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艳(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2153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要求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联系教学需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应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达到此要求,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多策略地开展生活元素教学活动。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体现在生活的变化上,且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换言之,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覆盖着教育的意义。所谓“生活即教育”,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生活中包含着对人的教育作用,教育能够改变生活,同时,教育又会跟随生活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
数学教师通过关联现实生活,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逐步趋向趣味化、多元化,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无论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方面,还是在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方面,此种教学方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教学价值。有效引入生活元素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并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数学与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将其割裂。数学既源自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日常生活中不乏多种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都需要借助数学知识来处理。因此,数学任课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积极引入生活元素,以生活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掘问题并处理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正确认识生活与数学二者的内在联系,并有效训练学生数学知识的使用能力。运用生活元素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可以带领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勤于思考,还要勤于练习。数学教师应密切关联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以此引发学生思考。运用生活元素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思考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步意识到生活和数学的关联性,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养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理解与领悟等方面的能力。
对数学教学来说,素材的选择要切实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在选择素材方面要具有目的且保持谨慎的态度。在知识解析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做好课程知识的准备,将所讲内容进行大纲规划,以便于在课堂中为学生呈现出完整的数学内容。在选择生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确运用生活元素教学的关键,筛选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案例,还要明确选择该案例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与真正目的。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加减法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加减法很陌生,不熟悉它的应用原理。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两位小朋友收集了很多糖果,其中一位有3 颗糖,另一位小朋友有6 颗糖。第二位小朋友将自己的3颗糖给了第一位小朋友,那么第一位小朋友现在共有几颗糖?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圆圈画出来,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开始数字的计算。这样的教学活动设置可以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也能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要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为学生构建生活元素的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课堂教学的热情,拓展学生知识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引发思维活动,形成问题意识,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事件,学生的思维会发生转变,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数学学习。生活教学情境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十分匹配,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在探究的过程中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例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9个苹果和4个盘子,先向学生提问:“我有8个苹果,想要把它们每2个摆成一盘,那么,可以摆几盘呢?”经过思考之后,学生得出摆4盘可以刚好摆完的结论。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我有9个苹果,还是想每2个摆一盘,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得出可以摆4盘,但是剩1个的结论。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余数的概念,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列式。生活情境的建立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建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年龄影响的缘故,只要让学生懂得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观察,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着手,不断指导学生立足于实际生活合理地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一节内容时,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引入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然后再指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现在我们有4个桃子,且要将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那么,这两个小朋友各自能得到几个桃子?”学生答:“2个。”“好,那么现在换成我们有2 个桃子,要平均分给这2个小朋友,则每个小朋友能得几个桃子?”“1个。”学生很快便给出答案。“如果现在我只有1个桃子,而且还想要将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他们每个人能得到多少个桃子呢?”“一人一半!”一个学生答。“在数学概念里是不存在‘一半’这个特定单位的,那么,这个‘一半’如何用数学概念将其表示出来呢?”由此引出分数的概念,一半即。通过做练习,学生渐渐对这个概念熟悉起来,这节课的任务也就当即完成。
数学与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生活素材的引入,以此丰富课程资源,通过对教学环节的优化,以及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能够对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充分利用生活物品,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趣味性,能够使其融入数学学习,加强他们的思考积极性和思考深度,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