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迄今只过去了5年时间,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规划,需要党和政府大力的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的支持。在经济不发达、落后偏远的地区,财政资金还面临着短缺的问题,而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会影响数字乡村的各项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另外,数字资源在城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分布差距,城乡之间的数字资源不均等影响着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大数据的收集、加工、储存、运用都需要技术资源的支撑,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农村地区依然缺乏这种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的掌握,可能会影响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影响着共同富裕的持续推进。此外,从当下的发展情况看,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地区分布十分不均等,存在明显的偏向性,从而影响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整体进程。而且,从数字乡村试点地的分布来看,大部分的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都集中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少的阶梯型分布趋势,从而存在拉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共同富裕差距。
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其实就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数字技术的应用门槛依然较高,需要精通数字技术的人才来发挥其红利效应。但是从乡村当下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青壮年还是以流入城市、沿海发达地区为主要从业地区,乡村依然存在老龄化、幼龄化现象。
一方面这些留守在乡村的老人不仅年纪较长且受教育水平较低,本身就不太了解互联网,“不会用”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受到乡村自身条件的制约以及乡村发展空间和前景的限制,留不住人才也成为了制约数字乡村建设进程的一大桎梏,造成了人才短期参与建设却又因为规划不完整、前景不明朗等因素而离开的问题,这都造成了数字乡村建设中很大的人才资源的损耗,可以看出,当下数字乡村建设还缺乏吸引更多专业的数字应用人才的普惠性政策和项目,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还需要党和政府久久为功。
公共服务实则是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发展保障的基线,关系着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石扎不扎实,不断提高公共服务高质量水平才能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也是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技术更是成为是乡村公共服务创新的新动能。但是,虽然我国现有的行政村都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农村网民规模也已经达到了2.93亿人,从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深入农村地区且数字乡村建设的数字基础设施也有了一定的规模,然而依然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建设不够广、不够深的问题,难以满足当下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的需求。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医疗设施、交通设施等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尚不完善,落后的村道路建设使得人员流动、农产品运输仍然受阻,尤其是很多山大沟深的困难地区的落后交通条件影响着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农村地区医疗资金还比较短缺,医疗条件差,医疗队伍不多,也影响着数字乡村赋能公共服务的效应发挥,最终影响着共享的水平;另一方面,虽然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村电网设备不够稳定,且农村地区的电力设备较城市地区还比较落后,导致用电不稳定且成本较高,另外网络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数字乡村建设中对物联网、光纤网络等新基建的要求较高,而农村地区新基建依然存在部分短板,这对数字乡村建设各项数字化项目的推进产生了不小的阻碍,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的需要。
本文探寻了数字乡村建设会通过大数据赋能农业生产以及数字化共享作用助力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还依据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现状综合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现实挑战,据此,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一要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在农村地区建设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弥合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为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着力促进数字化农业发展,依靠数字技术实现乡村水、土地、资金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利用数字红利加快壮大现有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大力加快现代农业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扩大现代农业的规模经济,不断提高农民农业收入水平,为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
二要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发展农村新业态。利用数字乡村建设,不断促进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推动数字产业链条开放发展,充分释放出数字红利,促进新业态不断壮大,借此不断拓宽农村居民收入路径,把数字乡村建设的各项利好措施有效地转化到提升农民的收入上来,增加农村居民其他非农收入,继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同时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要注意提高农民综合能力。
充分鼓动农村居民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农村居民发家致富的能力,积极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村共同富裕的浪潮之中。
三要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赋能乡村公共服务。继续发挥数字技术对教育、养老、医疗、道路运输、生态环境等乡村公共服务的辐射作用,加快完善乡村落后的公共基础设施。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关注社会公平,特别是要重视农村地区老年群体的需求,在推动乡村数字化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要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要注重增加农村老年群体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机会渠道,通过智慧养老等项目帮助农村老年群体享用当下数字乡村建设的各项福利,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助力农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