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ICT产教融合平台促进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3-04-05 04:06:18陈虹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教校企

陈虹安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0 前言

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教育和产业进行有效的融合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企业改革升级,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规律。

2020年,“ICT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获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依托“ICT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探究与实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培养高地,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1 研究的意义

1.1 有利于加强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人才紧缺,尤其是既懂工业运营需求,又懂电子信息类技术,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深化。解决人才问题关键是依靠人才培养。教育和培训是人才培养的两个主要手段,教育主要是培养未来工作人员,而培训则针对现有从业人员提供服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关键要实现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需要将行业各类经验转化为有用的知识,能够从标准化的角度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产教融合平台是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依托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双师教学团队、共建一流的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创建多方协同的平台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建设,建成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质量高和技术服务强的省内领先、与国内外接轨的高水平才培养高地。

1.2 有利于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遵循“服务产业,精准对接;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的原则,依托ICT产教整合平台,精准对接区域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的需求和学校育人、技术服务、服务区域经济的需求,将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商会、园区、企业等多元主体有机融合,实施深层次、广领域的产教融合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一是“校会”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借助行业协会/商会丰富的行业企业资源,校会共研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改革,共同培养人才。二是“校园”优势互补,精准服务园区产业发展。加强与特色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园区分教点、产业学院和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服务,解决园区的人才和技术服务需求。三是“校企”深度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命运与共。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校企共享人才、共建科研平台、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全方位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合作,以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和技术创新。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党建为引领,以华侨精神为传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提升为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实现生产与教学的融合,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打造出粤港澳大湾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培训高地,成为服务我省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的发展“助推器”。

(1)优化“以产品开发为引擎”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依托ICT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培养过程,构建“以产品开发为引擎”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并依据产业发展及岗位需求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岗位课程模块,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实现专业群学生按需分流、复合式培养。这是根本和基础。

(2)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校企协同培训培养基地。抓紧ICT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的契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适合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校企协同培训培养基地,探索满足高职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方法和模式,促进研究和实践深入融合到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关键。

(3)开展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学生创新创业与竞赛技能训练。依托ICT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校企共建专业群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并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与竞赛技能训练。这是价值所在。

3 改革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广东经济迈向新高端,依托ICT产教融合平台,通过联合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等措施,主动服务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建成与地方产业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互动、持续创新力强的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成果丰硕的高水平特色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平台。

3.1 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推动与区域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科技研发、教师研修、员工培训、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现代学徒制项目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依据应用电子技术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需求,构建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案例引进教学,推进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3.2 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双师教学团队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双向双岗”轮动,混编教师团队。引进高水平技术工程师来校担任学生导师,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发产品,跟进最新技术发展,提升职业技能。

3.3 共建一流的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

围绕应用电子专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构建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开放共享实训基地。整合完善现有实训中心或平台,按照重点技术领域在校内新建专业技术综合实训基地,校内联合企业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示范性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运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4 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本,采用分层分类教学;依据应用电子专业岗位需求和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将应用电子专业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及时引进到教学实践中;校企共建共享应用电子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全国推广应用。

3.5 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将平台打造为应用电子专业创新中心和新技术推广中心,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3.6 创建成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产教融合管理委员会,形成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4 依托 ICT产教融合平台促进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依托ICT产教融合平台促进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兼顾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权益,实现产教融合平台运行机制的协调,可以概括为“1+2+3+4+5+N”模式。其中“1”是建设紧密围绕一个总目标:实现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促进江门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2”是服务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教学培训双向化,课程设置与生产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贯通。“3”是建设依托学校、政府、企业三大运行主体,运行紧跟政府政策引导,积极寻求社会资源支持,学校、企业合作提供日常运行保障。“4”是构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联动合作的发展共同体。“5”是开展五大类校企合作内容包括共育人才、共享研究成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担技术服务项目、共用各类软硬件资源。“N”是N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4.1 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本,采用分层分类教学;依据产业链岗位需求和产品开发所需知识与技能需求,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用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及时引进到教学实践中;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

举措1: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举措2:校企共建教学颗粒化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库。

4.2 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双师教学团队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双向双岗”轮动,混编教师团队。借助“平台”引进高水平技术工程师来校担任学生导师,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发产品,跟进最新技术发展,提升职业技能。

举措1:推进校企师资互培互聘,混编教师团队,提升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举措2: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坊”群,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4.3 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将平台打造为技术创新中心和新技术推广中心,全面提升专业群的社会服务水平。

举措1:建设校企联合技术开发中心,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

举措2:建设和运营ICT人才培养基地,助力人才素质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举措3: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

举措4: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应用实验室,面向ICT产业开展应用研究。

4.4 依托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技能竞赛训练

借助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技能竞赛训练,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举措1:将企业产品开发案例引进教学,推进专业群“以产品开发为引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举措2:建设“校企联合技术开发中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技能竞赛训练。

4.5 共建产业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落实“1+X”考证工作

与合作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落实“1+X”考证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举措1: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举措2:落实现代学徒制,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举措3:开展“1+X”证书考证试点工作。

4.6 校企共建共享型高水平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整合完善专业群现有实训中心或平台,按照重点技术领域在校内新建专业技术综合实训基地,联合合作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举措:与合作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开放共享的校外职业教育实践基地。

4.7 建成多方协同的平台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运行委员会,形成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举措:建成多方协同的“ICT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5 特色

(1)产教深度融合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采用项目式、指导式、成果式的教学设计思路,层层推进,探究“以产品开发为引擎”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打通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提升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创新创业能力。

(2)以ICT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依托,以项目研发为抓手,以面向行业的应用项目研发为导向,培养电子信息类领域创新人才。以深度校企合作为抓手,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定期在加载面向行业的专题创新研发项目,研发成果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案例,并对外呈现。

(3)以面向行业的应用研发技术为行业推广抓手,培育学生团队参加国家、省、市的职业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

6 结论

以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为依托,精准对接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主动服务区域经济迈向新高端,建成与地方产业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互动、持续创新力强的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成果丰硕的高水平特色产教融合人才培训培养基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辐射带动粤西地区发展,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2期)2017-05-17 03:54:49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